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介
滕忆雁,笔名老藤,又名老滕,职业画家。一九六一年出生,毕业于安徽大学中文系,现为安徽省文学艺术院特聘画家。童年生长在人文荟萃的古城苏州,幼承家学,喜弄文墨。青年时期,成长于新安画派大师倍出的安徽庐州,自七五年始追随名家肖龙士先生学画,后拜海派画家孔小瑜先生为师学习,博采众长,师法自然。长期的“饱游饫览”,上黄山下峡江,入青城访峨嵋,在山水画创作上渐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多年来潜心作画,自得其乐,淡泊名利,不求闻达于世,对绘画一片虔诚探索之心。老滕先生五十岁过后,圈内人直以老滕相呼,他也就干脆在画作上以老滕或老藤署名了。
行者老滕
——滕忆雁先生画作浅析
吴乐四/文
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独立于隋唐,成熟于五代、北宋。近代黄宾虹、张大千等大师级人物又把山水画推到了一个新的制高点,以致后人难以逾越。即便如此,很多优秀的山水画家依然潜心研磨,希望通过一种苦行僧般的修炼获得新的艺术创作灵感,在对自然物象的“饱游饫览”之后,通过联想、立意、组合、概括、取舍,找出符合自身艺术表现的因子,以凸显自己的艺术修养与笔墨风格。我的朋友老滕先生便属于这类苦行僧式的探索者。老滕大名滕忆雁。一九六一年出生,童年生长在人文荟萃的古城苏州,幼承家学。喜弄文墨。青年时期,成长于新安画派大师倍出的安徽庐州,自七五年始追随名家肖龙士、孔小瑜先生学画,至今已四十春秋。历经数十年的潜心向学寒暑相忘,孜孜不倦,醉心于翰墨生涯之中。自得其乐,淡泊名利,不求闻达于世,一片虔诚探索之心,尤为可敬。老滕先生五十岁过后,圈内人直以老滕相呼,他也就干脆在画作上以老滕或老藤署名了。
纵观老滕先生画作,不论山水花鸟,均呈现出深厚的笔墨功力。画面整体感很强,远看气势磅礴,扑人眉宇。近看每个局部都很精到,处处见笔,神贯气连,浑然一体,实在难得,让人难以小覷。
老滕先生早年从新安画派笔墨传承入手,自渐江、梅清、戴本孝及近代黄宾虹、赖少其诸大师无不涉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老滕的山水画作,表现实在而又虚灵,峰峦错综雄奇,草木丰茂多变,不太强调空间的纵深,却表现了高旷雄深、博大、幽邃、奇险。给人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奕奕生气感和雄浑繁茂的充实之美。老滕的山水画笔墨是很值得玩味的,应物象形,随类附彩。山峦、树木无不以似乎一气呵成的交错点线编织而成。在密密麻麻的点线交织中,隐现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整体印象,使人顿觉岚气山光,朝露晨雾之美感。听着松风泉韵,走上曲折盘旋的山路,穿行于绝壁千寻的重山复水之中,聆听那有如一片天籁的山水清音,感受画者开阔的襟怀与超越物欲的心神。
老滕先生早年由于没有在美术院校受业,没有经历强制性的西法写生训练,这点不足反而成就他笔墨自由灵动,抒写更加酣畅,不受成规约束的笔墨特性。在长期的“饱游饫览”中,老滕先生上黄山下峡江,入青城访峨嵋,靠文化修养和艺术直觉感悟着自然的奥秘,既看到写生对于画家的必要性,又能把写生与创作结合并融会贯通。欣赏老滕乙未夏日入川写生的一批作品,将传统笔墨技法溶入山水写生之中,体现了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实践范例。
