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艺术 找寻原始的创作力量--徐浡君访谈录

观看艺术 找寻原始的创作力量--徐浡君访谈录

观看艺术 找寻原始的创作力量--徐浡君访谈录

日期:2015-10-31 09:11:08 来源:卓克艺术网
关联艺术家:

美术 >观看艺术 找寻原始的创作力量--徐浡君访谈录

  徐浡君说,观看是一种艺术。他最近的也是变化最大的喀斯特系列创作,都得益于他对环境、生活的观看,更来自于他对内心的观看。无论外观内外,或是客观主观,他都坚持画作要有可以代表自身的东西。创作,审美,都是阶段性的,徐浡君作品中所呈现出的特性,像一种隐性的符号,就看你如何去解读。
  画作名称 大理,双廊
  在对天空的意化也好、抽象也好,讲究的就是一种感觉。当时下笔绘画的时候,天空就是一片蔚蓝,苍山隐于其间,非常澄澈。但是在我开始下笔绘画之前的一两个小时,天空呈现出的是一种逆光的状态,非常漂亮,非常迷人。前方的船只是土灰色的,我将它画成了绿色的,色彩上的运用也是很大胆的,所以,画家是会用很短的时间,运用笔触以及对点线面的感觉来还原一个看画的感觉,把风景当作画来看,这已经不是在看景了。通过画面,融汇出画家自己的东西是很重要的。
  引言:当我们无数次地谈论起梵高或是毕加索,说他们的灵感,说他们的创作,说他们的标新立异,我们是否真的看到了他们为作品倾注的灵魂,感受到了穿透作品所传达出的力量。我们无法穿越时间,在他们挥洒的当下看他们如何创造历史,因此,懂得观看在徐浡君眼里尤为重要,观看或许能让一幅画作以另一种方式诠释,又或许,观看是观者与作者另一种方式的交流。当一幅画作呈现,我们只需要用双眼去观看,静静感受。

  画作名称 腾冲,银杏村
  画这幅画的头一天晚上,我的眼睛严重充血,但坚持画下来后,是我在腾冲的绘画中最为满意的一张。凑近一看,天空和山已经画得不拘泥与形态了,一远看,整体上还是看得出山峦的走向,包括它的用笔就像音乐一样,有起有伏。对银杏树叶的处理,都有着良好的感觉,形态、用笔、疏密关系、色彩差异,每一笔的颜色都不一样,都是很自然的,说得通俗一些,就是内容很丰富,这是摄影所做不到的。
  在技巧方面来说,调色板在面前的话,频率就会比较高,在侧面的话,频率相对也就慢一些了,需要一定的过程,我个人习惯于前者。在近处房屋的描绘上是虚化的,隐隐约约,处理得比较到位,细致在这一块已经不重要了,如果非要将这些东西描绘得清清楚楚,就违背了我的感觉了。客观来讲,这幅画作首先会让你看到大景,其次才会注意到细节。
  Q:喀斯特作为一种特殊的地貌形态,怎么会成为您的创作题材?
  A:喀斯特系列是我现在比较成熟的作品,在风格、个人观念,以及这么多年喀斯特写生的积累,已经在自己的作品体系当中有着比较鲜明的变化性。任何一种新形势的创造或是诞生,都要有之前的一些积淀,肯定离不开较好的基础。现在会集中精力来描绘喀斯特,应该说是近十年来再次进入写生状态,进入一个对景、对户外创作的一个新的调整,其实这个调整过程从2009年就已经开始进行了,梳理一下时间,在2010年以前,我基本上还是处于懒得去画画、懒得去表现的状态,但是到了现在,从艺术思想来讲,要形成一幅作品你肯定就要借助或是依托于某一个地方特殊的一种文化,去进行深入的挖掘、感知、研究。就像在形成喀斯特系列的这个路程上,自己会去投入全方位的精力,做一些不同的尝试。说得生活化一些,就像有些时候你要写一些什么东西,那你就肯定要从多方面去了解,或者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走进他的生活、他的工作、他的爱情,全方位的了解后才会圆满。
  我觉得我对喀斯特这块地域将来的学术研究肯定也会是全方位的,今天所呈现出的这些成果,应该说也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Q:您非常注重一个画家在“地域性”上的表达,对于画家的“地域性”您怎么看?
  A:“地域性”对于一个画家从事艺术工作来讲是相当重要的,我觉得绘画这并不是一个宽泛的问题,要有自己鲜明的地域性,才会画出自己的特色来。
  Q:那您怎么来解读“观看”的艺术?
  A:指引你怎么去观看,这个很重要。这也是画家成长的历程,你要将鸟笼挂到高处,怎么样也要有一根树枝或者有个屋檐来支撑,他总不会自己凭空飘着吧。艺术也是这样,我的喀斯特系列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悬在空中,那是不接地气的。比方说,现在中国当代艺术的这些杂志、展览都很多,很多人都会去看,看完后会感慨这个大师的东西很好,那个大师的东西很不错,然后用那些大师的方式画了所谓的属于他的东西,其实,明了人一看,就知道他是在模仿。为什么他画画老是画不出自己的感觉来,就因为他没有融入自己的东西。西方的现代画家,每一个人都是一块丰碑,毕加索、梵高、高更,他们的作品都是有个人的东西的作品,但是现在很多画画的人生怕别人认为他不懂艺术,或者很多搞文学的人,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懂,把这些名家一遍又一遍的挂在嘴边,那些都已经是一段历史了,现在你还能像他们那样去画吗?画不过别人,你倾其一生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也不是说你看到好的东西都是不好的,而是你要去搞明白,一些学者,他们看很多很多东西,能够有涵养去评价一些东西,有眼光的人看你的作品,他就能看出你的作品中是否有你自己的东西。

