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群诗书话三国之四十九:鬼才郭嘉

超群诗书话三国之四十九:鬼才郭嘉

超群诗书话三国之四十九:鬼才郭嘉

日期:2016-01-12 14:05:15 来源:
关联艺术家:

>超群诗书话三国之四十九:鬼才郭嘉

  郭嘉从未离主身,

  洪炉添薪报情恩,

  海晏风轻北方平,

  功高仁义明礼贞。

  ——超群诗书话三国之036鬼才郭嘉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郭洪海

  【书家简介】
  郭洪海,安徽省合肥市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自2010年至今在中书协培训中心崔胜辉导师工作室学习,作品曾参与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全国第三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全国第二届册页书法作品展入展,全国第三届隶书大展作品入展,第五届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入展,中书协培训中心教学成果展获荣誉奖(2011年)等。
  【笔者心札】
  读三国读到郭嘉郭奉孝都会心潮澎湃,因为郭嘉是中国古代十大谋士之一。其才智在三国时应是首屈一指的,世有“鬼才”之称。历史上很简单,却丝毫掩遮不住这位奇才大略的光芒。三国演义倒是尊重了史实,加以发挥,创造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 他的出身和少年经历我都不愿多说。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表赠郭嘉为贞侯,并将他的儿子收在自己府中抚养。能将他的儿子当做自己的儿子来对待,可见他们关系之密切,感情之深厚。罗贯中还写诗: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运筹如范蠡,决策似陈平。……中原栋梁倾。就是诸葛亮,罗贯中只是引了杜工部、白乐天和元微之各一首诗。更何况“冠群英”, “中原栋梁”的字眼,说明在罗贯中眼中郭嘉文不逊陈琳、智不亚诸葛。郭嘉机智聪颖,思维敏捷,身在曹营十一年,运筹划策,言必有中。在他身上,高深的智谋、惊人的果敢和胆略,细腻柔肠和真情率性集中于一身。 二十七岁投曹操。跟从曹操南征吕布,北伐袁绍,西战张绣,东取刘备,其才学、智谋甚至个性都发挥得淋漓尽致,是曹操手下最年轻、最诡奇的谋士。 诸葛亮隐居之“隐”实则是为了更好地“出”。自比管、乐,何不早出,说不定可以阻止汉末的一场浩劫。刘备是汉室之胄,早日指点汉献帝岂不更名正言顺?郭嘉就直接洒脱,不造作。开始跟袁绍,发现非霸主,赶紧转投,尽心尽力。经天纬地之才、神机妙算之智、调兵遣将之能绝不在诸葛孔明之下;待人接物八面玲珑,能让曹操对他言听计从,却不逞舌。 郭嘉谦虚,识人。对他身边的人都非常了解,隐而不露,在曹操与其他同事之间游刃有余。曹操集团内部,争权夺利、尔虞我诈,他却游历其间,不受风险。他知道隐忍不发。能在曹操手下指点江山,左右逢源,如鱼得水,确实不易,而郭嘉却几乎做到了滴水不漏。他满腹经纶,胸隐甲兵,又深得曹操喜爱与信赖,加之年轻气盛,总会有那么点恃才傲物。他是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见识的活生生的人。性格上的缺陷更显坦白与真诚。简单说一下他的狂傲:张紘使者对孙策说:“曹操非常怕您,他手下的谋士也怕你,只有郭嘉不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说诸葛亮“忠绝”。然而郭嘉冷眼看穿,热肠挂住,全心全意,帮助曹操。“烘炉添薪”是他聪慧的一面。说报知遇之恩,说其实我只是在主公烧的很旺的火炉里,添了把柴火而已。“海晏风轻”,说郭嘉并没有表现出自己如何废寝忘食,如何每事必躬,也没有留下什么醒世箴言,不说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却做了实实在在的工作,立下不朽的功业,平平常常就为曹操平定北方“加薪”。临死的时候,也没有过多的交代,却留下了助力曹操征讨乌桓的锦囊妙计。 仁义明礼贞。应该是郭嘉自身道德修养的真实写照。荀彧,为了利益,不顾伦理;孔明依仗口舌霸着荆州。郭嘉之仁,不似刘备做作和虚伪,郭嘉之义,不似云长凛然决绝,而是刚烈中带有人性的柔暖,委婉中带有政治家的果敢,有特殊的内涵与魅力。曹操借父仇,攻陶谦,占徐州,刘备遣使劝令解和。曹操看信后以中有讥讽之意,欲杀来使。郭嘉进谏:刘备远来救援,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备心,然后进兵攻城,城可破也。他尽可能维护人伦大义,争取民心。他说,既然有办法做到礼全破城,何乐而不为。云长千里走单骑让人热血沸腾,郭嘉义深似海,南征北战,只为报主情恩。云长义释华容,纵敌成恨;郭嘉义辞乌桓,遗计成名。郭嘉以“道”为十胜之首,尊重人性,尊重自然。 “郭嘉从未离主身”。 主臣之情,兄弟之谊。君臣相得,亲密无间。是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为,但在偏爱他的曹操眼里,“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曹操手下陈群,曾因郭嘉行为上不够检点奏了他一本。但是,曹操一面表扬陈群检举有功,一面却对郭嘉不闻不问。不仅如此,曹操还暗地里为郭嘉一仍其旧的生活作风喝彩。第一次见面,曹操就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而郭嘉也感慨:(曹操)真吾主也。曹操可以把荀彧、荀攸、程昱、蒋济、李典等人都分派出去,唯独离不开郭嘉。11年来,曹操有很多时候反对其他谋士的意见,但对郭嘉说刘备杀不得,操就善待刘备;郭说应先取吕布后图袁绍,操然其言,遂议东征吕布;郭说应疾往击之,操就从其言;郭说引兵东征必能胜刘备而不用担心袁绍,曹操遂起大军二十万,分兵五路下徐州;曹操征乌桓时众臣皆劝曹操尽早回师许都,只有郭嘉一个人认为应继续北上,曹操就力排众议北取柳城;直到最后的遗计定辽东,曹操对郭嘉一直都是深信不疑。谋臣猛将能得曹操如此赏识与信任者,只郭奉孝一人耳。 208年赤壁之战后,更留下一个天下三分的无奈结局。对此曹操本人亦深有体会,不然他不会在赤壁战败后的退却路上,发出这样一声孤猿泣血般的哀叹:郭嘉在,不使孤至此。遇上曹操是郭嘉幸运,可以尽情展示自己;遇上郭嘉也是曹操的幸运,因为在他的帮助下曹操才得以统一北方。如果郭嘉在,曹操或能完成南北统一,东汉之后或可避免三国纷争。然而,历史只有一个,历史更没有如果。 可叹可敬可书的鬼才——郭嘉。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