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有这样一群人,执着于心中的恒定信念,又不愿束缚于尘世的传统桎梏,于是便上下求索、寂寞独行,于是他们被叫做——行者。行者,可以理解为就是一直向前走的人,除了餐风露宿,基本都是一直在往前走的,直到发现或者看到心中一直追求的那个圣果的出现。
在云南美术界,徐浡君就是这样的一个行者,一个在自己艺术领域中不断探索、不断前行的行者。作为一个特立独行的画家,他不承认自己属于哪一个流派,对于“当代主义”、“衍生主义”这些称谓也不屑一顾、未知可否。
看徐浡君的画,首先第一个感觉就是“难懂”——瑰丽奇异的色彩、复杂多变的线条、似是而非的镜像,看似简单,却又非常繁杂;看似杂乱,却又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美感。他的画作,你很难一下分辨它到底体现了一个什么主题,表现了一个什么中心,而是充满了许许多多的神秘和玄幻……
出身世家,绕了一圈后又回归美术
徐浡君于1964年出生于云南的一个艺术世家,父亲徐鸿年是云南知名的版画名家,徐浡君自幼就跟着父亲学习美术。与很多搞艺术的人一样,跟在美术领域的天赋颇高相比,徐浡君的文化课却相对薄弱。在这种情况下,父亲就建议徐浡君往美术方向去发展,将来报考艺术院校。于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徐浡君顺利考上了云南艺术学校舞台美术科的设计绘景专业。
上学之后,徐浡君得到了张建中、关山月、郝维平、郝忻中、于克工、武培根等诸多名师的悉心教导和指点。在一次学期的期末作业中,张建中老师对徐浡君的作品非常肯定,给他打出了当时年级的最高分95分,这也让徐浡君学习绘画艺术的信心更加坚定。
毕业之后,本应分配到省级或州市剧团的徐浡君,在父亲的坚持下,去了保山电影院从事宣传工作,随后又调入保山市科协,成为一名国家干部。1984年6月,因为工作表现特别好,徐浡君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当时保山地区最年轻的一名共产党员。再后来,徐浡君又被调到共青团保山地委工作,并在1988年底,调入昆明市市政房屋建设综合开发公司。
1995年,在邓小平“南巡”系列讲话精神鼓励干部出来创办实体的大环境影响下,徐浡君响应号召,到昆明市材料供应站,组织创立了昆明丰道经贸公司。这个公司经营过木材、面条、钢材、洗衣粉等多项生意,效益还不错。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党的大好政策和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里,徐浡君也大显身手,在大型公司做过总经理,在药材公司主管过生产,也到北京闯荡发展过。
就在人们已经忘记徐浡君曾经是一个美术工作者,而把他定位为一个公务员或商人的时候,徐浡君却突然回归画坛,在2006年前后,投身职业画家的行列。
回归绘画之路后,徐浡君将自己的主攻方向,定位为以云南乡野风光风景为主,并兼顾其他领域题材。
对于自己乡野风光的这种定位和选择,徐浡君说,一个艺术家必须要有自己的艺术定位,而艺术定位必须要依托于自己的文化属性。对于生于云南,长于云南的徐浡君来说,云南的乡野风光、地域地貌,自然是他的艺术、他的作品的文化属性。包括他后来创作的“喀斯特”系列,“蝶恋”系列等,都是以云南特殊地貌(石林、文山)和特产植物(烟草等)为题材来进行创作的。
徐浡君作品赏析:《后意念5号》88×73(绝版木刻,印张76张)
跳出传统:树立观念和形式上的稀缺性
对于当前满天飞的艺术家名头,徐浡君表示自己并不赞同。他认为这个世界上本不该有这么多人叫艺术家的。他说:“什么叫做艺术家?要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创造和独立的艺术思想的人,才能叫艺术家。单纯的继承、复制、模仿,不能叫艺术家。”
