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艺双馨 从容淡定——中国书协“中国书法名城”联谊会常务理事、安徽省

德艺双馨 从容淡定——中国书协“中国书法名城”联谊会常务理事、安徽省

德艺双馨 从容淡定——中国书协“中国书法名城”联谊会常务理事、安徽省

日期:2016-05-25 11:25:55 来源:全国政协
关联艺术家:

资讯 >德艺双馨 从容淡定——中国书协“中国书法名城”联谊会常务理事、安徽省

 

 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协会员、阜阳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任智先生。
   走进中国书协“中国书法名城”联谊会常务理事、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任智的工作室,扑面而来的是文房墨香。墙上挂的是草书、隶书等各种书体的书法作品。作品中透露出的是刚直正气,亦有儒雅的飘逸,刚直正气充满坚毅,儒雅之境透显着文人气息。任智先生自幼喜爱书法,师从舒同、林散之、任政诸名师指点。他是一名官员书法家,清廉从政,乐于奉献,凭着对党的事业忠贞不渝,对艺术毕生追求的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了这个时代,奉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本职岗位上成绩突出,在书法艺术方面成为众人称道的名家。他质朴、平和、敦厚,古道热肠,对人充满爱心善意,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

清廉从政 乐于奉献

   任智先生出生在50年代初期的一个贫穷落后的淮北农村,是一个在农村长大的穷孩子,人穷志不短,自幼他就是一个有着远大志向的农村热血男儿。由于他长期生活在农村,对农村贫穷和饥苦,直接目睹身受,自然而然有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强烈追求,对幸福未来的迫切渴望。由于农村艰苦的环境历练、造就了他积极向上、勇敢攀登,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品质。他自幼就有一个心愿:“我是农村养育长大的孩子,我一定要为农村、农民做事,为改变农村的贫穷落后的面貌尽心竭力。”为了说到做到,他高标准要求自己、当班干部、学生会干部,工作捡最苦最累的干,担子捡最重最沉的挑,处处做到困难上、荣誉让,高中期间被评为阜阳地区优秀共青团员,多次作为先进分子参加地区、县青年代表会议。高中刚毕业,也就是1974年22岁他高中刚毕业就被抽到县城搞文艺创作,其间回乡担任过大队团支部书记、大队党支部委员等职。24岁被推荐上学,学的是农学专业。参加工作后,他曾在阜阳行署农业局,农牧渔业局、市委组织部、市小康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市文联等单位工作,从一名办事员到正处级党员领导干部。他在职期间,组织上给他的评价是:对党的事业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努力进取,几十年如一日,拼搏进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由于工作需要,他曾经跑遍了(包括亳州市在内的)全市1.8万平方公里上的绝大部分乡镇,参与了全市党的组织建设、小康建设、新农村建设、文化艺术事业发展规划意见的制定和实施,并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了农民致富奔小康,为了美好新农村建设,为了阜阳文化事业的发展,他呕心沥血,无私地奉献了他个人的绵薄之力,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他人生的誓言,向党和人民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他虽没有太多的光环和荣誉,用他本人的话说:“他做到了对党对人民对国家对社会问心无愧”。尤其是2009年市委决定让任智先生兼任市申创“中国书法名城”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以后,他身体力行,废寝忘食,带领一班人投入到紧张的申创工作中,历时近一年的时间,搜集、挖掘、整理出阜阳从春秋战国以来的遗迹遗存、名人贤达、书法家碑帖及近年来阜阳书法事业发展现状等资料,汇编成集,并亲自撰写解说词,摄制成资料专题片,上报中国书协。并多次陪同市领导跑省进京汇报申创工作情况,并直接参与了由中国书协主办、省文联、阜阳市委、市政府承办的“全国百名书法家走进王家坝活动”的策划筹备等。并承担了申创中的具体工作,以及中国书协专家组对阜阳申创工作考评的迎评、接待、考察工作等。由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全社会的共同努力,2012年元旦,阜阳市被中国书协正式命名为“中国书法城”并于同年8日正式授予阜阳市“中国书法城”称号。阜阳市取得了申创“中国书法名城”的阶段性成果,成为安徽省唯一的一个,全国第七个“中国书法城”。由于我市申创的是“中国书法名城”,为了真正把阜阳打造成全国书法强市,阜阳市继续申创“中国书法名城”工作,他又忙于启动由中国书协、省文联、阜阳市委、市政府主办的“中国阜阳书法艺术节”活动,及迎接中国书协对阜阳申创“中国书法名城”工作考评的各项准备工作。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6月份,任智先生当选阜阳市文联主席,乃兼任市申创“中国书法名城”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除做好市文联正常工作外,还抓好协会各项工作,并直接参与了一个占地200多亩的市书法广场(三角洲公园北区)的设计建设工作,这个广场建成后将成为全国一流的书法广场,通过他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阜阳市“书法艺术馆”正式列入市“十二五”重点工程建设,目前设计方案正在审定阶段,这两项工程都必将成为阜阳文化建设的亮点。

