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第十二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摄影家汪强

感恩农民 记录农民

日期:2019-01-07 16:29:38 来源:安徽省摄影家协会

资讯 >感恩农民 记录农民

W020181219100817607364

1979年,小岗生产队村头——旧面貌延续15年之久

W020181219100817608280

1982年,大包干农业生产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小岗人放开大步朝前走

W020181219100817607804

1996年,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为招商引资项目奠基

W020181219100817606451

2018年,小岗村民人人持有股权,由村民变为股东

一个多月来,摄影家汪强好忙,他早已从工作岗位退下了,却因着小岗村——这个与他的人生关联了40年之久的小村庄,来回奔波,几乎三天一趟。

“您都成了‘小岗村’的代言人了? ”听记者如此一说,汪强连连说“不” ,“我就是跟着小岗村的村民们一路走来” ,“我是记者,他们是农民,刚开始的时候彼此相处还有点隔阂,长期相识,我已然是他们自己人了,一个不分土地的村民,我就是一个小岗村的摄影志愿者。 ”

摄影当为时代服务

汪强因为用镜头关注小岗村40年变迁而成为全国闻名的摄影家,今年还喜获第十二届中国摄影金像奖。他拍摄的《战胜贫困的小岗人》 《讨饭庄的孩子》 《快乐的小岗人》 《退休后的严俊昌》 《严家父子两代书记》 《人民代表严宏昌》等图片,从侧面反映了小岗人的精神风貌。

“为什么会一直拍摄小岗村? ”“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小岗村? ”汪强曾经无数次回答过这样的问题。在他的心里,与小岗村就那样自然而然地走到一起了,如果要究其根本,还是和心底那份对农村的情感有深厚的关联。

“我从饥饿的年代过来,那个年代农村的贫穷呀,现在用语言都很难描述清楚。 ”上世纪70年代,汪强初中辍学,在安徽滁县地区的京剧团做布景、跑龙套,后来又到地区文工团做舞美置景。他跟着演出团体到处下乡演出。“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是破衣烂衫,房子很破,甚至连门都没有,也没有像样的床。在小岗村演出时,村民们哪怕饿着肚子,都带着满腔热忱观看演出。 ”汪强说:“演出团体的用餐,都是公社摊派到各家各户,集体供给。乡亲们自己吃的是烂菜糊糊,却会把自家养的鸡给演员们吃。 ”那种在饥饿、贫穷的年代仍然不熄灭的精神需求,让汪强至今为之感慨。

1975年前后,汪强常去小岗附近的小溪河、燃灯公社拍摄文化下乡以及凤阳花鼓女; 1979年又去小岗生产队附近公社检查乡村电影宣传工作,所以对小岗一带的乡村十分熟悉。1979年,他记录下了率先实行“包干到户”的18条汉子中的严立坤、严俊昌、严立学——他们站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交谈着,挥动的手势、眺望的眼神,透露出无畏的干劲。那时候的小岗村是安徽省出了名的讨饭村,汪强认为当年村民摁下“红手印” 、不顾生死的勇气,不是因为有多先进的思想,而是一份实实在在的对生存的渴求。1979年,当汪强再次来到小岗村时,惊讶地发现“这里的庄稼长势太茂盛了,而且村民们的精神面貌完全不一样了,家家户户都有粮食” 。

“我之前也喜欢拍摄文艺战士到农村送戏下乡、凤阳老花鼓女民间文化活动题材,那时小岗生产队没有名气,到1979年我才有意识地把镜头对准小岗。 ”汪强说,这个没有名的小村庄,因为丰收,开始被关注,但还是有很多关切的人非常茫然,疑惑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了”吗?汪强强烈的直觉引导着他:“我应该记录下来这里发生的一切,不管他们做的是对的还是错的。 ”他用镜头记录下一个个生活画面,没有“好与坏”的评价,只有客观呈现。蹲在田间的小岗人,也不害怕这位陌生的摄影人。“我当时就说:我们要放电影,过来看电影呀。他们看看我,我就随便拍了。 ”汪强感觉,当时的小岗村民还是有点忐忑的,因为大家不知道将来会怎样。

1980年以后,社会的大氛围一下子变了。这一年,汪强赶上《滁州报》复刊,成为了一名摄影记者。从那时起,他开始有意识地记录宣传小岗村的生活点滴,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 。上报的照片,都是要满足正面宣传的需求,拍摄大丰收、村民的喜悦、村庄新貌等内容。然而,汪强的底片里更多的却是当年无法发表的画面:国家粮库少,小岗人卖粮难;小岗人反对卖粮打白条等题材。

拍摄小岗村,汪强经历了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过程。成为摄影记者的他,接触到了更多的摄影观念和摄影技法,他也开始思考“小岗村该怎么拍” 。上世纪80年代,摄影人非常讲究摄影的艺术表达,诸如光影、构图等。汪强“随手拍”的小岗村纪实摄影看上去似乎太不讲究了。“我也尝试过艺术化地拍摄小岗村,但还是发现平实地记录瞬间就是摄影的本质,我记录小岗村的意义是让这些画面成为历史的存证。摄影还是要为时代服务的。 ”汪强说。

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到小岗村,从无路到有路,从靠两条腿到开汽车,汪强40年如一日风雨里来去。在今天看上去简单的一如既往的坚持,在汪强那里实际上也曾有过困惑,却没有放弃。他说:“我们要抱有一颗感恩的心,要感恩农民、关注农民、记录农民。 ”

