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在别处——中国原生艺术主要推手张天志

艺术在别处——中国原生艺术主要推手张天志

艺术在别处——中国原生艺术主要推手张天志

日期:2017-12-15 18:26:51 来源:
关联艺术家:

资讯 >艺术在别处——中国原生艺术主要推手张天志

徐明松/撰文

张天志考察瑞士洛桑原生艺术博物馆

    古希腊先哲柏拉图曾经为后世谈及了更为遥远的亚特兰蒂斯,那个一夜之间沉入海底的远古的城市文明。而今,所有关于亚特兰蒂斯给予人类的印象只是神秘与想象;那些碎片化的文字无法构成完整的拼图,以呈现她卓越的辉煌。抑或“失落的密码”使得人类自身无法通向远古文明的渊薮,使人为之茫然无措。然而,如同所有远古文明或是地外文明的最初发现都会让我们感到惊世骇俗和无比震撼,原生艺术的横空出世同样让人们感到惊诧莫名。她的发现并不遥远。

原生艺术家李昌胜作品

    “原生艺术”的提出源于著名现代艺术家让·杜布菲(Jean Dubuffet)。1945年,杜布菲应瑞士洛桑市之邀去作访问。他在行程中参观了好几家精神病院的美术收藏,精神病人的创作让他深受感动。回到法国以后,他提出了“原生艺术”(Art Brut)一词,继而展开了长达四十年的探索。杜布菲没有将他的研究范围限制在精神病学领域内,而是很早就声明“这些名为‘原生艺术’的出版物不只是关于精神病人艺术,更是关于那些通常对于艺术世界闻所未闻的人的创作的艺术作品。他们对主流艺术作品一无所知,甚或故意远离它们”。按照杜布菲的定义,原生艺术家是一群精神病人、通灵者以及具有高度颠覆性与边缘倾向的社会边缘人,他们完全不受主流艺术和艺术训练的束缚。原生艺术家心中没有特定的观众,不渴求公众的认可,作品产生于制度化的体系之外。因此原生艺术家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每个部分对应着一个独特的审美观。
    对于原生艺术的研究始于精神病人的艺术作品,为之震撼与感动的也不仅仅是杜布菲。莫根塔勒医生与普林茨霍恩分别于1921年和1922年先后出版了《一个精神病艺术家作品选》(或称为《疯癫与艺术:阿道夫·渥夫利的生活和创作》)《精神病人的表达》,对精神病人的作品进行研究,都认为他们的作品具有美学价值。无独有偶,保罗·克利曾经声称他着迷于精神病人创作的作品:“这里有一种我永远达不到的深刻与表现力,这是真正高尚的艺术。纯粹心灵的视角……儿童、精神病人和原始人保留着——或者说重新发现了——洞察的能力。”由此,当年克利在包豪斯教学时,他非常重视自发和独创的概念,儿童和精神病人的作品在他教学以及自己的创作中起到了不容置疑的“关键作用”。同样,1942年当杜布菲于投身艺术,也就是发现阿萝伊姿、穆勒以及赫尔南德斯作品的几年前,他正在尝试创造一种脱离所有传统的新的表现形式,为的是重新发现一种内在的、自由的灵感,为的是“把所学的东西全部遗忘”。他试图在寻找稍纵即逝和即兴的现象中重新发现简朴的姿态。

原生艺术家李昌胜作品

    杜布菲在奇特和壮阔的艺术旅行之后,于1947年创办了“原生艺术之家”,进行收藏与展示。而整个20世纪下半叶关于原生艺术的文献并不多见。1967年,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举办了原生艺术展。20世纪70年代末,米歇尔·代弗兹的《原生艺术》(Art Brut)的出版是一个转折点,“理性的的当代知识与艺术界被打开了一个缺口”。几乎每一个参观原生艺术作品展的人在离开时都激动不已。人们到底看见了什么?
    有人做出这样的比较:“如在阿萝伊姿的绘画与野兽派、俄狄浦斯派作品之间,在渥夫利的作品与佛教艺术或西藏绘画之间,在穆勒的机器与丁格力的之间寻找相似点。”舍瓦尔、渥夫利等人的作品体现了部落艺术对现代艺术类似的影响。作品不仅在美学和形式上,还在哲学和精神上影响了当代艺术。譬如,丁格力就十分迷恋穆勒的活动雕塑。“丁格力着迷于穆勒组装的这些独特材料的方式以及这些机械装置的非实用性性质。混乱的活动方式让他非常欣喜。他在寻找革命性、无政府、叛逆的表达方式,坚定地猜想这种创作是一条新的仍未被尝试的途径。”1962年,丁格力完成的如昙花一现般的巨大雕塑参加了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的“活力迷宫”展,名为《向安东·穆勒致敬》(Hommage a Anton Muller)。他用缆绳、弹簧、吊环、金属丝和毛皮等各种废旧材料制造了这件作品,称为“活动的垃圾雕塑”。显见,这是对原生艺术家穆勒的拥戴。