研习书法 勇攀高峰

   任智先生出生在一个教师之家,在贫穷落后的平原农村长大,其父是一位饱经风霜,旧社会私学培养出来的教育工作者,对文学、书法和绘画都有较深的研究,是远近闻名的教育家。他自幼受家庭熏陶,耳濡目染,酷爱书画艺术。读初小时因为大字描红划圈不及别人多而苦恼,但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毛笔字写好。60年代末期,他读高小时,正赶上“文革”初期,“破四旧”把所有字贴一烧而光,他是靠临一本残缺不全的柳公权《玄秘塔》走过来的,由于他对此贴刻苦磨练,读初中时已成为方园几里路都晓得的“小书家”,有人索字、有人让其打仿影(临习字)。高中时期,他写的柳体中堂有幸参加了市里文革后期举办的第一届书法展,并受到社会的好评,这也成了他决心写好书法的动力。高中毕业后,他未回乡就被界首市文化部门直接抽到市里搞文艺创作,直到被推荐去继续上学。这期间,他得到了市里当时几位名师指点,不断长进,书画同习,相得益彰,由于特殊原因,他未被推荐到艺术类学校学习,却被推荐到农业学校读书,但他并没有因为学农而放弃对书画的学习研练,他身为学校学生会宣传部长,利用工作之便,抽出时间,一刻不敢懈怠地钻研书画艺术。在这期间,他利用节假日到上海、北京、南京等地访友拜师,书艺大进。78年参加工作后,工资低,家庭负担重,他没有钱买宣纸练字,就在废报纸、杂志上练,大幅字练不了,他就在宿舍门前磊了个四尺宣纸大小的水泥台,不论春夏秋冬都坚持用毛笔沾清水在上面练字,长此一往坚持不懈。1986年中国书协举办的第一届国际书法大展在河南郑州举办,他非常有幸与中国书协第一任主席,被毛泽东主席称之为“马背上的书法家”舒同老先生一同参加黄河开发区举办的笔会,并同案表演,同桌就餐,并得到舒同夫妇的好评,舒同老先生曾握着他的手向众人介绍,这位青年叫任智,是我的学生,他的书法在于厚积薄发、变中取胜,写的很有灵性,所写榜书气势磅礴,相信日后他会走出一条新的路子。诚然,舒老的预言已成为今日的鉴证。当时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他与舒老同案作书,当舒老让他书写时,他不慌不忙,挥毫在四尺宣纸上,写下一笔龙字,当时在场的书法家都拍手称赞,尤其是舒老的夫人大加赞许,口中不停的说,写得好,我最喜欢写榜书,舒老看了他的几幅字后也很高兴,在其夫人的说和下,当时收他为学生,从此他们就以师生关系,保持密切交往,得舒老真传,受益非浅。为了感恩舒老,在舒老90岁时,他用六尺撒金红宣精心创作成行书寿联,亲去北京给舒老拜寿。师生关系达到了亲密无间的程度。其后还得到中国书协副主席黄绮、王学仲等书法名家的指教。70年代后期,他在研学楷行书的同时,开始涉猎隶、草几种书体,也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由于行政工作繁忙,他本人又是个事业型的党员干部,故此平时学研书法的时间相对很少,虽然他把别人吃请玩乐的时间都用来学习书法,但与专业书家的时间远远不可比,由于时间的严重缺失,对书法理论学习和书法作品的创作研究明显不够,一度出现了心浮气燥,用时随便应付,时常为不能正常创作而感到苦恼,但他有一个坚定的信念:“自然爱上了书法这门艺术,就要克服一切困难,把字写好”。正像一幅古联文写的那样:读书常戒自欺处,谨身不可有闲时。时间推移到2006年,市书协换届,时代把他从市书协副主席的位子上推到了主席的位置,这给他的压力更大了,他在想:这是时代赋予自己的光荣使命,自己决不能辜负组织上、书法界对自己寄予的期望,一定要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把工作做好,带领全市书法界人士,为不断推进书法艺术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2007年元月,市文联换届,市委把他调整到市文联工作,并当选为市文联副主席,分管书协工作,这给他的书法创作创造了条件,搭建了平台。从那时开始,他也从一个业余书家转变为专业书家。在工作上,他提出普及提高相结合,两手抓两手硬的思路。抓普及先从营造全市书法氛围入手,用了1年多时间,通过信函联系,亲自走访,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在阜阳成功召开了淮海经济区四省二十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和秘书长会议,并发起成立了四省二十个市书法家协会联谊会,会上推举他为执行主席。同时举办了“淮海经济区四省二十市书法邀请展”,在书界、在全市产生了轰动效应,掀起了从机关到学校,从城市到农村,全市爱书法、学书法的热潮,这种氛围充分证明了抓书法普及取得的成效。