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山如歌——郭庆志的大山情怀

皖山如歌——郭庆志的大山情怀

皖山如歌——郭庆志的大山情怀

日期:2017-08-31 15:25:14 来源:
关联艺术家:

资讯 >皖山如歌——郭庆志的大山情怀

    郭庆志出生于安徽北部的一个叫郭洼的小乡村,据他说在记忆中天空很清澈,月亮下可以看书,可以依稀看到几十里外的大山在天边有一道墨色的轮廓,如云如烟荡漾在儿时的梦里。那是县城周边的山,距离郭洼五十多里,正是太阳升起的方向。上学路上,大山在旭日的光照下粲然,像圣洁的辉煌中托举着一块碧玉摇曳着一份召唤让他时时仰望。
    在真实的触碰那些大山后,年青的郭庆志也渐渐了解了这些大山的故事,那些拥有着美好结局的故事,让他渐渐明白了龙山、凤山、虎山、年山这些具有象征意象的名字,与大山的关系,这个环绕在群山之中的一方乡土受着大山怎样的恩泽。与儿时相比,风华正茂的恣意,让他对大山减去了一些神秘,多了一份缠绵其中的情感。这份情感在远离家乡后,更是积聚发酵着,愈加显得浓郁,所以他经常会说,最美的山在皖北,最美的风景在安徽的那些大山之中。
    由望山时期对大山的向往、到观山时感山之神秘、在游山中欲探究竟、一直到造山过程中心中虔诚的情怀,郭庆志艺术世界中的“山”丰富于四时晦明的山。所以观其山水画,一纸兼写百山之形,万千气象中见“其象若大君赫然当阳,而百辟奔走朝会”之意蕴。郭庆志近年奔走大江南北,大有欲揽尽祖国山河之势,然而在郭氏之“山”中却不很少见及以三山五岳命题的创作,有懒写名山的情志,这是因为在其艺术生命中根植的那座家乡的大山形象,成为了他创作的中心,而在其眼中不断阅历的山自然成为了印证自己山水哲学的具体材料与形象,继而成为自己心中的“山”。
    山水画,作为郭庆志艺术美学的参照与主要表现形式,其笔下的创作受不断开阔的眼界挑拨、升华,成为他艺术思想体系建立的一个很重要的诱因,也是徐恩存给予他山水画评价“看山不是山”的那座不是山的“山”,是一个具有着“我”的山,正是源于此郭庆志的山水画才能得“画见其大意,而不为刻画之迹”,穷观照而得于自然,赋予山水情感思想,表达着他个人艺术体验的美学理念。在游历、写生等艺术活动中,他汲取着通过观照得到的山水形象,转化为自己创作所需的“意相”元素,重新构造山在自己艺术世界的需要,赋予其具有郭庆志特质的美学语言,从而在郭庆志山水中即有着“画见其大象,而不为斩刻之形”的格调,满足着他在不同时期中对山的情感依附。
    在时代美学的争执中,无论是提倡笔墨还是画外功夫的表达,郭庆志都有创作须藉于自然的美学观点,认为一切艺术创造活动,都必不可缺主观印象中的山水之形,在饱游沃看中把握自然山水的本质气韵,祛傥然中来去的杂念,取其根本,在奇崛神秀中怅然天地之外物游神揽,以艺术美学思想的态度自恃,自然具有揽万峰竟秀独入心间的气度。在写纸上山水取眼中山水的大同,以形相气韵,以笔墨传神,“欲夺其造化”而融入自己的艺术语言之中。显“欲夺其造化”之“欲”将之势的生动效果,赫然明朗与纸上。也只有经过主观量化与客观意念的家乡大山情怀,具有着这种宽宏的包容性,赋予了他一个从幼年体验到如今每日高观仰止,走出去又欲走进去的大山。
    郭庆志山水画语言能发前人之所未发,使人耳目一新,耐人寻思,正是得益于他所创造的山是参照着心中如歌的皖山,让观者在进入到他的“大山”后,感受并且理解他所塑造出的美学观照中“山”的艺术形象,在他的“大山”中见其性情,见其志趣,悠然产生出一份对大自然的向往与探究的冲动。那不是名山大川,那是生长在郭庆志出生之地的大山,海拔一百多米,绵延在县城周围,却蕴藏着一个被称为“书画之乡”的山。(乔木,2017.3.29)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