原生艺术家周惠明作品

原生艺术家周惠明作品展

    20世纪70年代,欧洲举办了几次结合原生艺术家和当代艺术家作品的展览。哈罗德·塞曼将阿道夫·渥夫利的绘画列入了卡塞尔文献展。几年后,在“禁欲机器”和“瑞士幻想家”展览中,塞曼将安东·穆勒的雕塑照片和杜尚、丁格尔的作品摆在一起;将阿萝伊姿的作品与克利、贾科梅蒂的作品同场展出。塞曼坚信,“渥夫利与毕加索一样多产,阿萝伊姿接近于马蒂斯,穆勒和杜尚一样经历了各种发展阶段”。1980年,在大型展览“巴黎—巴黎(1937—1957)”上,塞曼将原生艺术的出现和原生艺术协会的展览与超现实主义、几何抽象、新派小说及结构主义等其他各种文化里程碑并列。1995年,为纪念杜布菲逝世10周年和原生艺术在洛桑展出20周年,巴黎圣皮耶博物馆举办了“原生艺术与原生艺术协会”的重要展览。
    如果以上所述乃是对于原生艺术历史的一个简单的勾勒。 至此,已足够佐证这一湮没在人们视域内的艺术图像所深具的巨大的能量。自然也会理解为何“每一个参观原生艺术收藏馆的人在离开时心中都颤动不已”。

原生艺术家凤英作品

原生艺术家凤英作品

    张天志,一个中国的艺术家,同时也是上海大学出版社的常务副社长、资深的出版人。200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接触到了原生艺术作品,2008年,他开始在中国推广原生艺术。与许多参观者一样,当他走进瑞士原生艺术收藏馆时,同样也是“离开时心中颤动不已”。由此,他将原生艺术引为自己的志业,并成为原生艺术在中国的主要推手。在他看来,当下的艺术生态已经使得以打破精英艺术和体制范式的当代艺术陷入一种新的精英艺术和体制范式的窠臼。委实,原生艺术让人们有机会“重新发现纯粹的幻想和心灵,以新的视角理解世界及其自身”。张天志苦思冥想所要寻找的一种艺术自觉不期而至。
    之后,他开始关注中国原生艺术家,并且收藏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尽管这些作品的商业价值并未得到开掘。他依然如痴如醉地收藏着,因为,他为这些原生艺术家蓬勃的创造力和画笔下瑰丽的图像所折服和陶醉。张天志在对当代艺术感到迷茫与失望之际,突然“遇见”原生艺术,十分惊喜。他坚信“原生艺术在整个人类文明生命中和艺术生命中是一种最有价值的存在”。于是,渥夫利、阿萝伊姿、克巴兹、穆勒、郭凤仪、李昌胜、凤英、周惠明这些中外原生艺术家的名字,在张天志的口中熟稔至极。他开始走上了挖掘和传播原生艺术的漫漫征途,主导或参与推动原生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在他的影响下,中国原生艺术的重要事件一一产生:无论是中国首家原生艺术馆兰西原生艺术馆,还是原生艺术高峰论坛、“界外艺术——中法艺术家作品交流展”、“中日韩原生艺术展”、“中荷原生艺术交流展”等,张天志无不参与其中。

