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为之的新水彩——解读张小纲

意象为之的新水彩——解读张小纲

意象为之的新水彩——解读张小纲

日期:2017-03-27 14:14:16 来源:卓克艺术网
关联艺术家:

资讯 >意象为之的新水彩——解读张小纲

文/鲁虹

  熟悉艺术史的人都知道,水彩画产生于西方,到18世纪才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并越来越受到艺术家们的重视。不过,尽管水彩画在不同时代与国度,有过很多重大的变化,但依据写生进行创作的模式却一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有意思的是,张小纲在选择水彩画作为自己主攻方向后,却完全背离了西方水彩画的创作传统,进而创立了自己全新的作画模式。具体地说,他在创作时,更强调揉合中国传统艺术中独有的观察法与意象表现法,即在游观的基础上,结合记忆、感受、现代构成与水彩的媒介特点,进行了超越对象的艺术性表达,这也使他画面中的形象处在了似与不似之间。其情形就与清代大画家郑板桥画竹一样,那是将眼中之物转化为了心中之物,然后再将心中之物转化为了手中之物。此外,张小纲还有意识地选择了十分具有中国特点的文化母题——荷花,这不仅能很好地调动广大观众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集体记忆与深层怀念,而且与其手法特别吻合。
  据张小纲介绍,在作画前,每当面对用丙稀色做底子的画纸时,他常常会根据不同的心境、不同的体验与不同的情感去进行即兴化的艺术表达。在这样的过程中,偶然性与随机性的因素往往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作画之初,他总会听任画笔在画布上随意画出第一个来到心中的形象。接下来,他就会以这个形象与画面效果为机遇,直觉地选择全新的处理方式,而类似的处理又会创造出新的机遇。如此循环往复,直至摆弄出很满意的画面效果为止。这个过程是从A到B,再从B到C,直至无限的过程。至于在具体的处理上,张晓刚则会有意识地将水墨画的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与撞水撞粉等等转换到具体的创作中。其好处是使画面既富于东方意味,又有个人的辨识度,这是极其难得的。
  联系张小纲的作画过程稍加分析,我们便会发现,这位十分执着的艺术家一直强调让画面自然生长。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创作虽然长期处理的是同一主题,不但一点也不重复,反而还屡有新意,且取得了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当然,更加重要的是:他那多样的组合,不同的造型,灵性的处理往往还会幻化成多重的意象或不同的艺术意境,并往往给人以不同的艺术感受。看他那既朦胧又梦幻的画不禁让我体会到,张晓刚的艺术其实表现是一种内功。而他那点到为止的作品则特别适合于观众用品茶的方式去细细品味。
  无庸讳言,张小纲对于传统中国画的借鉴远远不限于以上所谈的内容。因为强调根据不同心境去处理画面造型及线条正是他有意识的艺术追求,其好处在于:首先,这使他能够在抽象表现的层面上,十分自由地按现代构成的原则处理好形自身、形与形、形与背景空间的多重关系,并将不同的色块有效统一起来;其次,这使他能借绘画的二维空间表达出时间的因素来,以增加画面的生动性;再其次,这使他能令画中的每一根线条或每一个笔触都根据自身的作用,恰当地出现于画面之中,就好像一个个音符恰当地出现于一首首乐曲中一样。与此相关,由于张小纲的作画方式远不是对固定艺术图式的照搬,而是思维运筹的直观操作,所以,艺术家除了要不断获得对现实的敏锐感受外,还要对点、线、面、色、构成等基本艺术要素有独到而深刻的认识,否则,艺术家将很难根据偶然机遇去构造理想的画面形态,走上重复自己的道路。好在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学习,独特的作画技巧已经深入到了他的潜意识与血液中,所以他总是能够从容淡定地进行画面上的随机整合,并顺势而为地创造出全新的画面。综上所述,我认为:艺术家张小纲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个人的独特感受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于现实的艺术世界。虽然其处于抽象和具像之间,但绝对是一个独立而有诗意的世界。

2013年12月23日于深圳前海
(作者为美术理论家、批评家、策展人)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