“山在欢呼,水在笑”。笔墨是“山水”真正的生命舞蹈,是超以象外而跃然纸上的自然赞歌。老滕先生的画作流露的内涵是如此深刻,形态是如此丰富,体系是如此周全,境界是如此高妙。他的画不是简单地再现自然,而是出于对祖国山河的眷恋,抒发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画家内心世界的真实感悟。他作画以心运笔,墨随己意,赋其形,求其神自然而无匠气,运用其独有的雄健笔力,焦墨塑型,勾勒点彩,泼墨成韵的技法,将传统山水画中的蹊径、亭台、楼阁等元素加以极简的山峰、烟云、流泉造型构成了其极具现代审美意识的画面。画幅完成,意境顿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国山水画的艺术之路艰辛而漫长。如今,先生老滕对于书画艺术的痴迷程度,更是有增无减。天赋融其勤奋方能成就一个人的艺术之路。老滕先生对于艺术的追求可谓殚精竭虑,倾其所有,忘我之状,在同道好友中堪称佳话。每每谈及,慨然叹之。夜半人静常得默化,或思闪或灵动,一有所悟,遂披衣而起,展纸于案,情动于衷,忘情于纸,不亦乐乎。苦思探索艺境之人,常毁于怠,迟于悟。而老滕先生勤悟双举,实属难得,正所谓衣带渐宽步步求实,我们期待老滕先生的绘画艺术更入佳境。
追 梦 者
—— 老藤画集寄语
爱 莲/文
近年来,喜欢老滕画的人渐渐多起来,懂行的画商也把他的画当做潜力股在收藏着。在一次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上,老滕的一幅“始信黄山天下奇”的山水画在一分钟内被举牌高价拍走。这幅“老滕制”的山水画,画法极为娴熟,彰显功底深厚,朋友由此而戏说:“老滕这条沉寂了三十多年的大鱼终于浮出水面了。” 此时老滕的艺术之路也开始展现在我们眼前,三十载春风化雨,三十载倾心耕耘,难以尽述他对艺术的追求和梦想。
老滕的祖籍苏州,出生在一个殷实的大家族里,童年便是在那大宅院玩耍嬉闹中度过。家中便有一个小园林,儿时常在那里玩耍,钻山洞、捉蟋蟀、投食喂鱼……故乡浓郁的文化氛围和园林特有的文人情趣在儿时游戏玩耍中点点滴滴滋润着,并感悟着幼小的心灵,不经意间伴随一生的文人情怀便在那时悄悄种下。记忆中的百草园、鱼池、假山、老桂树、爬满院墙的藤萝是他日后天然的绘画素材。小巷深处的邻家住的竟是大名鼎鼎的书法名家费新我,还有文学大家周瘦鹃老先生,只是那时顽小有眼不识泰山,因淘气追逐野趣,还经常溜进他们家的园子躲猫猫,他们厅堂里挂满了画儿,有山水、花鸟、财神寿星,这一切都铭记在儿时的记忆中。
少年时期,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老师执教不严,学生也逃课东游西逛,那时的老滕也是如此,一天在小巷里闲逛,无意间撞进了大画家肖龙士老人的门前,立刻被老人画中的花花草草吸引。也许是偶然的,也许是渗透着天性和儿时的家境渲染,也许是幂幂之中艺术之神的安排,少年的心灵被某种不可言说的记忆唤醒,无处安放的灵气在一张张宣纸上横涂纵抹中找到了归属。从此一发不可收,走入世俗眼中的“偏道”,逃学只为学画。也由此,荒废了正常的学业,接着缀学,落考,无奈回苏州老家帮家人打理建造园林生意,后来回合肥进国企,当了一名工会宣传干事,枯燥无味的工作让老滕清晰告诉自己:我不属于这里。之后一杯茶一张报纸的日子被取代,收集来的报纸涂满墨迹,连街道宣传的笔墨活也包揽了,大事小事公告也都留下了老滕的墨迹。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老滕毅然抛开尚属安逸的工作单位,干起了自己喜欢的事业。开始了游山玩水、浪迹江湖;收过古董、开过画廊、造过园林、做过经理。然而这一切都没有让他放弃对绘画艺术的渴望,对笔墨的钟情。终因痴迷,苦亦因它,乐亦因它,一路走到今天,初显大家风范。
