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雕与中国现代壁画40年

日期:2018-12-26 10:07:38 来源:卓克艺术网

资讯 >铜雕与中国现代壁画40年

安建达

在很多有关中国现代壁画的历史记述中,都将1976年作为一个时间节点,之后延展为中国壁画的“新时期”,可是,我更愿意将轰动一时的1978年到1979年首都机场壁画创作到落成看做一个分界线,因为,首都机场壁画的争议是前所未有的,之中的裸体画面造成了人山人海的关注,环境建筑壁画第一次如此被大众认知和注目,从被遮挡到开放,显示了决策者于壁画题材的思想大转变,毫不夸张地说,彰显了时代特殊的进步,乃至之后产生了一系列话题,也是特别具有典型意义的,包括壁画的知识产权以及作为文物的价值讨论……

而1978年到2018年,也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在各种纪念的过程里,不能忽略环境壁画的存在和发展,其过程和不断的创新,正是这40年历程的一个实物缩影,较之很多行业,更加有说服力和印证力。

中国壁画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还呈现出一个与世界壁画艺术同步的壮观现象,就是从过去的单一材料到“新材料、新技术”与壁画创作结合的探索,我作为第一时间用铜雕参与到其中的一名创作者,亲历了这个时期的种种巨变:

图片1

安建达作品《道》

一、壁画艺术真正到大众欣赏的视野,是划时代的艺术规律的回归。

我曾经在一篇论文里说:“远古有关艺术的概念,就是人类随着不断劳动、不断认识自然而产生的下意识的描述,说是人类艺术的萌芽状态也行,说是原始的模仿然后留下的印迹也行,说是某种神秘力量催生的现象也行,总之,它是在没有出现所谓的现代艺术分类的时候,自然而然表现的一种状态。”环境中的壁画艺术,绝不会也不能抽离出这样的规律。可是长期以来,大型的壁画艺术(除去战争年代或某些为鼓舞人心所作的简单的壁画),似乎只适用于庄严的纪念场所,还有重要的场所,而大众耳熟能详的地方,少之又少。

图片2

安建达为某医院创作的铜雕壁画

进入到80年代后期,壁画艺术显现出回归大众视野的端倪,2000年之后,更加迅猛。我们创作的大型铜雕壁画,涉及的场所除了政府机关和企业之外,更主要的是校园、医院、公园和其它类型的公共场所。壁画艺术从之前的不被理解,或者说不被决策者采纳,到如今的耳熟能详的状态,经过了大约十几年的壁画工作者们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原因是多方面和多角度的,但是大致有三点:一是建筑的蓬勃发展;二是人们文化理念的逐步成熟;三是不断的推广与介绍。我们曾经在很多的场合,包括电视平台、网络平台上,从最基础的壁画概念到深度的文化内涵进行过无数次的讲解,假以时日之后,效果非常显著。很多的朋友都是通过这样的“听”与“看”,开始关注壁画艺术这种形式,并欣赏与接纳的。

图片3

安建达为某学校创作的铜雕壁画作品

艺术总是出现于环境并反过来作用于人的认知的,壁画艺术在这点上尤其突出。大众欣赏传统壁画艺术的“叙事性”的思维模式,在几十年中得到了充分的改变与拓展,壁画艺术的装饰性、寓意性,呈现在环境中的越来越多,人们从过去的“看不懂”到如今的接纳,其实是艺术欣赏品味的提升,这种提升的意义也是空前的和迅速的,一方面缘于外来文化种类的冲击和对其的接纳,另外一个就是创作者的不断引领。我们在创作中亦是不断加入新理念与模式,循序渐进地突破固有的范本创作出新意,使得壁画艺术作为重要的环境艺术为这个时代打下深深的烙印。