由于重视抓好书法普及的同时抓书法创作,通过对书法创作进行科学的引领,一大批书法新人不断涌现,形成了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书法方阵。据不完全统计,阜阳市中国书协会员百余人,在阜阳的目前有80多人,省级书协会员500余人,市级书协会员近两千人,书法水平在不断提升,近十年来,阜阳在由中国书协主办的大展中,入展获奖达600多人次,省书协主办的展览中,入展获奖近千人次,阜阳市应该说是全国的书法大市、全省的书法强市。无论是从书法会员人数或是书法成果上讲都排在全省前列,这充分证明了抓创作、提高的成效。为此,市委市政府根据“中国书法名城”申创条件要求,特批准成立了阜阳市书协办事机构,正科级单位、编制2人,这在全国都是少有的。通过上下的齐心协力,阜阳市也被中国书协授予“中国书法城”称号。
   任智先生一直主张“笔墨当随时代”,为时代讴歌、为党的事业服务、为社区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他认为,“追求书法的形式美无可非议,是书法艺术发展的时代要求。但有些一味追求形式美的作品,是追随古人不及所致;书写形式支离破碎,乃笔墨技能不佳所为。历代书法的衍生变化,一是承传古道,二是立新标异。两者兼合融汇,全在各自变通。”因此,他在承袭古人的基础上,尤为注重创意的更新,在强化自身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书法水平方面不断拼搏进取、勇攀高峰,其书法作品多次参加中国书协主办的专业性展览、邀请展,全国区域性省(市)联展,兄弟省文化艺术节书画展等。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等组织共同举办了纪念联合国成立55周年世界美术大展,他的江泽民“登黄山”诗四尺宣草书横幅作品荣获金奖,次年五月份他随安徽书法代表团去日本交流书法艺术,其书法作品获得日本国书艺院举办的国际书法大展第45回金奖,46回头等获。 其艺术传略、书法作品被《书法报》,美国《世界时报》,菲律宾《商报》等国内外多家报刊杂志专版介绍或选登,其书法作品交流到多个国家和地区,被美国、日本、菲律宾、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文博单位收藏。读任智先生的书法,觉得他的书法给人以苍劲之气。他主张“书取多家法,笔用八面锋”、“学古不泥古”,一定要有时代精神,他很注重对历代书风时尚的研究与思考,对当今社会书法艺术的审美观和学习态度、发展理念都有自己的看法。他提倡书法艺术要达到内容和形式、表象和内涵的高度统一,评论家对他的评价是“书体全面、个性鲜明、书法有新意”。他的行草最具特色,其书从晋唐入手,着力于宋明。他以柳公权书法的结构为骨,取其劲;以苏东坡行书为形,取其苍,从祝允明的行草书中取其势,加以调和变化,融会贯通,在创作时又强化了形式因素,形成自己独有的艺术语言,这正是他的高明和与众不同处。这些因素都凸显在他的作品中,如他的行草王维《山居秋暝》横幅,行书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横幅行草苏东坡《赤壁怀古》等,都给人一种浑然太璞的感受;作隶、楷书,他喜爱方严宽绰,老辣古朴,给人一种文深色重的感受;作篆书,他又侧重于疏野活泼,给人一种简逸自然的感受。任智先生追求书风书貌的变化,又全在于用笔的多变。他常说“心中有‘佛’,指下命笔,虽胸有成竹,而无多变之法,焉能写出新意”。在此思想指导下,他用笔多不择笔,无论是兼毫软毫,亦或长锋短锋,都按照自己的兴致信手拈来,一挥而就。平时也常用大笔写小字,以得茂密雄朴,小笔写大字,而得笔实墨厚。根据不同书体,有的用笔疾涩有致,展现出大江东去、一泻千里之势;有的用笔方圆有度,呈现出古拙枯劲,老气横秋之貌……诚然,历来评书,都谈“字如其人”,这就是极有道理的。书法是道,人品为德。书法的品位高下,是与写作者的德行相关联的。这里的“道”可释为书法之法理,而对法理的理解程度,又全凭德化而来。《周礼·地官·师氏》郑玄注:“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这就是德与行的关系,也是道与德的辩证统一。任智先生对书法品位的理解,以及创作意识的强烈,自然与他简静平和的个性、质朴敦厚的品格分不开的。简静平和善于思考,质朴敦厚避与怪诡。人正品正,思考问题就必然遵循客观规律。他工作爱向深处想、实处干,处理问题也是先人后己,不记得失。平时有人向他索字,他有求必应,不让来者失望。他平时治学严谨,且又谦虚谨慎,既不作自我标榜,也不贬低他人。他说“与艺术界同道相交,不外有两种缘分,一是品德地交换,二是艺术语言地交流。