老滕作画自信满满,但也很善于听取朋友的意见和建议。一日夜晚,他刚刚完成黄山一幅雄姿焦墨画,用微信发个图给我:“赶紧给个建议,上色还是不上色。”这是一张四尺整纸山水画,可焦墨可加色。老滕的焦墨山水画大气且有灵性,上了色的山水画面饱满且壮观。这段时间老滕整个人浸在山水画创作中,如果感觉画面太细不整体或繁碎,就用色彩把整个画面给予灵魂使之饱满而有神韵。一个“赶紧”我也感受到他此时不能攫夺的心境,忙回复:“待我细品……不上色画面笔墨灵动、笔触丰富、苍茫浑厚;上色,意境深邃、烟云流动、色彩丰韵。我们来回商讨,异口同声‘上色’”。这就是老滕的创作过程,有纠结有彷徨有犹豫不定,有果断有惊有喜。
喜欢和老滕喝茶闲聊,不紧不慢,闲说闲侃南腔北调,但他的手却不闲着,书桌上永远有一张废旧的宣纸,上面已是满满的横涂竖抹墨迹,有型无型,有奇石有花草,有峰有松,有字有鸟,所以他的养怡堂一角堆满墨迹斑斑窝成一团的宣纸,倒也成了室内一奇景,乱中散发着墨香,身在其中也是一种享受。老滕心里还藏着许多应景的诗句,外出游玩或写生时往往触景生情随口吟唱几句诗词,自我陶醉一番,自有一派儒雅文人味道。信手翻看他满柜的书,有一本已经翻看陈旧且封面残破的书吸引了我的眼,原来是一本《宋词选》,而且是繁体字,1978年文革后第一次重版发行。听着老滕说着这本书的故事:“这本书是我在四牌楼新华书店排了几个小时队才买到的,是我那时文学的启蒙老师。”老书老故事,老故事又触景生情,少年的梦想也是经过千锤百炼,艺术的殿堂不是一步就能登上的。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能安贫乐道、逢苦不忧的那种纯粹、素朴的求知欲望,可能更让人追寻。
老滕的勤奋和敬业在圈内是有目共睹的,为人也很宽厚,务实精神更令同行肃然起敬。他心中渴求一种生命,也在寻求一种境界,不能空空的来世走一遭。近年来画坛浮躁炒作之风日甚,不少画家都在追求效益,攀比画价。老滕却能沉淀繁华浮躁,潜心笔墨,珍惜光阴,拼命用功,一日一张大画,或几张小画,心中有强烈的危机意识,所以才会努力做学问,拼命做学问,不断的丰富自己壮大自己。天分加勤奋,老滕的眼界拓展了,心胸便也开阔了,长期在大自然中“饱游饫看”边写生边创作,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现在一旦动起笔墨,便能厚积薄发,有着意想不到的冲动和飞跃,有时一日竟有五幅焦墨画盛产出来,泼彩更加淋漓尽致。他的执着和勤奋不是用嘴说出来的,而是用画说出来的,他的画展现了自己的风格和气度。无论是焦墨山水画,还是泼彩山水画,一气呵成。他画大画时总是站着,似乎这样气能贯通,眼观全局。创作大画最考验画者,也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功力和气魄。老滕的所制作的黄山泼彩画,山有山的气魄,山头在光的照射下,一块石蓝,一块石绿,一块石黄,云光顾的地方山头就是黑的,无云的地方山头是亮的,是一种大自然对比之美的体现。近处的松树密集有型,枝干全用中锋勾出,不仅有型还很有力量。再看画中的一片片树林,疏疏密密穿插在山腰或山头,有深,有浅,有浓,有淡,墨绿表达葱郁,浅绿表达了初生,虚虚实实,意到墨未到。老滕画黄山时,用的全是骨法用笔,笔下都是力量,倾注的是感情。近两年来,老滕已经创作了大小百张黄山水墨画,有焦墨有泼彩,他就这样和自己较量着,不断的画同样的黄山,不断的把自己的昨天打败,不断的提高自己,在画中独行,和画说话,并在笔墨中寄托着精神。总有一天画会说话,说出每一张画的故事给世人听。