图片4

安建达为某企业创作的铜雕壁画作品

图片5

安建达为某机关创作的铜雕壁画作品

二、创作队伍的多样化,促进了壁画艺术的丰富多彩与繁荣。

80年代之前,我们的壁画艺术,主要为美术院校创作和公有制工艺美术厂家的制作共同完成。进入到新时代之后,政策的允许和市场的积极宽松促使各种人员加入到壁画创作的队伍中来。这样的状况,优越性显而易见:一是冲击了美术院校的“一家独大”,使之产生前所未有的急迫感,也可以促使其更加发挥自己的长处,不能再随意或掉以轻心地进行“唯我”的创作;二是竞争使得壁画艺术百花齐放,环境中充斥着各色各样,不再是一种风格的古板沿袭;三是加入到创作队伍中的创作者,有效地弥补了专业美术院校人员的美术功底强而文化思维相对窄的明显弱势,使得壁画艺术更加趋近于讲历史讲文化,也更符合这门艺术的特定理念。

壁画艺术成为环境的高档大众艺术,是几十年来的思维的改观,艺术的门类的触类旁通地加以互相借鉴,更是其生命力旺盛的源泉。2014年我在接受香港卫视采访时候说:任何的艺术,都不能每天扎在里面,广义地说,做什么事儿,都不能整天埋在里面,必然钻牛角尖,没有扩散的思维,不会有好的建树。触类旁通,“工夫在诗外”,是正理。作为艺术的一个类别,文学艺术仅仅用文字的排列组合,就能够使得人头脑中产生不同的画面感,多看多写,是培养自己想象力的法宝。当然了,戏剧、音乐等等,异曲同工。我一直认为啊,我们不是缺乏努力,不缺乏模仿能力,是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又讲到构建美丽中国的概念了,需要的就是想象力和创造力。 ----- 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图片6

安建达为某医院创作的铜雕壁画作品

图片7

安建达为某企业创作的铜雕壁画作品

图片8

安建达为某学校创作的铜雕壁画作品

改革开放的40年,壁画艺术之所以繁荣,是开放的思维的成效,市场机遇的成效,不故步自封的成效,打破原有机制带来的成效。之后的10年,20年……一定也是这样的延续走势,才可以延续辉煌,共塑美好,这是毋庸置疑的。

二、铜雕壁画作为壁画艺术中的一个大项,从始至终就是在不断解决技术难题和创新完善。

新技术、新材料的融入壁画艺术,是几十年探索中,壁画艺术尤为凸显的一个大特征。过去我们了解的壁画,基本就是彩绘、石雕和马萨克等,之后,从美术院校到民间,都在这样的大形势下不断挖掘求新,于是涌现了大批“另类”材料用于其中。我们所专注的铜雕,就是其中一个大项。手工锻造铜雕,由于其刻画的精细、重量轻盈不给墙体带来承重的负担、材料的环保与可再利用等等优势,占有了壁画艺术领域的一大阵地。

在这个过程中,技术的革新和实验必然是重中之重,因为前无实例因循。在创作过程里,主要解决的是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型铜浮雕由于限于运输和搬运的原因,必须拼接,我们从最初原始的焊接,到之后的根据图形的拼接,实现了“无缝”画面观感;第二,锻造过程中的画面处理方式,我们首先提出了铜雕如同作画,绝不拘泥于一种工艺方法,而是必须根据题材和画面表现,在铜上“画”出细腻和个性的表达,将过去完全的工艺法变为绘画方式与思维角度;第三,铜材质的保养与翻新,也是我们率先做出的一系列规范的模式,从技术角度不断给予完善。

图片9

安建达为内蒙创作的铜雕壁画作品

图片10

安建达为老字号创作的铜雕壁画作品

改革开放的40年,不仅仅是经济的高速发展,也是文化与艺术体系的不断更新的过程,继承传统文化,借鉴外来思想,是壁画领域出现空前创作高潮的重要源头,一个伟大的时代,需要每个人的参与,艺术工作者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的奉献,就是优秀的作品。


编辑: 唐晓星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