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一种孤高性,庠序静悟满纸秋——王峰国画作品印象

天然一种孤高性,庠序静悟满纸秋——王峰国画作品印象

天然一种孤高性,庠序静悟满纸秋——王峰国画作品印象

日期:2015-11-11 16:50:20 来源:
关联艺术家:

>天然一种孤高性,庠序静悟满纸秋——王峰国画作品印象

张宗明

/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民俗学会会员


  王峰是沉静而低调的青年画家。近两年在一些学术味较浓的展览和画册中林林总总地看到不少他的画,淳味留香、品咂不已之余一直想写写对他的画感觉,可笔涩语塞加之s琐事缠身,耽搁至今,尚未成文。今年盛夏酷暑,受命完成了鸿礼先生所托文章,洋洋洒洒数千言写下来思路和笔锋也灵光起来,便乘兴再读王峰的画,于是乎“天然一种孤高性,庠序静悟满纸秋”的标题便跃然纸上了,那就正襟危坐谈谈我对王峰国画艺术的印象。
  王峰是国画艺术的承传者。从大学生到研究生再到任教于安徽财经大学文学艺术传媒学院,一路走来,浸淫书画二十余载始终未离庠序之地,学院教化和书斋蒙养使其周身散发着一种静穆、沉着的雅气。谈画不能不谈画人,梅墨生先生就曾说过“画格就是画家的气质”,王峰是位自信孤高的学人,其画自当不俗。虽与王峰定交不久,但我认定他可以成为画学求索之路上的同行益友,他外表上不假修饰和性格上的天然磊落,都透出他是一个内质淳朴厚道的人。我喜欢同王峰交谈,画道体悟娓娓道来,不激不厉如沐清风。
  总的来说,王峰的画属于小写意一路。我们知道,中国画历来追求高逸格品,弃形求神,写意为上。画家不应舍本求末去在形式花样上翻新,更不能将其表现形式上的新旧与否做为衡量画之优
劣的准则。特别是小写意一路的作品,历代画贤的创作已是登峰造极,想突破可谓是难于上青天。王峰在创作上是有抱负、有雄心的,他的小写意画作在敬畏传统同时更注重生活感受,无论是山水小景或是花鸟人物都力求从写生中寻求笔墨与感受相契合,以画抒情,有感而发,新而不怪,平中见奇,这点我从他近两年画的皖南村落系列和云南归来后的花果写生中可以明显地觉察到。《野花》、《蕉林四幅》、《齐云仙境》、《何家小院》……一批画作呈现出的是王峰生趣幽长的生活兴味,那苦心经营又看似随意的笔色墨迹将大化之象现于纸帛,色墨相揉,笔老意邃。
  王峰的小写意少有水墨淋漓、意兴气魄的宣泄,多是信手挥洒、从容淡定的抒写,他的画有一种画未尽而意幽远的耐人寻味,将观者审美上潜在的主观能动激活并在无言的品赏过程中共鸣和遐想。
  具体地分析,我以为王峰的画可用“简静、明丽、抒情、融通”八个字从气象、赋色、意趣、品味四个层面来详说一二:
  先说简静。画之简静是一种气象,古人读画重在看笔墨的简约和精神的超越,以求画境的深静。简静的得来透出画家平和中庸的处世态度与沉淫笔墨的传统深度。一般地说,人的成长是包含了画之进步的,正如林风眠所说:“真正的艺术家犹如美丽的蝴蝶,初期只是一条蠕动的小毛虫,要飞,必须先为自己编织一只茧,把自己束缚在里面,又必须在蛹体内来一次大变革,最后也是很重要的,它必须有能力破壳而出”,我想,王峰是在长期的案头磨砺中自然而然地走向简静朴素的,且于表面简静的包裹下孕藏着蜕变而破壳腾飞。他的画都不算大,总在有限的画幅中让你从一把蕉、一盆花、一个小景、一段集市或居室一隅中深刻感受到格物致知的生活况味。纵观古今中外,凡艺有大成者,唯一的道路是“诚实”与“悟”兼得,这是行与知的两方面。无论是在大学求学问道也好,教书育人也罢,王峰始终做诚实的悟道者,始终在自缚成茧中,你看他临的沈周的《东庄册》、任颐的尺牍花鸟系列,小中见大,张张笔墨精妙,而在画《意在山林册》和《往往醉后册》时又谨中有放,似有“欲飞”之姿、“铸我”之态。其实又何止于此,《皖南民居》和《云南所见》写生系列以及《茶馆》、《带绣球的包》等画作中无不折射出王峰恪守笔墨而又图变生新的“悟”中所得、“悟”后所感。由此可知,王峰画之简静只是一阶段的风貌和气象,假以时日定要蜕变。我常在读他画后狂想,如果王峰集纳所学、集中力量去投入一批巨幅画作的创绘,能画出何种风貌呢?这是令人期许而要试目以待的。
