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牛育民的绘画——孙民纪

记牛育民的绘画——孙民纪

记牛育民的绘画——孙民纪

日期:2016-05-10 14:55:49 来源:卓克艺术网
关联艺术家:

资讯 >记牛育民的绘画——孙民纪

   还没认识牛育民,就先认识了他画的扇面。
   去年初夏,某公交我一柄白折扇,嘱以丹青妆点。我全然不通此道,就托朋友带筹。几日后,扇子回转来,见上面画了古人物,意向洒脱雅致,又有款识,书法金冬心,乍一看就很喜爱,细观赏也来寻味,所以印象颇深。
   过了些日子,有为年轻人来找,他便是牛育民,并带了一些扇面人物的照片,风格依然飘逸隽秀。于是我选了几幅,后来刊登在《清明》画页上,也就是从这时起,与牛育民渐渐熟悉了。
   牛君育民,芜湖人。曾就读于安徽黄梅戏学校,学习舞台美术。毕业后,分配在安庆地区黄梅戏二团,从事舞美设计。在剧团时,用他的话说,是觉得生活太乏味,于是1985年,又考入南京艺术学院。
   在南艺读书期间,当地绘画轻松潇洒的画风,使牛育民深受影响,他便从各方面广泛吸取素养,观摩体味,又时常泡在图书馆里,认真钻研,开阔眼界,因而这段为期四年的学习,一直使牛育民感到大有收益。
   1989年,牛育民从南艺毕业,旋即执教于安徽艺术学校美术科。一年后,可爱的女儿呱呱出世,这给他带来无穷的快乐,同时这小小的三口之家,在没有保姆,也没有父母照顾的情况下开始了紧张的生活。
   有趣的是,恰恰在这紧张的生活中,牛育民绘画制作的冲动竟然空前强烈起来。凑着零星的时间,他画了一批折扇,本为自赏,不料却每每受到一些朋友的称赞,这自然给了他不少鼓励。画了一批折扇之后,其扩张的意识又逐日加剧,似乎这方寸之扇,已很难再容纳得了洋溢的情绪和漫漶的奇想,他便开始创作尺寸较大的画面,而本来的水墨形式,也转向敷染七彩。
   牛育民的绘画,首先是得之其心性,无论扇面和彩墨,别具一番天然之趣,其泼墨,赋彩或勾勒,点染,并不刻意求功,有心于技,而是随心所欲,全无羁绊。技与法只在随机应变,意识只要捧出情趣,抒展性灵。片心飞来天外,情态流自胸臆,几欲遗世而羽化,又如竹影之可人。似无所宗,若无其法,好似脱缰之以骥,跃驰高原,时或停蹄嬉戏,犹如童稚涂鸦,拙态可掬,时又漫然步,仿佛士子游春,芳菲如诗。
   其画以人物为主,尤其是扇面,画的大都是古代文化人,诸如倪瓒,朱聋,冯梦龙,蒲松龄,孔尚任,李笠翁之辈,偶也有面壁罗汉,说堨高僧。为古人造像,是中国画的故伎,当今许多画家任乐此不疲,曾见一些造像,如李太显,苏东坡等,峨冠博带,却又深目隆鼻,气势逼人,倒像是波斯巨商或罗马贵族,改装为华夏衣冠,却人就财大气粗或不可一世。牛育民虽然画过很长一阵子的西洋画,但他的这类造像,纯然一派中国式的古色古香。本来,为先贤造像,实在的活画鬼,此画只能捕风捉影,先捕其文化,诗风,画风以及作风,觉得似曾相识,方可造其形影之像。像既由造而生,也只能是大概如此,更关键的是造像的意态和韵味,对此,牛育民都大都能把握得颇见分寸和匠心,观其画意,如读其文章,风姿品性,沛然纸上。故而,虽莫属须有,却让人想当然。
   不过,注意画面的韵味,而功力稍次之,这或为人所不屑。国人论画,喜究功力厚薄,技艺高低。但早期的中国绘画,如南齐谢赫所谓六法,是以“骨法用笔”居次位,而宋元以后,画苑渐显衰萎,斤斤计较于法者倒是日益嘈杂起来,如此,亦可悲唉。
   功力和技法显得有些稚嫩,这对于年轻画家,是很自然的事。加入沙门,禅力当然不会深厚。倘若是有灵性的材料,来日方长,说不定竟会修成一尊活佛,但若是俗物一块,即便若修一世,到头来也无非是个只会撞钟的小老和尚而已。
   牛育民的来日如何,还要看他来日的造化!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