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望.拾遗——秦胜水与他的艺术梦想

顾望.拾遗——秦胜水与他的艺术梦想

顾望.拾遗——秦胜水与他的艺术梦想

日期:2016-06-16 16:19:14 来源:卓克艺术网
关联艺术家:

资讯 >顾望.拾遗——秦胜水与他的艺术梦想

   当今是个追梦的时代,大到国家、民族,小到家庭、个人,每个群体与个体都在不同的领域和时空节点上努力着。就画家而言,或许就是一个想法、意愿或要执意永远追求的目标,若要把这个梦表达出来,变成世人可以懂的作品的话,要做大量的工作并融入更多的思考,不仅需要主题、题材、技法的选择,更需要思维、观念、行为方式的转换,以及必要的恒心与毅力的支持。这种行为不是一时的突发奇想或冲动,应是基于长期实践基础上的创作可能性与可行性,然后去面对今天的自然与社会的诸多纠结,依托认知后的自我责任,在方寸之内以特有的语言方式进行传递、感召与呼唤,同时连同自己一并得以提升,也许这就是艺术家应对自然与社会体现出的某种本能。
   秦胜水,已过知天命之年,长期执于亲政爱民工作,从上个世纪74年入伍,78年读大学,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先后经历基层党委、政府、教育、文化、宗教、民委、企业、立法等工作,经历有别于常人。也许是基于一个早就保存的意愿,故事务之余一直艺心未眠,笔墨不辍。从开始的传统水墨到现在的油画、陶瓷绘画与综合材料,做了大量的实践探索。从画牛到画风景,从画拆迁前的棚户区到现代都市面貌,一路走来,艰辛而又快乐着!观摩着胜水的那份执着劲以及每一块的系列作品,马上就想到唐·刘餗《惰唐嘉话》中的一句话:“今若即发者,我死后可亲任之,如迟疑顾望,便当杀之”,其中有“顾望”一词;其次又想到汉.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次之又不能拾遗补缺,招贤进能”中的“拾遗”一词。前面的“顾望”不仅有“还视、巡视、观看”基本意思,同时也有面对所遇“犹豫观望并有所顾虑、畏忌和无奈”的意味。后面的“拾遗”更是耐人寻味,延展开来,有“谁来拾、拾取什么、遗为何物、为何而拾取、终极意义是什么、从中想到什么”等等含义。在此司马迁的拾遗是为补阙,意在拾取遗漏的,补充空缺的。顾望拾遗二词连起来能让人产生更多的联想,从意向上来看,这其中的顾望者与拾遗者有点像胜水的身影,至于为什么“顾望拾遗”,其他人仅能是臆测,其中之意只有他本人才能知道。古人有云:哀吾生之须臾,这是富有诗性的生命史观。在胜水马不停蹄的艺术创作里,“牛和即将逝去的老房子”好像更为钟爱,但他所采撷的对象多是为被人遗忘或漠视的部分。但他希望寻找一种形式,借助某种力量,进行最后的对峙以昭示新的生命诞生。在早春的清晨、在暮秋的黄昏,在凄冷的雨季里,在炽烈的阳光下,借助线条与色彩支撑着那份平凡与坚韧。虽然稍具悲情意味,但单纯的水墨、笔触和色彩支撑了它们一个一个毅然存在的个体特征,既便是苍茫天地间的一次生命偶然,但他依然在坚持、坚持、再坚持!