2015年9月,张天志主持原生艺术高峰论坛

    张天志将大部分心力投入原生艺术理论和作品的介绍及出版上。《原生艺术》辑刊是张天志担纲主编的,为这一中英文对照的刊物撰文的,既有原生艺术领域享有盛名的西方学者,如露西安娜·佩瑞、柯林·罗德斯、罗亨的文章,又有中国著名当代艺术家李山、著名社会学家邓伟志、中国原生艺术奠基人郭海平(与张天志志同道合的好友)等。他们从社会学、艺术学、图像学、现象学以及跨学科的多元面向擘析原生艺术的发生机理、语言图式和创作生态等,这一刊物因而成为中国原生艺术理论建设与研究的重要载体。
    2015年9月,在国际原生艺术界有着广泛影响力的重要著作《原生艺术:界外者艺术起源》由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的出版过程着实费了一番周折。2012年年初的一天,张天志在友人的家里看见这本法文原著时,尽管不谙法文,然而书中那些原生艺术家充满强烈视觉冲击力的作品让他有了一种醍醐灌顶的顿悟。他急切地想把这本在全球销量超过四万册的图书引进中国,深信这对于中国原生艺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只可惜出版社多次发函至法国Flammarion出版社都未得到回音。最后辗转通过该书的作者,瑞士原生艺术收藏馆前馆长露西安娜·佩瑞女士才得到回复。对方提出,按照欧洲各国的经验,只有在经济、艺术发展到一定高度后的国家才会关注原生艺术,他们对原生艺术在中国的推广表示怀疑。显然,这种并不客气的拒绝会让普通的出版商却步,但是张天志以一种艺术家的韧性和坚持直面此事,其间更是两次飞赴洛桑拜会佩瑞女士以及相关人士。历时近三年,经过多次谈判,该书的版权引进终于修成正果。有文章形容,这是“一次山长水远的相遇”,所言非虚。与此同时,中国原生艺术的发展风生水起。中国原生艺术家周惠明、凤英、李昌胜等人早已备受瞩目。中国原生艺术的首栖之地——兰西原生艺术馆落成时,佩瑞女士题词祝贺,法国里昂界外艺术双年展组委会主席吉·达勒维莅临现场致辞并捐赠了法国艺术家的作品。数年间,多场关于原生艺术的中外研讨会和交流展次第展开。这个过程中,张天志贡献不可或缺,厥功至伟。
    原生艺术发现于精神病人的作品,而远非止于精神病患的作品。尽管杜布菲在最初对原生艺术的解释是“原生艺术包括由默默无名的人、精神病人创作的素描、油画等所有艺术作品。它们源于原始的冲动,受到幻想、甚至精神错乱的驱使,远离常规的传统艺术”。但是杜布菲后来并不希望将原生艺术与精神疾病联系在一起。这种观念的发展逐渐在历史的过程中居于主导。原生艺术的滥觞得以使之成为一种显学。原生艺术并不是精神病人创作的玄秘的隐身之所,而是让主流之外的艺术家有权利抛却“精英艺术”和主流价值观的枷锁,重返生命的故乡,“重新发现纯粹的幻想和心灵,以新的视角理解世界及其自身”。
    张天志领悟到了原生艺术蕴积的巨大能量及其文化价值。他认为:其一,中国人内心深处都有道家文化的烙印。道家文化强调自身内在的修为以及精神世界,而原生艺术恰恰是在挖掘潜意识的、内心世界的、本我的东西,与道家文化有契合之处。其二,中国社会还处在转型期,经济的高速增长也伴随着一些社会问题的产生,包括面对人自身的精神问题等。原生艺术创作可以舒缓和消解巨大的精神压力。其三,当代社会文明的发展,不仅仅依托物质文明的巨大支撑,还须在人文关怀的精神建设和人文价值上有所呈现。艺术可以揭示内心和本我,而不是间离和隔膜,与当代艺术更为空泛的理念相对的是,原生艺术是心灵世界复杂性、个体性、多元性的还原和表述。张天志执拗地认为,原生艺术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土壤是广袤而肥沃的。
    这些年来,原生艺术在中国遍地开花,随处可见,作为中国原生艺术的主要推手,张天志深感欣慰。他是一个传薪者,将遥远的宛如来自“地火”的火炬,漂洋过海传播到中国的土地上。作为原生艺术的传播者,他是理性而执着的出版人。与此同时,作为一个艺术家,他已挣脱艺术体制和绘画范式的枷锁,与原生艺术家并肩进入心灵世界的原点,开始他的艺术冥想。在他的内心,已然发现:艺术在别处。

左一张天志,左二徐明松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