掬一把淮河的水

掬一把淮河的水

掬一把淮河的水

日期:2017-08-31 15:32:20 来源:
关联艺术家:

资讯 >掬一把淮河的水

    我出生的地方在淮河北岸几十里外一个叫郭洼的小村庄,村头流过一条河,“郭洼”的名字一是因为村子里的人大多姓郭,二来是因为这条河在流经村头的时候,向东南方向曲折了一道湾,便始村里的土地凹陷成一块洼地。郭洼的土地平时要比别处多些河水的滋润,粮食收成自然要比别处多些,所以我的老爷爷、太爷爷,都还算得上富裕。记得小时候,还剩下三亩六分地的爷爷带着我站在村头的水闸上,跟我讲着祖辈们的故事,他的手指向河水消失的方向说:这条小河的尽头是一条大大的河, 那些被它或者它的支流所灌溉的良田,养育着我,养育了我的父祖,也将养育我的子孙……小河两岸金灿灿的麦穗,低垂着头摇动在风里,我闻到了一股甜甜的麦香------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在麦子又一次黄了的时候,我随着安徽美术家协会组织的“我们的沃土,我们的梦”------淮河写生采风团,真真切切的感受着这条大河,在河岸的沃土中想起了小时候,想起了早已逝去多年的爷爷,宛如是在梦里,然而眼前的一切却清晰着,风里裹着的依然是丰收的味道。
    一路走走停停,滁州、蚌埠、凤台、淮南;醉翁亭、琅琊古寺、小岗村、荆涂山、茅仙古洞、淮河第一峡,一行人随着淮水的蜿蜒,领略这片流域途径安徽大地留下的人文、自然风光,于是这条被郭老经常提起的“中国最美的河”的河岸上飘起了“大淮河”的旗帜,浸满着淮水气息的风把旗帜扯起,旗下是参与这次活动的艺术家们,目光凝视在河水消失的尽头,手中的笔描绘着各自心中最美的淮河。
    这一路,我的心情总无法予以言喻,手中的画笔竟也有些“近乡情更怯”的恍惚,总感觉眼前那么美的淮河,跃然纸上时总有提笔相思,落墨成枷之嫌。闲暇时便穿插在同行的老师们中间,感受他们的笔下赋予淮河的气韵,此次采风的领队谢宗君秘书长的老家,即是来自于此次采风的第一站滁州,他对家乡吴风楚韵、气贯淮扬的优势是自豪的,经常为我们讲解着淮河的风土人情,鼓励大家在此次采风中写出无愧于对淮河养育之恩的精品创作。
    与我同乡的博士后陈忠村老弟,在他诗人、画家的身份之外,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水利专家,他对淮河的感情是别人无法能以理解。“淮河与长江、黄河、济水并称为四渎,是中国最古老的河,它分别了中国南北,划出了中华文明上最重要江淮、黄淮平原,是着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居住区域,它的干支流域覆盖了整个中原文化区域。但同样淮河水系絮乱、排水不畅的情况,使得水患历来凶猛,在养育着一方水土的同时不知吞虐了多少生命。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毛主席手书:“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批示,经过水利系统几代人的努力,如今的淮河两岸高楼层立、宁静端详,很少再有灾旱的情况发生,真正意义上称得上是我们的沃土,这是淮河两岸人民的梦,当然也是我们的梦。”
    再把眼光投向远方,淮水无言,轻风满林,幽绝处水烟浩瀚,薄暮峭帆,与远处青山的绵延纠缠,卷开了一张万象静穆的画卷,重叠在这千年百年的时间卷轴之间,不即是心中一直索解不得的淮河吗?
    我缓缓走近河边,掬起一捧淮河的水,手中捧着的是我们的沃土,我们的梦,有着麦子熟了的味道。(2017年5月28日于淮南)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