   在创作形式上秦胜水的第一个钟情对象是水墨,画牛是它的拿手好戏,反过来,牛也成为他不曾改变的唯一追求,《耕城系列》创作就是他典型的代表。在皖北,一说到画界的“牛人”,那就是秦胜水。他为何以牛为最爱,这不仅与他的的成长经历有关,更基于他对传统文化中牛的理解以及生活的这片土地。牛,在我国它是一种具有图腾意义和神性的动物,为这个民族几千年的农业文明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所以中国人素来有爱牛、敬牛、拜牛的习俗。古人认为,终生耕田犁地、开垦荒原的牛是东方的“普罗米修斯”。传说它拥有“五行”中土和水属性的神力,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象征。五行中讲水能生木,所以牛的耕作能促进农作物生长,又讲土能克水,所以古人们在治水之后,常设置铜牛、铁牛以镇水魔,比如“黄河铁牛”、“李冰斗牛”。从古代到现在,人们常以牛自比自问或他比他问,如“负薪挂角”、“俯首甘为孺子牛”。一种文化概念或符号,当时代的某种群体象征与现实的风雨沧桑交叠在一起时,往往在意念中就会产生一种威仪,每每回望,都依然只若初见。胜水取向于牛,不管是自比还是他比,都是源于他对牛与生俱来某种品性意象的撷取,古今相接、世世代代,日日而倾、无怨无悔。因此,牛总教人发天地畅想,相信某种超越性的文化力量,很自然将此物自喻,把自身植入其中,替换摩娑,揣想无限。忆旧时,《故事琼林》有言:“宁戚遇齐桓,扣角而取卿祖之荣”,是说牛是举贤荐能者;田单用火牛大破燕平,老子骑青牛西击函谷关,授著道德经,说明牛又是节义名士的伴侣。庄子《庖丁解牛》、李纲《病牛》的名篇,说明牛更是抒怀写志的吟咏对象。另外,重要的是牛的精神及其文化的符号性与可接受性,更重要的体现在中国人民倡导象牛一样勇敢拼搏、勤奋向上、自强不息、刻苦耐劳、朴实无华、不折不扣、任劳任怨的伟大精神与高贵品质,不管是在过去还是在未来都有它不朽的意义与价值。
   新的城市化建设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拆迁,这里可能涉及有棚户区、普通民居和一些富有价值的历史性建筑。居住在这其中的人,都是过去时空的见证者,这片土地恒久的耕耘者、都是改革开放与社会发展的贡献者,在文化的逻辑关系上如何理清这种存在与关乎,这是比较难的一件事。胜水作为艺术家,他不仅以自己的眼睛进行观察、以自己的思想进行思考,用自己的画笔进行表达、以多元的形式与这个时代进行交流。依从这一思绪我们来看一些他的作品。不管是巨幅还是小品、水墨还是油画、瓷画还是雕塑,可以把这一序列形式理解为他创作情致的变化。作品里,不管是牛还是那些即将逝去的建筑物,不是孤立的存在,他们彼此相依,水墨与那色彩的组合也不是分离的关系与情境,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在时间的迷惘和空间的寥阔之中”,生命在经历过苦涩之后所展示的成熟光华。一头牛、一处即将逝去的建筑与胜水相伴,有独牛,也有群牛,有独处,也有群居,远望之,若岁月浑茫,细端详,自有一种特殊的感性注入其间。即便四季轮替,沧海桑田,但那感性并未寂然远去。就像墙角窗外、街头巷尾设置了千年的牛栓,在蓦然回首之间,不可思议地窥见沧桑者的感性与风情。
   秦胜水工作之后的四十多年,正是中国产生巨大变迁的年代,也是他这一代人真正的青壮年岁月。作为民族的丹青艺事也经历了一次不断拓展开放、不断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变迁,众多的艺者也追波逐流,成为时代的同路人,而胜水却由于特殊的身份,经历了一种复合型的成长,积累了众多的思考。从基层干起,不同的工作岗位,使他有了更广阔的视野与更深入全面的社会民生体察。为了一个夙愿,更是践行一种责任,多年来遍步大江南北,走进专业院校,倾听专家教诲,躬行艺术实践,产生大批的油画艺术作品。