徐浡君觉得,艺术家要有自己的思想,要跳出传统的桎梏。作为一个艺术家,他的作品必须要满足两个特点,第一就是要有艺术观念的稀缺性,第二还要有表现形式和手段的稀缺性。与一般意义上的“艺术要来源于生活”的客观唯物的艺术创作规律不同的是,徐浡君主张艺术创作要主观、唯心。
他认为艺术的灵感,是来自于艺术家的精神层面,来自于艺术家内心深处的思考。他说:“艺术要在非常极端、独特的理论指导下,去专注于自己心中追求的艺术世界,要大胆的去假设、去构造。
传统绘画艺术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表现,即画家创作出一个作品,观众通过作品能够看到画家创作这幅画的意图,或者说画家通过画作向观众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感知。但徐浡君现在在探索并已经取得成功突破的,却是跳出传统的绘画创作观念,通过画面深处蕴藏的内涵和精神,去建立一种画家和观众一起创作的新方式。
徐浡君说:“我很在乎我创作的过程,不太关心创作的结果,在我画一幅画的开始,也许我有一个主题,但随着我画笔的游走,这个主题也许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当这幅画完成的时候,也许我自己也不明白它到底是在表现什么主题了……”
虽然主张要以主观和违心的态度来进行艺术创作,但徐浡君并不认同闭门造车。他所坚持的主观和违心,是建立在对前人广泛吸收和继承的基础之上,等到基本都掌握继承好了,再去进行思考、创新,寻找自己艺术风格的突破口。
此外,他还认为画家的艺术创作应该具有鲜明的地域性,要有自己的文化属性。结合自己经历以及成长环境,选择什么样的创作题材,对一个艺术家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是很重要的。
他说:“艺术作品要有根,要有自己的文化溯源。比如我创作风景画,长白山、富士山、阿尔卑斯山跟我有关系吗?而圭山、喀斯特、青藏高原、横断山,这些在我生命中才是最重要的,因此追溯我作品的文化属性,就是属于它们的。”
经过多年的思考和探索,目前徐浡君在树立自己艺术语言和形式上,已经有了重大的突破,逐步形成了以“后意念”、“蝶恋”、“喀斯特”等系列作品为代表的,属于自己的特有画风。
徐浡君作品赏析:《后意念etemity1》80.5×67(绝版木刻,印张45张)
后意念系列:瑰丽奇异中表现难以言说之美
在中国,人们对于艺术,往往崇尚“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作品要高于生活”这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创作规律和准绳。于是很多艺术在创作过程中就充满了临摹、复制。而徐浡君则认为,艺术必须要有时代特点和时代属性:每一个时代要有与之对应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式。
在艺术创作中,徐浡君讲究个人觉悟。他说,艺术不应该墨守成规,而是应该“灵魂出窍”的去思考一些艺术形式和主题。这需要艺术家孤独地去思考,去感悟、去提炼、去表现。
在徐浡君的艺术创作中,他崇尚理念先行,艺术和技术层面的东西随后跟进。他说:“一个好的艺术家,要创作与众不同的艺术作品,必须要确定下来一个与众不同的艺术理念。而这种理念必须要具有唯一性、前瞻性,不能重复别人,更不能随波逐流。”
在确定了艺术理念和思想之后,徐浡君接下来才考虑用什么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形式来呈现。而在表现上,徐浡君主张一个艺术家,要打造自己特有的艺术语境,构造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徐浡君认为表现手法和最终呈现出来的作品,不应该受诸如政治、种族的影响和限制而改变什么,作品也许无需有一个明确的结论或指向性,有可能是模糊的、两面性的,但是却能够给人以震撼,给人以美感,能唤起人们心中的某种共鸣和触动。