“那个年代,很多人问我,你为什么不去拍黄山、拍花卉呀?既能拿奖,还能赚钱。 ”汪强说,“可是,我就想,我不能对身边的人和事视而不见呀——我应该去拍,因为我看到了中国农民走过的艰辛和苦难。 ”

他记录下了——1980年,家乡实行大包干后,逃荒的农民迈出了返乡的步伐,那些背着行囊、包着头巾的妇女长途跋涉,手中树枝做的拄棍支撑起她们疲惫的身体; 1981年,逃荒归来的小溪河公社农民在嘉山火车站等车回家生产劳动,大叔大婶们身穿满是补丁的厚棉服,很兴奋地在讨论着什么事情;1983年,粮食多了,国家粮库又少,粮食装不下,小岗村的农民用平板车满载着七八袋甚至更多的粮食,苦苦守候着;1984年,走出贫困、温饱有余的农民在踊跃参加一年一度的凤阳九华山传统庙会,农民们在商品交易会上选购家具提高生活质量,购买农业生产工具扩大再生产……

用镜头观察小岗村的过程中,汪强从一开始有意识记录一些重要节点或者大事件,到上世纪90年代后开始让镜头成为小岗村村民生活的一部分,更多地关心小岗村的人物命运、村民的精神状态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点滴。 “每家每户有什么事情就给我打电话,像谁家结婚了、生孩子、吵架了……我只要有时间,总会过来。 ”汪强说。

汪强主要选择记录小岗村18户人家中3户人家的命运——当年“摁红手印”的队长严俊昌、副队长严宏昌、会计严立学。在这3户人家中,他又重点追踪拍摄严宏昌家40年,记录他家的点点滴滴。汪强指着一张照片说:“你看,这是严宏昌的儿子。1983年的时候,他还是个毛头小子,现在已经是企业家了。 ”

如今的小岗村,家家户户都是小洋楼,有汽车,有的人家甚至有3辆汽车,和40年前相比简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而在汪强的照片里, 40年的变化一目了然。“小岗村的老朋友们看到自己过去的照片都不敢相信,都说怎么当年会这么土” ,汪强哈哈笑起来。

1998年的小岗村,又走在改革的浪尖上——在全国率先实行民主公选村委会主任。“村民徐家秀在外打工,没有拿到选票,当场提出抗议。 ”汪强记录下了这一激烈的场景,“这张照片反映出小岗村农民民主意识的觉醒。我记录这类场景比较多,这些镜头在今天看来,仍然是非常有意义的” 。

“摄影金像奖是对我的认可”

汪强40年深耕小岗村,拍摄的照片有上万张。一系列的展览,让他的名声越来越大。

1990年,“汪强说凤阳”摄影纪实展览在北京举办; 1998年底,“小岗大路”汪强摄影展在合肥举办; 2008年春,长三角媒体联盟主办了“汪强与小岗30年”专题展示会; 2008年底,安徽省委宣传部、省文联为汪强在安徽省博物馆举办了“小岗30年——汪强主题摄影展” ;2009年,汪强又受邀在人民大会堂展示了专题“小岗村严宏昌一家30年” 。

“很遗憾,那年发大水的时候,很多底片流失了,那些东西更加生动。我整理照片,也没有什么高标准,可以出画册就很好了。一本又一本,能够更加全面地记录这样一个典型又普通的村庄,我就很知足了。 ”汪强说。

在记者采访的时候,汪强已经获知自己获得第十二届中国摄影金像奖,他直言:“金像奖对我来说是一种鼓励和认可。 ”他说:“不断有人问我‘你拍小岗村那么多年,照片卖了多少钱呀? ’一言难尽,我觉得不需要解释什么。这些年拍摄,我自己投入了多少资金、时间和精力,没法计算。我做的一切,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好了。 ”

今天的汪强走进小岗村依然很寻常,村民们不会因为他获得中国摄影界的重要奖项而和他保持距离,大家最为关心的是“你给我们拍的照片带来了么” 。虽然数码相机、手机摄影已经非常普及,汪强仍然是全村人最惦记的摄影人。“我的相机还是比普通的数码相机、手机摄影好呀。 ”汪强笑着说。而实际上,汪强的拍摄所具有的不同寻常的意义早已在村民的心里播下了种子。

最近十年,随着中国的新农村建设进程,美丽的乡村在神州版图上如繁星闪烁。汪强说:“比小岗村更漂亮的乡村很多。不同的是,当年的小岗村如一声惊雷,今天的小岗村生生不息的是敢闯敢试的小岗精神。小岗村的村貌漂亮了,家家户户的房子都住不满,大家在物质上都富裕了。农民的意识变了,精神状态都很好,孩子们的教育也很好。 ”下一步,小岗村的发展朝哪里走呢?汪强认为,小岗村的村民更在乎的是新的精神追求,更多考虑的是小岗村下一代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超越前人。

如今,除了小岗村的村民们打电话找汪强外,他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全面记录小岗村的人和事了。在小岗村,汪强又有了一个新实践——尝试种植生产无农药化肥的菊花茶饮,他期盼着收成和上市,手捧着朵朵菊花,爱惜之情溢于言表。


编辑: 许可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