  再说“明丽”。明丽是画作予人的视觉印象,是用色用墨形成的画意趣向。关于用色,谢赫六法论有“随类赋彩”之说,王延寿《鲁光殿赋》中也有“随色象类,曲得其情”的说法。众所周知,中国画内在精神重在写意,徐熙野逸是写意黄筌富贵也是写意,赵佶工笔形神兼备是写意梁楷简笔得意忘形也是写意,为什么会产生“野逸”与“富贵”、“ 形神兼备”与“ 得意忘形”
的相异感受?原因就是用色用墨用笔的不同追求,而以写的精神去驭笔赋色引水化墨,可得万象。
  王峰之画却独彰于明丽。细审之,王峰画作墨色无意求厚、力在存清,虽笔力如锥但墨色纯净,少有“万点恶墨”和“黑沉沉里天地宽”的浑重华滋,这或许是他多画沈石田少触黄宾虹的原因吧。人之心性所求不同,是造成画面深沉或恬静、拙厚或华丽、生涩或稔熟的本因,画如其人,历来如此。古贤于画多致力于清丽,像姑熟画派肖云从、宣城画派梅清、新安画派汪之瑞、渐江莫不如此。清丽与明丽只一字之差,却意味迥异。“清”之所求缘于古人老庄“无为”“化清”“避世”的人生观,而王峰是学古而化的今人,他是求于艺道猛进后的显彰功名,自是不能于古人同论。固而他终是要走自己的路,于墨求清、于色求丽,墨色相融,一任阳光而力避晦涩,如《一室一厅》、《集市》、《回娘家》、《舞狮》等画作都是明灿灿清亮亮的,即便如《江南晓
雾》、《齐云仙境》、《水墨惊看太华苍》等云气满纸也是一派明朗气象。特别是他近期由滇归后所画的《云南所见》系列,色墨间这种感觉更为强烈,这批画多是小品且尝试、探索的意味浓郁,在色彩笔墨图式的表现上都是有新意有突破的。
  “庙堂、田园、山林”是人们常用来类别艺术的三大精神取向,我的感觉:王峰的画不近“庙堂”,也少有“山林”野逸,更多的是“田园”味象,尽显学人风骨,也蕴含市井凡华。他的画“当代性”的味儿十足,正如陆俨少先生说的“画要新,首先要有热爱新时代的激情,在这个基础上创立前人没有过的新技法,才能体现出时代的精神”。我认为:绘画的本质就是绘画,没有什
么派别也不分什么中西,古、今、中、外都是自己绘画创造的“营养素”,能取能得能化为已用不论多少,不是凭你自己的意愿,而要依赖你的学识修养并与之成正比,所谓平中出奇、平中出新是在即雕且琢、复归于璞的心境下对华丽藻饰的超越,是一种画道觉悟后的境界,王峰之画是深得个中三味的。
  三说“抒情”。 画家画画,说到底画的不是“法”而是“情”,是做为主体的画者对做为客体的自然造化的个体参悟,其实,画就是画家借以抒情的介质。胡小石先生的高足游寿《沙溪集》中谈画时有这么一句话“遵从笔法的规则与自如,遵从情绪和理性的中和是不变的”,林风眠也说过“艺术根本系人类情绪冲动一种向外表现”,画是以抒情为诣的,这是艺术规律。规律是什
么?是道家所说的“常”,所谓知常日明,按佛家的话说是“迷则为凡,悟则为圣”。如果对画道中的“常”不明白,坠入迷途是不该怨天尤人、大呼委曲的。再来看王峰的画,从 2011年黟县、婺源行到2012年沱川、屏山行,从2013至2014年的大量人体画到2015年云南、太行归后所画,都是师造化得心源之作,都是有感而画的。像《秋冥》一作他题道“近来少作花卉,偶逛鸟市得二株瓜叶菊,试用新纸绘之”,像“看花解闷,听曲消愁”、像“小醉度朝夕”、像“闭门只为书香”、像“知足并等闲”,无不是王峰生存情态的毕现,画生活、为生活写照,笔笔所画都是情饱感沛,以画抒情——王峰深悉此理且多有心得,佳作等身令人刮目。
  最后是“融通”。通会所学去融通百家自成一家,是每位画家穷其一生所力求的。中国画是传承中华文脉的显学,中国文脉就绘画而言就是“写意精神”。写生不是写意,写生是重在观察和记录形貌、重在体悟自然默会自然。写意不是肤浅地形式上的大笔一挥、纸上撒野,真正的写意是“以形入而能超越形”、“不离形而舍形”、是不似之似、逮神弃形,在表现形式上不受工或写限制,如梅墨生所说“写而不作,直抒胸臆乃真写意”。我们知道,王峰是出身科班,重视写生,但这不影响他绘画写意精神的表达。在王峰的画中我们能体味到邱壑内营的苦心,因为他始终恪守着笔墨造型这一中国画的命脉。当然,目前我们还不能说王峰是独县一格、卓然大家,但是,王峰走的是一条行往卓然大家的正途,假以时日必有大成,我坚信这点,并相信王峰不会让这成为我的一句枉言……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