在艺术创作手法上,徐浡君主张要保持一定的独创性,甚至是神秘性。就好比魔术一样,对于神奇表象的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东西,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只要能带给我们美好的、新奇的艺术享受,就够了。
以上这些,就是徐浡君对自己“后意念画风”的一些诠释。
当前,徐浡君的后意念画风,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业界内外人士的关注和肯定。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罗江,在谈到徐浡君的后意念画风时精辟评价说:“近几年,在浡君以理念先行作为创作方法、‘后现代’观念作为指导思想的颇具实验性的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它们联合构筑起了一个属于浡君自己的绘画图式,这种尝试不免令人欣慰,亦会使观者从作品中领略到这鲜明的艺术魅力。浡君的‘后意念’系列作品尤为让人称道,首先,它们无一例外地让人在作品中感受到一种内藏的未知性,虚拟中隐含着真实,真相中躲避着虚构,亦真亦假,就如生活本身;其二,他以一种狼的方式独自行走在荒原上,远离艺术世界的浮华喧闹,期待能够突破‘正统’的围城,得以在表达方式上获得新生;其三,线条与光影在他狡狯的画笔下似乎沉睡不起,但你又觉得他从未让它们休眠过;其四,受后现代主义‘反客观’表达的观念影响,他更多强调的是自我艺术语境的创造,但又从未与他自身的文化归属相分离。”
’
徐浡君作品赏析:《后意念5号C》81×67(绝版木刻,印张48张)
蝶恋系列:幻化的意象与怪诞的异变
徐浡君的《蝶恋》系列油画作品,以幻化的意象与眩目的色彩直指观者的心灵与魂魄,这种视觉图式与绘画语符因其陌生与怪诞所以形成了巨大的视觉张力与审美冲击力。
所谓幻化即是虚幻、朦胧、含混、多义和化合。所谓怪诞即是奇怪、荒诞、异变、反讽和戏谑。从徐浡君的《蝶恋》系列油画里,看不出景物的那种真实性、现实感与生活感,而更多流淌出来的是一种心象、幻觉、虚境与怪诞、异变、荒唐,这正贴近了艺术的本质与堂奥——无尽的想象力与强烈的感染力。
徐浡君作品赏析:《蝶恋系列2》布面油画150×100cm 2010
《蝶恋系列12》,描绘一簇向日葵正在绽放,但它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这使它获得了相对独立的个体语境),上半部分仿佛依附在灰色的天际之中,并笼罩于蓝白相间的光晕里……现实的向日葵生长于阳光之下,绿茎、绿叶……但是徐浡君笔下的向日葵生长于非日光的光照之下,其茎叶的原初形态均被异化,其色彩变得丰富而多彩,而且灰色调的大力渲染消解了向日葵的生机盎然,一种忧伤的氛围扑面而来。这种反常规的立意,让人联想到茁壮与凋零并存、荣光与哀怨共生等诸多相辅相成因素的对立统一。
徐浡君作品赏析:《蝶恋系列25》布面油画150×100cm 2013
《蝶恋系列17》描绘的是制作“中华烟”所必需的烟草植物,“中华烟”可以说是位居中国香烟的极品之列,但是这种烟草植物背后隐约可见的,是被香烟戕害的人的肺部经脉,高贵的媒材与可怕的病患被如此不和谐地并置一处,显得确实出人意料,这就将一般的花卉油画题材上升到公共卫生与人类生命安全的主题,从而做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功力,足见画家立意之巧和构思之妙。
在艺术理念上,徐浡君着意打通中西绘画的壁垒,即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性、书写感、畅神观、意境论与西方绘画的写实性、造型感、色彩观、透视感予以对接与融会,进而形成了中西合璧的油画思想体系。比如说,在《蝶恋系列9》和《蝶恋系列27》这两幅作品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水墨晕染、气韵升腾的东方气息,同时陪衬的背景以幻化的笔触与灵动的肌理强化了艺术家的主体精神与主体意趣,展示出艺术家热爱自然、向往自然的主观心胸与人生理想。