其中不仅有观念的、架上的、综合材料的、绘画的、绘画与造型相结合的。这种在开放岁月中的廻转,源自于三十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所经历的一个文化互动,而胜水立于更广阔的国际视野,更多地依靠水墨与彩墨或油画的线条、块面从根源上守护家园、重建家园、重建自我、延续关切。他的《家园系列》作品是以现代构成的方法,来演绎自己切身感受到的城市变迁以及中西文化互为对抗又互为催生的关系。这其中,待拆迁的建筑物特征性极强的符号系统可以孕生出众多图像观念的变化,也可以让人揣想不同文化的内在模式。与一些现代艺术家相似,它还曾经以综合材料的方式,用彩墨与油画来进行系列创作,在这里看上去有点东西方文化决以生死的感觉,但更多的是向着无所禁忌的观念思考并完全放弃诸多束缚的开拓性实验。
   2013年后随着新一轮的经济、社会、文化体制改革的以及新的文化价值史观的推进,特别是北京文艺工作座谈会的召开,胜水加深了对架上与绘画的理解,着手更多的现代水墨与陶瓷绘画创作。在各种历史机缘的催生之下,仿佛《花瓶系列》、《瓷雕塑系列》作品成为专门俯望一个特殊的记忆,随着绘画的上手和感受的深化,他更执于独自行走在走向远方的路上,遥想天空,俯察万物,触摸着心中依稀可辨的留影和痛楚,仿佛一位行吟者在历史的时空中作心灵的回望,时光漫去,不思量,自难忘。
   瓷器是泥与火艺术的完美融合体,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生命体,为我国非常重要艺术样式,也是胜水近年来研究的内容之一。随着时代的进步,陶瓷绘画正逐渐由传统手法向现代手法转变。秦胜水尝试选择这一新式载体泼墨挥毫,来表现自己的艺术造化。中国画对陶瓷绘画的影响自清代乾隆年代逐渐盛行,突破了“单线平涂”这一古彩的限制,作浓淡渲染的表现,也给没骨写意画开辟了道路。陶瓷绘画艺术与其他绘画一样也需遵守绘画规律,充分考虑画面形体、构图、虚实对比、色彩协调等关系。其中“意境”是绘画的核心,是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意境所诱发开拓的审美想象。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绘画艺术的六条标准,其中“气韵生动”是最高美学标准。气韵是绘画的灵魂,“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绘画往往追求“物我合一”、“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陶瓷绘画艺术家在绘画造“意”时需注重“虚实”表现,要么从虚到实,要么从实到虚,最终都为追求一种虚实结合的神妙意境。陶瓷绘画同其它艺术一样,最终都是反映创作者对意境和自然的感受与认识。近五年来,胜水创作的这些陶瓷作品,也是他的绘画走向多元的重要体现,创作元点基本还是基于牛。鲜为人知的是在13-15年间,每年都会去江西景德镇创作陶瓷作品,如同对其他艺术样式一样,他仍然立足中国传统绘画意的表达,在借鉴西方解构主义的基础上,对陶器本身的形态和工艺加入了新的创作意趣。如他创作的系列作品主题鲜明、形态生动、色彩丰富,同时保持了他绘画的大胆、泼辣、朴实、率真的特点。胜水是个对事情充满好奇心并敢于尝试的人,对他来说,生活就是一段探索、冒险的经历。所以他不只在陶瓷上绘画上下功夫,而且更多地研究陶瓷工艺,为了突破,他开始全方位学习陶艺,经不断试验,试验釉色与成型工艺,还创造了有别于“毕加索的雕刻、绘画方式”。因坯泥的自由形态会自然会引发作品在次延伸,因而出现了在牛雕塑上再画牛的系列作品。另外,秦胜水把传统的勾线染色的绘画技法用到陶艺上,用新鲜的坯泥进行创作。依着自己一贯的自由风格,把局部的人物或风景处理成浮雕的效果形象,带有很强的装饰性,这种尝试,其实更多的是他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做的的是一种文化上的回归。根据现在的视觉方式,但又基于传统,让人理解立于传统进行现代创作的意义与无限的可能性。反过来看他的一些绘画作品,很多语言特点与表现方式也是陶瓷性的,这两种向度的创作方式不仅对年轻艺术家也以瓷器为媒介进行创作,还是以绘画进行绘画创作提供了很多思维参照。
