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头诗,又名藏头格,是诗歌中一种特殊形式的诗体。它以每句诗的头一个字嵌入你要表达的内容中的一个字。全诗的每句中的头一个字又组成一个完整的人名、地名、企业名或一句祝福等。藏头诗涵义深、品位高、价值重,可谓一字千金。
藏头诗大家陈贤平系安徽九华山人,作有各类藏头诗数千首,2013年中国文史出版社曾为他出版《水浒将藏头诗》一书。他根据杏花村十二景的名称创作了十二首藏头诗,著名画家饶永先生创作了十二幅中国画,使得诗画并茂,相得益彰。
一、平天春涨
古时平天湖的水面很大,从齐山脚下一直到万罗山一带,几乎是一片汪洋,水天相连。唐代大诗人李白《秋浦歌十七首》之十二: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指的就是平天湖,春潮水涨,风光绮丽无比。
二、白浦荷风
东起秀山门外的鸭儿嘴,西到杜公祠,沿平天湖畔圈圩筑埂,称白浦圩。每逢夏季,荷花满圩,碧波之上,烟霞一片,清风送香,景色迷人,是杏花村的名胜。
三、西湘烟雨
在栖云庵和西庙的峡谷山坞之中,有清溪流入杜湖,溪上有座石拱桥名叫西湘桥(又称圣母桥)。湖水茫茫,溪流潺潺,钟声悠扬,曲径通幽,柳烟似雾,如入画境。
四、茶田麦浪
在景色幽雅的栖云庵北,西湘桥附近,有茶田岭(亦名栖云岭)。是时麦苗青青,微风吹拂,碧波荡漾,一派旖旎的田园风光。
五、三台夕照
三台山,位于演武场后钵顶山上,因三峰叠起而得名。据《杏花村志名胜 建置》记载,山下西北脚,松林蓊郁,翠竹森森,绿荫丛中,有女僧所居的三台庵,清幽脱俗,夕阳辉照,三峰染彩,美不胜收。
六、栖云松月
清《杏花村志》卷二记载,在三台山西麓,有清凉境,与乾明寺相邻,在西湘茶田之间,景色幽丽。古松修竹,林中有栖云庵。松鸣月丽,天籁声中,银辉熠熠。
七、黄公酒垆
黄公酒垆,是杏花村古迹的圣地,坐落在红杏丛中。竹篱柴扉,迎湖而启,乌柏树梢,酒旗高挑,猎猎生风,令人未饮先醉。晚唐诗人杜牧就在此饮黄公酒,留下了千古绝句《清明》诗。
八、铁佛禅寺
钵顶山,形似僧人饭钵。相传唐代高僧捧钵来这里化缘,此神钵竟"日出金,夜出银",高僧遂在山麓演武场建起了乾明寺(又名光孝寺、西禅院)。又因形似斗笠,俗名笠山。相传唐末有位西峰圣人曾寓居乾明寺,临别赠铁笛与主持僧。宋人顾求据此"西峰铁笛"典故,铸大铁佛,高二十尺,垂膝坐地,堪称奇观。故乾明寺又称"铁佛禅院"。
九、昭明书院
昭明太子,五代南朝梁武帝萧衍长子,名萧统。古石城(今池州市贵池区)为其封邑,多有惠政。唐永泰初(765年)于杏花村西边,建昭明太子庙。因庙中有古朴典雅、珍藏文物书籍的文选楼,故尊为"昭明书院"。
十、杜坞渔歌
据《杏花村志 名胜》载:"杜坞,在(杏花)村西四里。《名胜志》曰'贵池杜坞',以(唐)刺史杜牧尝游故名"。春潮秋汛,水波起伏,渔艇上下,或鸣榔,或撒网,银鳞如织,跳跃舱中,鱼鲜虾美,诚属一网鱼虾一网粮的丰收景象。渔歌交和,热闹非凡
。
十一、桑柘丹枫
在虎山的东北山脚,与湖山之间旧时有桑园,山谷峡口有柘门。唐代,人们自秀山门(原名秋浦门)出,有古道经桑柘门通往池口。桑柘门前,古枫参天,丹叶似火,映照碧空,甚为壮观。
十二、梅州晓雪
梅洲,即梅林洲,亦名梅里洲,位于杜坞之西,在隔秋浦河而立的梅岭之下。据《杏花村志 名胜》记载:"相传宋、元以来,梅花极盛,因以名之。"每越冬春,雪梅似玉,风光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