各自取长补短,听取教益而舍其弊俗,何须持有门户之见,而伤宾朋之情谊!”任智先生并不满足自己的书法现状,他每作书予人,总要听取一些批评意见;拜读他人的作品,又深感自身的不足。一次有位记者要为他撰写传记,他笑着谢绝说:“我写的不好,不到品位,又无其他建树,哪敢有这种奢想。”1994年在北京与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黄绮先生面晤时,黄先生褒他“人品与书品都有大家风范”,他当即拱手拜教,感谢黄老的勉学和激励!近年来,任智先生对吴昌硕、邓石如、于右任书体潜心研究、心摩手追,意在集历代书家风神,走出自己独具特色的路子。他多次为中央、省、市电视台播出的电视片题写片名。作品辑入《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国际现代书法集》、《中日书法名鉴》、《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细品任智先生的书法,觉得从中更有浑厚的深境。我一直认为,书法个性风格必须有过硬的传统技巧功夫作为支撑,不然进不了深境,达不到艺术所需要的高度。任智先生的研书之路是坚定不移的,他的隶书以乡贤邓石如为师,注重浑朴厚实,从他的作品《李白诗二首》四条屏上看,通篇点画生动、结体灵动,将隶法活用,细观又一丝不苟,这是他将邓法变为己法,尤其注重点画的微妙姿态,讲究笔画的呼应变化,让人感觉到在他的浑厚的隶书中又增添了几许生趣,这正是他变化出新、开拓深境的结果。任智先生的篆书则潜研吴昌硕,他的作品《修震泽许塘记》六条屏,体现出他的篆书的领悟和表达能力。由于吴昌硕篆书左右结构变化大,有“老幼挚幼”之状,而在任智先生笔下,更突出了这一点。他的六条屏洋洋洒洒、磊磊落落,加上行书释文的搭配,使此屏更加耐人寻味。因此,任智先生的行草书中透露出来浑厚之境,完全得力于他的篆隶,他将篆隶中的金石之气、线条的老辣味,施之于行草书创作;而行草书的灵动变化,又施之于篆隶创作,相辅相成地创造了书法的深境。同时,他在创造深境的同时,还强化了形式之美。如他的行草王湾《次北固山下》条幅、《古人题画诗》横幅,他加大了字形的大小变化,使对比度增大,有着“密不通风、疏处走马”的效果,能让人品味再三,这一大一小,使作品更具浑厚之势和深邃之意。再如他的隶书横幅“幼谷藏真”,破除邓法,以行草笔法为之,生动有趣,可谓是变化出新的典型。
   任智谦逊好学,严于律己的精神,是他人品修养与道法造诣融汇交合的统一体现,也是他取得成功的根本所在。
   任智先生做人不张扬、处事论艺低调谦和。用他本人的话说:我人生前半部分精力,主要用在工作和党的事业上,书法艺术终感学无大成,虽然组织上给了我地位;社会上给了我赞誉,但终究离党和人民的期望相距很远,离个人的人生奋斗目标还差之千里。他表示要把人生下半部分精力,全部用在弘扬民族文化和艺术上,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任智先生通过半个世纪的拼搏,应该说是仕途和艺术上的成功者,在一个地级市他能在科级、处级不同的岗位上,为党的事业作出出色的贡献。做到让组织满意、社会认可实属不易。而他在几十年工作之余,又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艺术上颇有建树,并引领了一个时期阜阳市文学艺术界、尤其是书法界,成为德高望重的领军人物,为阜阳市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繁荣作出重要贡献,他应该算得上一个真正在政治和艺术双向成功的人士,他的成功将会成为大家借鉴的典范。“书家一要对社会有感恩之心,要有执着的奉献精神,要把自己的艺术奉献给社会,必须明确这个宗旨。”在任智先生看来,德与艺是相辅互通的,德艺双馨应该是每一位艺术家毕生追求的最高境界。他有着深重的社会责任感,目前,他正在运作举办“中国·阜阳书法艺术节”,督促书法广场建设,与市政协文史委共同开展评选阜阳市“十大书法家”活动,希望把书法之城的名片擦得更亮。“阜阳有这么多的书法爱好者、艺术家,我们不把路带好,对不起大家。”
   书法艺术界同行都说:阜阳市书法事业方面,申创书法城的命名任智功不可没。但他说:“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个人只不过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
   目前,任智一直在为打造阜阳书法强市做着努力,他希望通过他的践行和传播,与全市人民一道,早日把阜阳建成中外闻名的“中国书法名城”。

作者:杨新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