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绽放的交响

生命绽放的交响

生命绽放的交响

日期:2016-11-01 14:03:29 来源:
关联艺术家:

资讯 >生命绽放的交响

   始于1931年的中国新兴版画,一向与中国历史的进程和中国人民的命运相联系。由老一代版画家执教的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秉承新兴版画的优秀传统,不断的开拓进取,为国家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新人,为中国当代版画谱写出了新的篇章。从这里走出去的张敏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控当代文化的自觉和定位,接续创作出具有时代感的佳作,屡屡在国内外获奖。
他的作品可以用系列板块来划分;
   首先是创作于1990年的石版画《石头寨》组画。这个系列取材于中国四川省西南部的藏族风情。藏族作为中国古老的民族,她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社会结构和生存状态。到了20世纪50年代才摆脱了封建农奴制,是迄今人类社会留下的具有特殊意义的活化石之一。独特的人文景观和高原气候磨砺的藏族形象,造型结构非常入画,吸引了几代艺术家为之痴迷。在张敏杰的作品中有众多的人物和叙事情节,有交易和劳作、有持家的男女和不同年代装束的男人女人,还有武士穿插于其中,这便是源自于他曾经的藏区生活。我们看到,组画中多处出现的弹琴演唱者,似在表现藏族演唱史诗的艺人,诵唱着英雄史诗和藏民生活、生产的故事;作品中有乡间的秋千游戏,人们唱着歌荡游在空中遥望着远方,画面令欣赏者心潮不时随之起伏跌宕; 同样的题材和细节在以后的作品中又时而出现, 在2003年创作的油画《游戏组画》系列, 2006年创作的油画《秋千组画》系列中出现。巨大的秋千,在万人仰视的空中游荡,有着一种超越地域和时空的畅游。
   回头看,《石头寨》组画系列中,藏族的居所是就地取材的石头房子,有着史前洞穴的进化感。这里作者突发奇想,将一个又一个石屋建筑叠罗起来,类似古堡碉楼;这种遐想又在1995年创作的油画《舞台》中变成了超高的石头建筑群。在每一个窗口都有似塑像的人在窥视凝望,在楼顶与地面、在云层与空中处处是舞动的人群。我想,这种独特的构想和逐渐深化的景观,既是作者对于特定生活密码的解析,又是作者对于已知和未知世界发展进程的认知和向往。
   张敏杰曾经创作和生活在长城脚下。长城是中国历史上防御与和平的标志与见证,也是黎民百姓饱经苦难的血泪记忆。孟姜女哭倒万里长城的传说,至今仍在民间流传。他1992年创作的套色木版画《城墙上下的舞蹈》组画系列,1993年创作的套色木版画《鸽子》组画系列,1994年创作的套色木版画《墙》组画系列等,则是以长城文化为背景,借以东方式的舞蹈、武术和太极的形象,演绎着华夏民族命运交响的深刻主题。
   生长在燕赵大地的张敏杰,素有与生俱来的乡土情怀,1994年创作的《平原上的舞蹈》组画系列,曾在日本大阪第五届国际版画三年展上获得大奖。在1992年创作的油画《黄色的土地》之一,1999年创作的油画《黄色的土地》之二中,可谓构图辽阔、气势磅礴。在广袤无垠的土地上,亿计民众置身于时代的舞台之上,歌舞升平豪情万丈。他在宣扬一个时代、一个大背景下的大主题。我相信,在创作这些作品的时候,他的心潮已经飞出画面之外,与人们共享英雄史诗的交响。
   近些年,他的视点更加多样,有着许多关注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问世,如《新疆日记组画系列》、《滇行日记系列》、《蜀道日记系列》、等,还有以人文景观中古老且有历史意义的天安门、天坛、白塔、九龙璧、华表为背景而创作的《游戏》系列、《China.杂技》系列、《广场上的舞蹈》系列等人物众多的作品。这些作品既是随时可见之现实生活场景的聚焦与放大,又是创作者对于中国人当代精神与人文情怀的真实写照。谁曾想过,40年前还为温饱而犯难的中国人,如今已经意气风发地奔跑在新生活的征程上。我曾走过一些国家和地区,很少见过有这样波澜壮阔的来表现大地的艺术。
   他创作了一种新的语言形式;
   中国山水画讲究借景抒情,实则是景中有人。张敏杰的作品可谓是人中有景的大景观。他的作品首先是加法,万人涌动,层层土地伸向地球远端的弧线,使画面四边外延;同时又兼用减法,背景或只留下一块衬托的底色,或画面布陈于统一整体的大色调之中。画面布局加加减减,因美因情而落笔。由此,一种东方式的神韵之美渲泄而出。
   回头再看,他的作品多采用线造型而少了块面。他的色彩语言在大面积中求单纯,单纯之中求变化,既非光源色写生,也非单线平涂,言简意赅。他是在追求色调、情调和格调上的出彩。
   形象塑造,是张敏杰运用语言的主要手段。人们在黄土地上奋起敲打腰鼓,大地抖动,黄土飞扬,气势壮观。人山人海,有一种地动山摇的超强气势溢出画面。他将某一个细节或情节反复咏叹,则产生深化、加强和升华的境界。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失重的飞人、飞艇、飞行物等等,常令我从记忆中搜索到从儿时起就听过的故事和童话,以及传统年画、武侠小说和科幻故事,作品似乎成了这些画面现代版的印证。
   他将每一幅作品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都仔细的进行梳理和整合,像叙述着一个个破茧而出的有趣故事。不仅令人乐意接受,又能引领人们主动的领悟和沉思。