  Q:云南是多民族聚居之地,那在您的作品中,有没有一些与民族相关的创作呢?
  A:原来在读书上学的时候,我们到过元阳的哈尼族地区,那时候20来岁,对创作几乎是不开窍的,跟着感觉也画了许多的肖像,根据老师安排布置的作业来画,现在看来呢,我觉得民族的东西也需要有区域性。比方说,就我们全国来讲,很多地方不一定有民族特色的,但他有一定的区域特点,我更加喜欢去描绘一些区域性的东西。区域性的特点会体现在他的语言、服饰、饮食习惯、建筑等方面,云南作为多民族的聚居地,受汉文化的影响,一些民族特色的东西也会和汉文化息息相关,从各民族的建筑就能看出他的区域性。每一种东西的诞生和他所处的环境都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说云南的喀斯特地区也会有着自己鲜明的地域性。我们到了月湖、尾则,这些地方是红土墙;再走20来公里,就到了糯黑,墙面又全由石头堆砌而成,我在1982年去的时候,屋顶都还是石板。这些都是根据环境和地域造就的,所以在将来,这也会成为我创作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Q:在创作方面,您最近有什么样的规划?
  A:最近我在准备着户外灯,老想着晚上在户外创作。已经跟女儿说好了,一定要到圭山的夜晚去画一次,通过夜间的观察描绘,完善我的喀斯特系列作品。夜景创作我是很感兴趣的,至今也只画过两次,但完成的作品遗失了,一直让我很惋惜,现在想来,丢掉就丢掉了,毕竟那时候我的作品也还是会有借鉴他人的地方。
  什么叫艺术品,大规模地淘汰后坚持下来的才能成为艺术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所以有些时候我为自己做宣传、做交流,就是想把自己的艺术在有限的生命里做到升华,善待自己的东西,把它上升到真正的艺术平台上。
  Q:您怎样看待“名利”这件事?
  A:说实话,人在50岁之前,都会把名利看得重一点,50岁之后就看得更明白了,都随他而去,不重要了。凡人嘛,你处的环境都会干扰着你,纷繁的世界里,你没有一点点名利的追求那是假话,一旦细想,你会发现,这些东西都没意思。人应该还是要自我地去生活,有自己的思想。我不是为了他人去画画,我是为了自己。
  结语:徐浡君是一个喜欢探索的人,在一种美学思想的架构上,他去不断地变化、不断地深入、不断地改造。画作中不难看出改造的痕迹,但同时又不失他对色彩中天然的东西的描绘,那些与生俱来的的东西以及他对色彩的感性认知的深入。色彩是靠对比的,试想,天空是无比蔚蓝的,那样的蓝摆在你面前,跟调色盘上的蓝一对比,天空也就显得黯淡了。他指引我们去观看最深层次的艺术,他的世界里,每一次的观看,都能成为一幅画作。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