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轩18秋拍·书画:金刚坡下潇潇雨

日期:2018-11-12 16:52:40 来源:北京诚轩拍卖

拍卖 >诚轩18秋拍·书画:金刚坡下潇潇雨

Lot 058 傅抱石 巴山烟雨

镜心 设色纸本

甲申(1944年)作

题识:甲申三月十九日重庆西郊,新喻傅抱石。

钤印:抱石、抱石得心之作、代山川而言也

出版: 《海上名画·续集·下卷》第132页,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5月

出版: 《海上名画·续集·下卷》第132页,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5月

《诚轩拍卖十周年精品图录》第126页,北京诚轩拍卖有限公司,2015年11月

著录: 《傅抱石信息资料·4》第140页,南京博物院,2011年1月

《傅抱石年谱(增订本)》第117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12月

108×30 cm。 约2.9平尺

RMB: 6,000,000-7,000,000

出版物书影,其中《海上名画》一书为上海文物商店择其库存旧藏中之精华编辑而成

巴山蜀水·金刚坡

1938年4月,傅抱石赴武汉参加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三厅抗日宣传工作,担任郭沫若的秘书。同年底率全家开始了艰难的西行跋涉,次年4月方到达重庆,安顿在离巴县赖家桥不远的歌乐山金刚坡下一个旧院子

傅抱石全家在金刚坡留影

傅抱石全家在金刚坡留影

当时他一方面在三厅工作,同时也在沙坪坝的国立中央大学任教,由于条件很差,为了节约开支,他每周要徒步三十余里的山路去学校,他曾说“以金刚坡为中心周围数十里我常跑的地方,确是好景说不尽。一草一木、一丘一壑,随处都是画人的粉本,烟笼雾锁,苍茫雄奇,这境界是沉湎于东南的人胸中所没有所不敢有的。”

傅抱石全家在金刚坡留影

傅抱石全家在金刚坡留影

蜀地山水对于近现代的很多中国画家都有着非凡的意义,除傅抱石以外,黄宾虹、陆俨少、李可染等名家都曾在巴山蜀水间找到创作的灵感,比如黄宾虹的“雨淋墙头”、“月移壁”,都是他促使他晚年变法的诱因,黄宾虹晚年佳作请戳诚轩18秋拍·书画 | 资深北漂黄宾虹带你游山玩水

雾都山景

雾都山景

于洋在《潇潇暮雨金刚坡》一文中指出,蜀地山水之所以在20世纪中国画家中形成如此的影响,原因有二:一是川地雨水繁茂,烟雾缭绕,而对流动的、湿润的氛围的表现本是传统山水画的弱项;二是四川植被繁茂、气象森郁,以传统表现岩石纹理的直线皴擦总是不能很好地体现。在这种影响下,傅抱石的散锋笔法与雨景山水应运而生。

散锋笔法·雨景山水

傅抱石独创的散锋笔法,是在运笔时加大了压力,将笔锋按倒,笔腹乃至笔根触纸,再略微捻转笔杆,笔毫便自为散开,一锋分为数锋,形成了独特的笔形——散锋开花笔。这一技法冲破了传统文人画“静”的美学品格,而趋向“动”的审美倾向。

罗时慧曾回忆傅抱石作画时的状态说:“他习惯于将纸摊开,用手摩挲纸面,摸着,抽着烟,眼睛看着画纸,好像纸面上有什么东西被他发现出来似的,摩挲了半天,烟一根接一根地抽,忽然把大半截烟头丢去,拿起笔来往砚台里浓浓地蘸着墨就往纸上扫刷。”

郭沫若(右一)观看傅抱石作画

郭沫若(右一)观看傅抱石作画

正是因为散锋技法的独特性,傅抱石将雨、泉、飞瀑并称自己的三项绝活。其中雨景作品的特点即为大笔蘸墨斜刷,使画面中“水汽”近乎饱和,潮湿与凉意袭人,这一特点在他金刚坡时期创作的本件拍品《巴山烟雨》、现存南京博物院的《潇潇暮雨》和《万竿烟雨》等作品中彰显的淋漓尽致。

傅抱石金刚坡时期雨景代表作《万竿烟雨》,与拍品《巴山烟雨》同作于1944年。现存南京博物院,曾被英国权威美术杂志《画室》(studio)杂志选作封面,傅氏雨景作品因此在欧洲形成很大影响。

在此类雨景作品中,画家均在画面低处安排点景人物,傅抱石曾对学生讲解:这个雨中的登山人物,是在大幅雨景山水画好之后加画上去的,我事先将画好的大画挂在墙上,仔细端详一番,然后在另外的纸上画个小人,剪下来,用大头针针到画上去,反复移动位置,观看推敲,看了两天,最后才决定画在现在的位置上的。

拍品《巴山烟雨》中的点景人物,周遭环境的色彩处理的非常丰富

拍品《巴山烟雨》中的点景人物,周遭环境的色彩处理的非常丰富

如果将傅抱石的大笔皴擦视作“虚”的表现,那么这些点景人物就是“实”,就是他的画眼。这种大开大合、大虚大实的手段,正是中国绘画虚实相生这一精髓的体现。

拍品《巴山烟雨》中半山腰的屋舍与朱衣高士,是作品的另一画眼

拍品《巴山烟雨》中半山腰的屋舍与朱衣高士,是作品的另一画眼

三月十九·家国之思

傅抱石在金刚坡的作品中,有一类作品因为蕴含着深沉的情思与寄寓而更为特别,拍品《巴山烟雨》就是其一。傅抱石落款“甲申三月十九日”,有纪念“甲申之变”的深刻含义,在傅抱石一生的作品中都极为少见。

今北京景山公园内崇祯皇帝自缢处

今北京景山公园内崇祯皇帝自缢处

1644年甲申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破大明首都北京,崇祯帝朱由检于景山自缢,标志着明朝的灭亡。其后明遗民眷思故国,不可明言,多借这一日期表达心情,如八大山人著名的花押就由“三月十九”演化而来。

八大山人“三月十九”花押

八大山人“三月十九”花押

1944年的三月十九,正是明亡三百周年,而抗日战争尚未胜利,南北文化界人士皆借纪念此事抒发感慨,激扬爱国之志。身在后方的郭沫若也于是年三月十九日发表《甲申三百年祭》,引起多方注目。傅抱石作为郭的秘书,与郭之关系在师友之间,自然有所应和。

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单行本(图片取自孔夫子旧书网)

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单行本(图片取自孔夫子旧书网)

傅抱石在金刚坡的山水作品,不乏有家国之思者,其拳拳之心令人动容,如北京诚轩2017春拍编号115拍品《早随烟月上瞿塘》即是乡思之情的寄托。

17春拍Lot 115 傅抱石《早随烟月上瞿塘》 以816.5万元成交

17春拍Lot 115 傅抱石《早随烟月上瞿塘》 以816.5万元成交

编辑: 唐晓星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