引言:徐浡君是个行动比思想要快的人,当我们看着《蝶·恋》,意识还停留在他是一个画花高手时,他创作出了《喀斯特》系列;当我们流连在他画笔之下的喀斯特地貌,感叹自然神工时,他又创作出了《冒烟的工厂》系列作品。而我们又该调整姿态,跟上徐浡君的步伐,回到工业时代,看看那些斑驳而又承载着时代记忆的烟囱。
“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屡屡的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人们曾经这样来形容工业时代,而这些景象又是多少人的时代记忆。工业时代,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他创造的工业文明在我们意识中占据了很大的位置,无可非议,它是整个社会发展历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烟囱是工业时代的产物,它曾经的高度和数量是一座城市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象征;它曾经的霸气和不可一世威慑着我们的渺小。徐浡君也经历了那个铺天盖地的宣传画上都是烟囱的年代,烟囱在那个时代隐喻着工业时代的欣欣向荣。
早期的烟囱多为砖砌,存在于住宅及手工作坊中,为做饭、取暖、烧制等排烟之用。随着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高耸的烟囱逐渐成了工业的象征。科技时代的到来,信息时代的轰炸,这个属于烟囱的时代似乎正在一去不复返。多少人挺身而出,来捍卫这段时代记忆。但工业并没有因此离去,只是烟囱成为了那个大工业时代的尾巴,被贴上老工业时代的标签。徐浡君创作的《冒烟的工厂》系列作品,正是这个时代的写照。
徐浡君选择工厂、烟囱为该系列作品的创作题材,并非是想在高举环保意识旗帜的当下随波逐流,从他个人的创作而言,这是一次突破。在对此做艺术的表达时,他内心深处的气质与创作达到了某种契合,他想让这种内心的思绪释放,也正因为他忠于内心的表达语言,让每一幅《冒烟的工厂》系列作品都让他颇为满意。他没有要揭露些什么,批判些什么,更多的是一种呼吁。生产方式的革新和改进是时代的必然选择,我们应该给予一些适度的理解。徐浡君说:“我们要生存,所以有了火,只要有火升起,就会有烟飘渺。如果没有烟囱的存在,或许如今出现的问题会更糟糕,所以我们千万不要看到污染就激起极端的作为。”
这个题材的特殊性决定了徐浡君需要以大量的写生来支撑,大量的现场体验,才会感悟到一些东西;一定的时候他也会在画室做些异想天开的创作。对徐浡君来讲,两种交叉、结合的创作方式,是一种关注生态、融入纯粹绘画语言和理念的过程,借以表达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因此,在创作过程中的思索和延伸也随之宽阔起来,也正如创作《冒烟的工厂》系列作品时产生的与环境有关的一些东西都有可能会进入到他的画作之内。一路走来,会见到数十个烟囱同时林立,蹭蹭冒着烟的景象,也会见到寂寥废弃的单独烟囱,透出寂寞与辛酸的孤影。这些烟囱背后引起的问题在画家看来或许很直观,就是污染与环境破坏,创作《冒烟的工厂》肯定也会表现出一些污染性,但冒烟并不代表它就有很强的污染,创作这类题材也不代表它要否定去与批判它。
徐浡君认真地思索,如果没有曾经的工厂与烟囱,我们现在会是怎样,社会又会是怎样。画家的想法会映射在他的绘画语言上,理解和导向是他创作该系列作品的立场。因此,徐浡君画作中的建筑物大都是方正刚劲的,而烟囱却一直以一种圆润的姿态出现,圆方的结合,让画面中透露着灿烂的色彩。他带着良好的愿望与阳光,与人为善。无论是正在运作的或是已废弃的工厂,他都想要将其最美善的一面传递到人们面前。他笔下的工厂是如花园般的,他以画花的手法来刻画工厂与烟囱,总在一些枯燥无味的场景上,有意识的表现得比较童趣,向阳且灿烂。系列作品《MYF.10》中的感染力便是如此,对于近处的绿色植物,做了适度的强化,让人感觉更加的生动,树的表现手法也更倾向于花团锦簇般的观感,隐隐的环保意识在丛生的花草中也得到了另一种方式的诠释;对于居后金黄的吊臂、斑驳的烟囱、变幻的云彩,画得似乎都有一种向上的意味。如此的向往与塑造,让沉寂的工厂与烟囱在他笔下成了浪漫的化身。
我们仍然能够通过这些东西让看到属于那个时代的印迹,在他的画作中也仍然能够感受到工厂曾经的繁荣景象,远处隐约可见的新建高楼,对比且相映成趣。抛开那些僵硬的建筑体,整个系列的作品无不透露出山花烂漫的气息以及善意的提醒,天空也是蓝色的,云彩也像朵花儿一样,就连烟囱的色彩都不拘泥与单调的老旧气息,紫色、绿色、蓝色,融入了他的想法,与色彩感受。他说:“看画的时候偶尔需要一些童趣,用孩童的眼光去看,就能看到不一样的意味。”徐浡君也表示这些都是我们的文化走过的历程,我们没有必要将这段历史抹去,他的出发点和愿望都是期望这些东西能延续下去,也期望够呼吁相关部门保留这些曾经存在的城市记忆。积极的隐喻,接下来会有更好的突破。
“正如儿女会懂得父母的辛苦一样,工业时代就好像是整个国家的长子,它撑起了一个时代的重担,我们都离不开这些东西,不要试图去将它抹去。”。徐浡君说:“我们要带着理性与深思,客观地去判断。现在艺术品的力量很难达到一个世纪前那样轰动的状态,而他一直追求的艺术本源则是探索他自己艺术的语境。不要因为看着是客观就只是客观,画外是创作、是创造,是去确立自己独立的语境。或者是接地气,或者是自身文化属性的基因。基因会突变,要将理性与感性结合,形成新的基因,我也在找寻自己独立的基因。这是艺术不能缺少的,也是最重要的,这甚至是衡量是不是艺术的最基本点。”
“绘画的语言大众化,没有自己独立的语境,可以说跟艺术没有任何关系,或者说你在这其中整个的艺术活动,都没有进入艺术状态里。”他很重视、很渴望在画面上有自己独立的语境。哪怕就是这看似简单的烟囱,可能每一个线条,每一种颜色,都与他内心的感知和渴望有关。他甚至认为这些工厂与烟囱给他的感觉,比迪斯尼乐还要有趣,错落有致、高低不平,带有哲学意味。人在自然的进化当中,是自然而然的,而徐浡君会有如此笔触,也是自然而然的,这就是他的独立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