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润似玉,笔下生春 ——记张玉春先生的山水画

温润似玉,笔下生春 ——记张玉春先生的山水画

温润似玉,笔下生春 ——记张玉春先生的山水画

日期:2018-02-05 13:11:11 来源:
关联艺术家:

>温润似玉,笔下生春 ——记张玉春先生的山水画

温润似玉,笔下生春
——记张玉春先生的山水画
                                                                          张珊(南京大学博士)

     古人云:“观其画,如见其人。”偶得机缘,观瞻张玉春先生的山水作品,有如沐春风之感,恰似他本人温润儒雅的情怀。玉春先生之山水,无论是平远小景,还是名山大川,若设置身其境,可居可游。画面温静雅淡、平和清逸,笔墨书写点染、益臻化境。
     传统山水画家在描绘北方山水时,一贯以“强硬”取势,山峰险峻奇峭,尽显锋芒。玉春先生笔下的山川景致,则独辟蹊径,落墨“谦和”,不为奇山峭之笔,恐为性情所致。他的旧作《溪山峡谷》,留白恰到好处,沉而不闷。远山用淡墨轻抹,略施笔触;近山则水墨参透,淋漓飘洒,天趣飞动;山脚则秀石兀立,古木丛生,屋舍俨然。整幅画面远近层次分明,山势圆浑,不失嵯峨,无丝毫竞奇斗险之笔。新近所作“黄山”系列作品,依旧秉持“谦和”之风,行温润之墨,柔和中不乏刚健,潇洒中不失雄浑,使山之雄伟俏丽、灵秀多姿之态展露无遗。这与《溪山峡谷》纯以笔法、墨色变换营造画面相异。“黄山”系列作品先以富有变化的水墨表现山体,后浅施赭石,以留白彰显缥缈云雾,用淡墨微染依稀远山,宛然有反照之色;其山势婀娜刚健,隐跃行间墨里,作品恰似浑然天成。绘画创作是画家性灵的抒发,更是人生态度的传达。玉春先生笔下之名山大川,秀润天然,藏锋不露,正是他不卑不亢、与人为善、平和处世的写照。
     与纵游名山大川相比,张玉春先生似乎更钟情于平远小景。几乎与“黄山”系列作品同期,“皖南小景”是他创作的另一重心。他笔下生春,依仁游艺,更赋予“皖南小景”家园般的温暖。在这一系列作品中,玉春先生以饱含感情的笔墨语言,描绘出平坡山峦、屋舍院落、溪流方塘、老树秀石……画面清逸恬淡,一木一石,不输千岩外壑之趣。单从画面看,“皖南小景”系列作品用笔果敢,一气呵成,每一处线条的勾勒、墨色的晕染均似无意为之;细细品读,则会发现所绘山石、溪塘、草木、屋舍等每每气脉相通、心手相应,必然是经过画家严谨的思考与布设。设若前汀渚岸、岩石等多用浓墨勾勒,笔触分明;中景村舍、山峦用淡墨皴染,笔触略显;远山则以浅墨微晕,山体依稀可见。近树多以浓墨点叶,茂密厚实;远树则以淡墨加叶添枝,隐现于山水间。“皖南小景”系列作品中的树木,看似随意实则精妙,一树一态,各有意趣。小簇树叶中亦有浓淡虚实之分,枯润有致,聚散不紊,且点笔交搭和谐。错落的兰草苍木点缀于山石之间、溪塘两岸、屋舍前后,不仅平添了画面的生气,也加强了画中景致的内在关联。难能可贵的是,玉春先生之“皖南小景”,虽意在笔先,但不板滞不做作,寥寥数笔,自有一种天机活泼。
     玉春先生之山水直抒性灵,亦与造化密契,究其笔墨之源,得益于他对古人的追慕,亦离不开他对真实景物的细致观察,揽江山之胜,自恍然会心。玉春先生对自然景致的领会与把握,在他的写生作品中体现的十分明显。“皖南村舍”系列写生作品为玉春先生近期所作,多取“边角之景”,纯以水墨为之,直接而率真的表达出所见所思。这一系列作品虽引入部分西画的表现视角,但落墨潇洒,画面雅淡,亦不失中国传统文人画之妙。
     明代沈灏《画尘》有云:“临摹古人,不在对临,而在神会,目意所给,一尘不入,似而不似,不似而似,不容思议。”师法古人,并非属意笔墨,苛求形似,而贵在神会意达。玉春先生之山水古意盎然,无丝毫刻意摹古的痕迹。然观其画中萧疏淡远的意境,清新澹简的设色,浓淡交融的墨章,洒脱率真的笔触,依稀可见云林笔意、大痴遗韵。事实上,玉春先生不仅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学者。他在中国古代山水画研究上颇有造诣,对元人之山水理解尤为透彻。玉春先生认为,元代是中国山水画嬗变与升华的阶段,变过去的“无我之境”为“有我之境”[ 张玉春:《元代山水画嬗变与升华》,《美术大观》,2006年第8期。]。观玉春先生之山水,个人情怀已然熔铸笔墨,深得元人山水之法,且又超然于法外。应是玉春先生丰厚的个人学养,造就了他“法我相忘”的境界。
     我们这个时代的山水画,难免有以下缺陷:一是强调个性,脱离传统;二是精求笔墨,失却生趣;三是迎合市场,流于俗套;四是步履古人,缺乏创新。这正是黄公望所忌讳的“邪、甜、俗、赖”等病理。观张玉春先生之山水,神会古法而笔墨运转变通,天真澹简亦不乏精神追求,如当今画坛的一股清流。我们要感谢像张玉春先生这样的艺术家,正是因为他们不辍笔墨、不疏学问、沉古为新,中国文人画之精神才不会因为时代的改变而消失。

张玉春:《元代山水画嬗变与升华》,《美术大观》,2006年第8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