老滕画的黄山,无论焦墨还是泼彩,画面壮观充实,笔笔扎实笔笔生动,用他的话叫做不偷懒,题跋却是简单,什么“山深无人迹,白云独去闲”、“黄山天下奇”、“黄岳览胜”、“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天梯入云端”、“到此始信黄山奇”、“黄山晨雾”等等,再落款为乙末冬老滕制,简单利落。而中国传统的文人画讲究书画印一体,不管什么样的画都要题上一段诗文,便也成了八股了。记得大师刘海粟说过“真正有学问的人是从来不进学校的”。不是学院派出身的老滕不受成规约束,笔墨随性情而生,画面更具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让欣赏者自己畅游奇景、奇山、奇云。 老滕在他的微信中写道:“画山水不能对黄山熟视无睹,黄山是大画院,阴、晴、雨、雪皆有一番情韵,松、云、石、瀑皆是天然图画。传统画法皆从自然中得来,要想有所创新还得回到自然中去寻找、去琢磨、去提炼。己末冬月再上黄山有感。”他喜欢焦墨山水的浑厚苍茫,一直追寻明清以降新安画派诸大师的笔墨神韵,虽觉实非易事,但仍然苦苦追寻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便是老滕追求精神。
求索的过程是孤独的。记得2015年7月初梅雨季节天气,石员外带领老滕一行人马,浩浩荡荡,自合肥出发,越大别山,过武汉,入荆州,抵宜昌,宿三峡人家,晨曦中等待旭日东升,何往何歇,只做逍遥游。然暴热暴晒的天气,让老滕第一张写生画也不满意,自己鼓励自己明天再画。进入西陵峡,依然骄阳似火,画了第二张,聊以自慰。到了重庆武隆风景,著名的天坑景区,峡谷天气凉爽,从火山一下进到了清凉世界,风景入画,老滕激动的一下画了两张写生,虽没有着色,天坑的景色已经通过微信让我们饱了眼福。第二天下起了雨,老滕依然冒雨再入仙境,昨日的潺潺溪水此刻在眼前飞瀑急湍,吼声如雷,雨雾迷蒙,山色浓翠。面对如此仙境,老滕情景交融,临流枕石,再作一图“雾锁天坑”,一气呵成。算作别仙境之缘。一路是景,一路留下画图。雨中青城山更幽,画中幽静笔难写,在清凉的峨嵋山下,老滕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功的造化,它似一幅天然的画卷,一首无言的诗。挥别峨嵋,又辗转云南,一幅云南沙溪古镇全景便在笔墨下了,天空湛蓝,阳光洒落纸上,有时饿着肚子对景写生,一画大半天,他戏称吃饱了就不想干活了。老滕此行对云南的蓝天白云有了浓厚的兴趣,在写生的作品中大胆尝试着用浓重的色彩来表现蓝天白云,甚至归来还在摸索着这一方法。还是那句话,画会说话,会说很多很美很精彩的故事给世人听。
写竹也是老滕的最爱,如他自述:“曾几误入竹海,迷路不得出,满目萧萧,满眼婆娑。待月出中天清辉一片,自此爱上画竹,屈指一算已二十余春秋,今写竹始能萧萧也。”老滕认为画竹最能练习笔墨,闲暇时便喜竹林散步,夜晚灯下随笔拓拓,既成一二幅竹林小景,挂于壁间,顿觉竹影婆娑,满室清辉。2016年春节期间,整个正月老滕画竹不息,他在微信中自解:“连续画竹三十天,心无旁骛,日夜挥毫,人说种树成林十年易,画树成林一辈难。我说画竹成林则更难也,又一次误入竹海,风竹、晴竹、雨竹、露竹,满墙满地竹影横斜,一月大幅小幅竟收获三十张之多。明天开始找寻别样的题材画了”。萧萧一枝天地间,任尔东西南北风,看到老滕笔墨下的竹,风在倾诉竹的故事。
老滕的作品如春雨润土细无声,总有一天这些画会说着自己的故事,我们期待着老滕创作更多更美的艺术作品。
滕忆雁部分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