   从秦胜水的四个艺术创作系列来看,每一组都有历史与未来的邀约,都能感受到一个民族文化符号向着精神世界的邀约。以节序为维度,以创作为导引,以人民为皈依,向着审美时空的前行。秦胜水永远是秦胜水。他的作品没有惊世骇俗的标题,总体都很直白,犹如他的画,没有陌生、间离或诡异感。可能只有这样才更爽快、直接,才能为百姓接受,进而才能成为一个属于他的的创作符号与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象,牛是他艺术不变的主题。在淮北大地不用说更远,就是80年代出生农村的年轻人,都有印象,如果一个家庭有个两三头牛养着,那一定是很幸福的家庭。牛从古至今始终生长在普通的平民百姓家,生活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与人们的心田里。在中原、在天涯,在牛圈、在田埂,在街头、在巷尾,在历史中、更在画卷里。这些记载意在追问人类群体性的命运归宿,事实上,人类的精神良知正是历史大地与冥冥天道之间的忠肯,它让人类世世代代秉着内心的坚韧,面对命运的纠结,倾听天道的召唤,展现精神根处的坚强,抚慰世代生活的悲欣,救赎人类当下的离苦和迷惘,并借助上天普适之光,俯望世代,相拥相扶,述说永远。所以,胜水在此通过艺术作品所展示的牛或建筑物的水墨与油画组合的深层内涵,既属于这片土地,又属于耕耘这片土地的人们;既从历史的记忆里走来,又处在走向未来的征程中。他的水墨作品没有韩滉五牛的富贵之气,也没有戴嵩笔下斗牛的玩趣,而是采取雄壮式的单体或组群构成,从漫长的中国文化森林中漫游而产生的富有人格化的艺术形象。在作品中他追求的是“不言自明的,为人熟知的和一目了然的东西”(布莱希特语),这样的结果便是熟知与共鸣。无论是单体,还是群组,它的每一个局部、每一个瞬间都是独特的,这种独特性融入了人们的心灵时空,使生命从无到有,不断感受独特的个体、群落、气度和风骨。他在油画里,主要通过色调和结构线条表现由牛所引发的的不同意境,除了色调和整体结构,描绘墙体、天空、地面、电线杆与烟囱的笔法,洒脱并富于力度的书写性,与那些处在寥廓大地的同属有相似的气质和禀性,在这之间,秦胜水或许已经找到了适宜发挥他想象和绘画潜能的对象。作为2016他梦想的重头戏,《器以载道秦胜水个展》3月下旬将在杭州唐云美术馆开展,这些作品将会以全然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从画在纸上画到瓷上,从平面走向立体,从一次完成到多次绘制。这种方式,可以让观者找到似曾相识的自我生命体验。多年来,秦胜水行走在从政与从艺相交融的道路上,这种过程已经让他体会到生活、工作和精神的关系,也更深地体会到了这一互为的价值。归根结底,不管是向百姓学来的,还是向艺术学来的,目的还是为了还原自己,因为创造力最终要落到自己身上。社会也好、个人也罢,当面对发展进行时,传统、历史、人民、国家、个人之间的关系如何梳理,结构如何建立,作为一名艺术家,不仅要有一种感知、一种守望,也需要一种责任、一种感召,更需要通过自己的力行如何来引领一个群体,来完成一种担当以及时代所赋予的使命。我们的艺术何为?我们的艺术如何走向一个更加广阔的境域?秦胜水或许知道,但这些问题需要用一生去回答。
   是只言,以祝福秦胜水以及他牛的艺术为愿!

丙申年雨水张楠于西子湖畔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