徐浡君作品赏析:《蝶恋系列33》
徐浡君先生对当代文化形态的演进具有敏锐的感知力,他将摄影和动漫等当代表现媒材引进油画创作之中,丰富了当代油画语言的表现力,使油画更加“眩”、“光”、“亮”。后印象派绘画大师塞尚曾说:“绘画就是光学”,徐浡君先生非常注重“光”在作品中的地位,他的《蝶恋系列》作品均强化了“光”的建构,“强光”与“艳色”的互动,使他的作品更加具有诱人心魂的视觉愉悦感和审美震撼力。
“蝶恋”本是一个有关“爱情”的传统题材,但是艺术家却挪用传统经典符号以重构当代文化意义。(本小节内容,按徐浡君先生意思,综合改编自《中国公共艺术网》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客座研究员黄丹麾先生《幻化的意象与怪诞的异变——徐浡君“蝶恋”系列油画作品赏析》一文)
徐浡君作品赏析:《蝶恋系列9》布面油画150×100cm 2012
K.S.T系列:在似实似虚中追求精神的存在
K.S.T.(喀斯特)系列作品,是徐浡君近年来创作的又一个重要题材内容。在这个系列作品中,他不仅仅是想区别他人,更是努力以“理念”先入为主地表达自己,以期获得一个纯粹自我的、无所约束的想象维度。
在K.S.T系列作品创作过程中,徐浡君始终想让自己进入一个未知的状态。这种探索未知的新鲜感,让他兴奋,更激发了他绘画的冲动和激情。虽然是重复一个题材,但这种重复对于徐浡君来说,却更像一种修行:重复的只是表面,探寻内核才是关键。徐浡君说:“事实上题材也不会真的只是重复,它落在画布上对我来说每一次都是重新出发,每一座房子都是新的建筑,每一棵树都是彼时才抽枝发芽,每一种情绪都是我作画的当时当地和当时思考的一面镜子。”
在包括对K.S.T系列作品的创作中,徐浡君都在追求一种精神的存在。在艺术表达上,他力求用一种不那么及物的、虚拟的笔触和方向,向观众呈现出他的主观思考的结果,而不是客观唯物的追求景物的本来面貌。他认为:“我们世界的本质,本来就是似真似非、似实似虚的。在我们的生活经验中,谎言穿着真理的外套,邪恶与正义并蒂相生,爱与恨互为硬币的正反两面……思想是从复杂的方向进化,形式是从繁杂中退化。”
比如在《K.S.T. No.28 大糯黑》中,徐浡君以大写意式的笔触描写房舍、树木与土路,仍然充满了中国艺术精神与中国艺术气韵;《小糯黑的黑桃村》则以充满动势的笔法描绘房舍、树木,给人以极强的张力感与运动感。
而在《K.S.T. 唯博邑 No.5》中,徐浡君又以令人眩目的蓝、黄、橙、红、绿等色彩描绘心中的风景,此时的天空、树木已经完全成为人化的自然和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K.S.T 唯博邑 NO.15》仍然以颇为表现主义的笔触与色彩描绘天空、树木、房屋和湖水,色彩丰富而有极为斑驳,给人以心旷神怡的视觉美感;《K.S.T. 唯博邑 No.18》以新印象主义的手法描写天空、林木,色彩炫目明快,肌理洒脱自如,给观者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K.S.T. 唯博邑 No.19》与《K.S.T 唯博邑 NO.15》描绘的是同一的景致,但是色彩表现有所差异,如果说后者具有较为明快清纯的意境,那么前者则更加热烈奔放;《K.S.T.No36旧城》以较为阴冷压抑的色彩描写天空、房舍与林木,给人以肃杀悲戚的视觉感受与心理效应; 《K.S.T.No.33小红地》以橘红色调表现艺术家眼中的风光与心灵的景致,给人以放逸洒脱之感;《K.S.T. No.27 城子村》则以淡雅宁静的色彩表现温馨平缓的心理感受;《K.S.T. No.29 大糯黑》以迷茫的亚光色调表现天空、山林、房舍,细雨朦胧般的江南意境油然而生;《K.S.T. No.32 大糯黑》以类似梵高式的笔触描画天空、山林、茅屋,看似无序的挥写实则追求的是“无意乃佳”的艺术境界。(本小节内容,按徐浡君先生意思,部分综合改编自《中国公共艺术网》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客座研究员黄丹麾先生《荒野哲学与心中风景》一文)
徐浡君作品赏析:8K.S.T.No19唯博邑 布面油画 100×100