   张敏杰的作品中,既有接地气的生命力,又有穿越时空隧道的浪漫情怀。用哪一种语言形式,都无法套用张敏杰的创作语言。应该说,语言是个大课题,其涉及多方面,只有张敏杰能说清楚自己的艺术语言。这里我只能说,他创作的每一件作品,都是紧紧围绕着他要表达的思想情境,调动一切手段,提升和超越并实现其可能。
   我们现在看到的张敏杰的作品,仅限于1990年以来的创作,其实在这些作品的背后,他还有多方面的积累和画外之功。而支撑张敏杰艺术世界的元素,不外乎在文化和精神两个层面。
   关于文化元素;
   张敏杰早年曾经画过连环画、年画和版画,并在全国及省级展览中获奖。他还在一个文艺演出单位工作过五年,那时他不仅要画布景,还要登上舞台客串其他,至今还拥有一个好嗓音,擅唱高音部的大歌。各种姊妹艺术的熏陶,很早便渗透在他血液之中。这使他笔下的人物姿态、格局安排,乃至整个画面氛围,充满了节律感,无疑是移植了表演元素的呈现。
   他在画连环画的过程中,不仅练就了人物造型和构图的能力,还有着相当敏锐的构思能力。连环画要有文学形态的脚本,在创作的过程中并非简单的文字图解,而是再创作。这最初的启迪,在张敏杰后来的作品中,总是贯穿着一条与文学相伴的叙事经纬线,从而扩展了阅读空间。
   艺术作品的份量,基于文化素养。不仅学无止境,更要善于学和用。正是文化元素的日益积累,从实践中增长才干,才使张敏杰的创新之路宽广而顺畅。
   关于精神元素;
   艺术作品的成功,涵盖了对于文化时代性和使命、思想性和世界观、人民大众的命运等精神要素,尤其是在当代多元思潮的大背景下,每个画家都面临艰难的选择。张敏杰置身于世纪相交,不断从困境中走向自觉,投身到当代的历史大潮之中。
艺术的审美功能是多种多样的。我既喜欢诗情画意的作品,可以长久的凝视,也喜欢壮美大美的作品,像以往史上的艺术经典,给我们留下了关于人类命运和社会历史的深思。2015年为纪念反法西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 而举行的阅兵式上,播放了50首抗战歌曲,顿时将人们的情绪和关注点拉回那个沉重而悲壮的年代。事实证明,有历史感的经典永远不会过时。而如今的艺术创作要实现多方面的审美需求,其中就包涵着反映这个时代的主题性的大美艺术。
   张敏杰创作了许多关于主题性的作品。如1997年创作的油画《归航》,那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到香港回归反抗外国侵略的历史;2009年创作的《天城》,是元代初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所描绘的临安盛景;2010年创作的《足迹组画》系列将跨越了90年的重大事件,逐年展现了中国现代史上的宏伟画卷;2014年创作的版画《梦之船》,一艘集人类文明史图像的铁甲巨轮上, 有载歌载舞的人群,有彩旗飘扬鼓号齐鸣,群鸟翱翔航行在茫茫海洋上。以象征手法表现各个不同的民族人士,背负着神圣的使命乘船驶向远方。2015年创作的《四库全书》,则是将概述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典铭刻于其中。这些作品的取材,创作者以具有高度的眼光心怀着民族与历史,正视着现实与未来,并有感而发。可以看出,中国从落后挨打到独立复兴的百年史,奠定了张敏杰艺术取向的元点,以此去叩击每一次新作的命门。他对于作品深层内涵的挖掘,凸显了一个时代的命题,中国历史发展到今天的节点上,中国人的命运何在?中国艺术的使命何在?作者正是依据这样的大局观,切入当代文化发展的潜流,探索具有思想深度和精神力度的当代性艺术作品。
   说到张敏杰的艺术现象,不禁要追思他的内驱力是什么?中国人讲“画如其人”,外国人讲“风格就是人”(法,布封),张敏杰的画品,首先来自他的人格存在。我在这里不得不说两件与他生命攸关的往事。
   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大地震,张敏杰在睡梦中被倒塌的房屋压在里面,造成严重脑震荡,胸椎骨多处骨折,五个小时后才被救出来。这漫长的五个小时中,给当年只有17岁的张敏杰,留下了生离死别的痛苦记忆。唐山大地震,24万人遇难。另一次,是1989年8月,他为了搞毕业创作深入生活寻找素材,只身从云南的临沧到丽江、从德钦沿金沙江到了四川省甘孜藏区的得荣,又辗转乡城到了黑达。那里地处偏远,独特的景观使他迷恋忘返。一个月后,待到他欲返云南回程时,不料突降大雪,封山了。本来那一段路程就没有公交车,只能搭便车,而他的衣物和最初搜集的素材又都留在了云南,他只有徒步折近路回云南这唯一的选择,而且这个选择充满了危险。上路时,他的背包行囊足有15公斤(除了所画的素材还有相机,以及收集的尼马石、泥塑、藏胞给他带的食品)。他身着短袖衫,手中握有藏刀以防野兽,只身翻越雪山。在摄氏零度以下,日行60里,晚上必须到达维修公路的无人道班小屋取暖过夜,行走三天才到达云南村寨。
   张敏杰经历了两次生命传奇,第一次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灾难,第二次可以说是为了艺术而自找的涉险。可想而知,两次劫后余生的张敏杰,对于生命价值的尊重,对于人生使命的践行,有着不同寻常的认知。我印象中的张敏杰,始终致力于阳光和高调的不懈追求,却委实是个现实主义者。他生命绽放的精彩,为他的为人、为艺奏出了时代和声的交响。

宋源文
原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主任
中国版画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2016年3月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