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的价值不仅仅在宗教界,在整个人类文化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各种语言的译本数不胜数,其汉语翻译则自基督教传入中国之时起就开始了。635年,基督教聂斯托利派(景教)来到大唐,获准传教,翻译的圣经书卷就多达三十余部,惜早已失传。敦煌遗卷《序听迷诗所经》虽是现存最早的景教汉文经典,但也只是“补缀新旧两约圣书之文”(朱谦之语)。会昌法难之后,基督教在中国虽未完全禁绝,但也不复兴盛之势。
直至明末,天主教传教士的再次东来,圣经的汉译才真正的丰富起来。利玛窦的“祖传天主十诫”、巴设的白话选译本、贺清泰的《古新圣经》等都是早期重要译本。十八世纪末的新教传入,大量的传教士加入到圣经汉译的队伍,形成了诸多影响重大的版本。如马礼逊译本(首创了汉语术语系统)、郭实腊译本(太平天国所用底本)等。这其中有一个版本我们不能忘记:委办译本。
这是第一部由不同差会传教士联手翻译的圣经汉译本。翻译过程中,传教士就“God”究竟应该译为“神”还是“上帝”产生了分歧,多数传教士退出,留下麦都思和理雅各继续翻译。这二人都是精通汉文的汉学家,理雅各更是系统地将中国古代典籍译介到欧洲的第一人。中国学者王韬也参与到最后的襄理之中。1852年,委办译本的《新约全书》得以面世,美国圣经公会与大英圣经公会相继出版,并认定为代表性译本。由于其翻译规范准确,文采优雅斐然,遂成为19世纪最有影响力、流传最广的圣经汉译本。
1894年适逢慈禧太后六十寿辰,上海传教士发动全国女基督徒捐资,由大美圣经公会与美华书馆联合特别印制了委办译本《新约全书》,使用了大号字体并活字直排,置于银盒之中,献给慈禧,称“慈禧版”。之所以选择委办译本,在于学者王韬翻译时借鉴了中国传统哲学的说法,文辞更加便于国人的理解。1910年宣统皇帝继位,信徒们又利用之前的活字版和纸张重印了四部《新约全书》,进呈宫中,称“君王版”,当得名于书扉页下部所印“Imperial Edition”字样。北京卓德2015年秋拍征集到的中文版圣经即此君王版《新约全书》,由其扉页下部英文标注“printed from the same type as the Presentation Copy to the Empress-Dowager ”一行可知。此本开本宏阔,迥异于当时美华书馆所印的小本圣经。红色皮面,纹饰为极具中国特色的竹子,并伴以小鸟栖于其间。封面左上方印烫金书名“新约全书”,另在中间柿蒂形纹饰中印烫金四字“救世圣经”,书口亦刷金,极具西式豪华装帧的风格。
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有一本君王版《新约全书》(见沈津先生《关于“君王版”<新约全书>》并内页图版),除封面颜色与拍品的红色不一样外,其余皆相同。2004年,大陆基督教两会在香港举办的“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中展览了两部君王版,并拍卖了其中一本,时价八十五万港币。沈先生文中还记载了美国耶鲁大学藏有一本,那么此次上拍的将是全球发现的第五本,意义重大。
可以说,流传极罕的君王版《新约全书》是委办译本系统中最重要的一支,它的出现给我们留下了基督教在近代中国广泛传播最坚实的历史见证。慈禧太后有没有阅读这部《新约全书》,我们不得而知,但这一段中西文化交融的史实是不能被我们遗忘的。
关于“君王版”《新约全书》
沈 津
数十年前,哈佛燕京图书馆就搜集了一批宗教类的中文图书。这批图书近千册,种数之多,质量之高,或较之国内一般省市一级公共图书馆的收藏都要好。以《旧约全书》、《新约全书》来说,就有三十多个早期的不同版本,前者最早的是清咸丰十一年(1861)上海美华书局的本子,后者最早的是清咸丰十年(1860)香港英华书院的本子。然而这些版本中,最贵重的却是一本所谓“君王版”《圣经》。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由《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构成。《新约全书》由《福音书》、《使徒行传》、《书信》、《启示录》四部分组成。清光绪二十年(1894),慈禧太后六十生辰,中国基督教的女教徒献了一本《新约全书》,作为贺寿之礼。这就是“君王版”《圣经》。
“君王版”《圣经》,实际上是“慈禧本”的重印本,即是用当时的铅字和纸张重印了若干套。这本《新约全书》印出后,被置放于银制的盒子里,然后再放入一个饰以丝织物的柚木雕饰盒内,以示庄重。
我所见到的这部珍本,书内有美国传教士1894年11月12日的记载:这样一本装饰精美而又珍贵豪华的《圣经》,价值大约在一千金币左右。这笔钱应该是个大数目。
“君王版”《圣经》的封面为黑色皮面,左上方印“新约全书”,中间印“救世圣经”,均为金字。书背为黑字“新约全书”,另三面均饰以金色。书共七百六十六页。扉页上印有“新约全书 大清光绪二十年岁次甲午 大美圣经公会托印 西历一千八百九十四年 上海美华书馆活板”。除“新约全书”字体为楷书外,馀皆为宋体。封面封底均框以竹节,节外再金边。封面饰以竹鸟,皆对称。叶茂密,封底则饰以七鸟于竹数竿中,图皆凹凸。
美华书馆是上海美国基督教长老宗亲会在上海创办的出版机构,前身为美华圣经书房。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设立于澳门,后迁宁波。咸丰十年(1860)再迁上海,改名美华书馆。用各种文字(包括满汉文)出版《圣经》和传教书刊,并印行商业簿册表报和学校教科书,为当时最大的印刷机构。前后五十年间,共发行图书四十万册,直至光绪二十三年(1897)商务印书馆成立后,该书馆在出版界的垄断地位才被取代。燕京图书馆所藏宗教类图书中,就有不少是美华书馆的出版物。
“君王版”《圣经》和“慈禧本”有一些不同,即“君”本内里文字的边框,全部都是红色,而“慈”本则为金色。书印成后,大美圣经公会并委托美国、英国公使携回国内赠送有关博物馆、图书馆保存。据知,如今美国除哈佛燕京图书馆之外,耶鲁大学图书馆也有入藏。2004年8月6月,香港“中国教会圣经工展”中拍卖了一本,当时有人开价十万港币,但被婉拒。报载:“由于封面由纯银制成,别具气派,故这版本《圣经》又称为君王版《圣经》,现时全球只有四本,呈送慈禧太后那一本后因战乱外流至美国博物馆,其余二本则在是次展览展出,并有一本会拍卖,得来收益将捐给香港中文大学作SARS研究之用。投标底价为三万元。”8月10日,展览会落幕,“君王版”《圣经》拍得八十五万港币。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是其神学、教义、教规、礼仪、节庆等的根本依据。《圣经》被译为汉语时,译者取其“神圣典范”、“天经地义”之义,译作《圣经》。根据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统计,《圣经》译本有二百六十一种,《新约全书》译本已有三百八十四种,《新约》又被译成了一千八百余种语言和方言,因此,《新约》是世界上印数最多、发行最广、翻译文种最多、影响最大的一部书。而燕京图书馆藏的“君王版”《圣经》,却是中文版中最珍贵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