不拘传统却又追根溯源,主张违心却又反对闭门造车,兼收并蓄、锐意创新的徐浡君,在意念先行,形式紧跟的艺术创作道路上的探索无疑是成功的,在未来的日子里,他的这种探索还将继续,作为“行者”的徐浡君,则始终执着、无畏地行进在路上……
徐浡君简介
1964年生于云南,现居云南,职业艺术家。
主要个展
2015 “与花无关——徐浡君2015作品展”,云南民族博物馆,金康美术馆,云南
2015 “春花秋绽——徐浡君绝版版画精品收藏展,广基•海悦竞合艺术空间,云南
2015 “神州雅韵——徐浡君绝版木刻创作版画展”,以景雅局艺术品交流鉴赏中心,北京
2015 徐浡君作品展, 艺芳香画廊798艺术区,北京
2015 徐浡君作品展,彼岸艺术空间751艺术区,北京
2014 “花醉几许——徐浡君绝版木刻版画展”,点犀堂,昆明洲际酒店,云南
2014 “花样年华,把爱传递”徐浡君画展慈善义拍活动,Inception,云南
2014 “缱绻”徐浡君二零一四新作发布会,兰亭荟艺术会所,云南
2013 “缱绻”徐浡君个人展览,兰亭荟艺术会所,云南
2012 徐浡君作品展, 上上美术馆,北京
2012 徐浡君版画展,上海绝版中国艺术中心,上海
2010 徐浡君近期作品展, 上海当代艺术馆,上海
2010 徐浡君2009作品展,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
2009 徐浡君个人作品展, 捷克莳克拉画廊,捷克
2008 徐浡君个展 ,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
主要联展:
2016 "Art in Office"当代艺术群展,世贸大厦银来艺术中心,上海
2016 El festival internacional de RUSSAFART 2016,Valencia,西班牙
2016 “心迹•墨象”,国贸万科•大都会,北京
2015 “形•色”油画精粹会展2016中韩艺术跨界交流活动,云子博物馆,云南
2015 上•圣地-藏地风景油画写生展,知善云集,云南
2015 大稿艺术展,大稿国际艺术区,北京
2014 “怒放的生命”——2014上海艺术区艺术家邀请展, 上海奉贤区一号营地, 上海
2014 非遗画忆——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作品(2014),云南美术馆,云南画院,云南
2014 Affordable Art Fair, Singapore ,新加坡
2013 韩•中当代作家 招待展,韩国光州•全南发展协议会,韩国
2013 云南历代著名画家精品展,云南省博物馆,云南
2012 中韩当代艺术展,中国 韩国
2012 第三届中国观澜原创版画展,广东深圳
2010 《时间的进程》, 南京三川美术馆,江苏
2011 《十年一觉1997—2007中国当代艺术》,和静园美术馆,北京
2010 《改造历史2000—2009年的中国新艺术》,中国国家展览中心,北京
2009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作品展, 上上国际美术馆, 北京
2006 “我们的生活”艺术展, 云南民族博物馆, 云南
2005 凸凸当代艺术展,云大美术馆, 云南
2003 第三届中国油画展云南展区,云南省博物馆, 云南
主要任职:
云南省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
云南省专家协会委员
云南油画学会理事
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云南自然与文化保护促进会理事
昆明风景画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昆明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
昆明电影美术家协会会员
昆明美术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