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生万物呈百态、画者取象在于心。
画者常为形而累,困于“形”与“势”之关系,达“意”重在取“势”而不是取“形”。不符合“势”的“形”价值微小,顺理方成章。
“颠来倒去”是创作过程之常态,是画者思想综合冲突之表象。
好的作品是实验出来的、平庸之作是在复制中完成。
我无意摆脱传统文化的掣肘,因那是渗透到骨子里的东西,在特定的语境中我们有意或无意都将以一个东方人的方式来抒发情怀。
率意随性往往更能反映一个画者情感真实。
艺术创作就我而言是一种生活方式,并试图在这种状态中活的精彩一些、更有意义而已。
通过画面呈现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以及对生命过程的记录与体验。
许多事情是反向发展的,要的太多反而什么都得不到。
绘画的过程应是自我完善的过程,一以贯之的心理状态是以自信为前提,由自信而达自由。
好画在于整体的经营,“瑕疵”有时需要刻意,有其才有“度”,有“度”方达意。
“物随心转、境由心造”反之一切空无。
画面中笔触的涂抹、色块的堆砌、线条的穿插等呈现的是画者心灵波动的韵律,这个韵律不仅包含着生理的,更是通过生命经验获取的文化形态。
我并不关注我的绘画是否实现了“中西融合”,我只是在多元文化、艺术观念中探寻而已。
绘画无需承载太多,单纯一些也许更接近“真理”。轻装上阵,放下“欲望”才能看到沿途的风景。
“画贵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人”为绘画之大“理”。
“功夫”立身、唯“功夫”败身。立于“功夫”而忘记“功夫”才能打开迎接阳光的那扇窗。
绘画过程是悲与乐的交织过程,“好画”立于“坏画”之上,为了那张“好画”我们一直奔波在路上。
画画如做人,无需取媚他人,因为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不要借戴他人的眼镜,世界需要自己去观看。
以戏入画看重的不是叙事性,而是其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符号特征以及华美戏服、人物的一招一式、一颦一笑。
绘画就是在空白的画布上实现着个人的所思所想、喜怒哀乐、我情我愿。
艺术创作过程是一个反复挣脱“标准”束缚的过程。
在画者眼里空白的画布最具吸引力,看似平静、虚无、苍白的外表下往往孕育着无以言表的情感冲动和一个理想王国。
“点”如我、“线”如情、“面”如世界。
画画如解题,重点不是命题,而是如何找到正确途径并接近答案。
语言贵在表意,粉饰后的华丽辞藻往往词不达意。
艺术也许永远是部分人的“专供”,不要试图让她成为大众情人。
绘画重要的不是寻找画面与客观物象间的对应关系,而是要思考如何主动性的选择和引导观看方式的建立。
情感最怕伪装,伪装的情感也最伤人。
画家通过画面首先要解决的是自身的情感归属,感动他人或许是“副产品”。
画者要用心耕耘个人专属的那片精神“花园”,画画只不过是在画布上以自己的方式、认知、语言进行视觉叙事或观念阐释而已。
绘画是画家精心编造出的“海市蜃楼”,只不过这个“美景”需要观看者的介入才能实现。
只言片语
只言片语
只言片语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打造专属手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