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安徽省徽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汪育殊

传承徽剧是我最重要的事

日期:2019-01-07 16:48:51 来源:中国艺术报

资讯 >传承徽剧是我最重要的事

W020181219105286700288

徽剧《抗倭将军戚继光》

汪育殊饰吕忠

他叫汪育殊,来自安徽省徽京剧院,是一名徽剧演员,2017年荣获第28届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奖” 。9岁从艺, 14岁进团,如今已有30余年艺龄的汪育殊,已拿到省内外诸多奖项。这些荣誉的背后,是练功房的汗水和各地奔波演出的辛劳,更重要的是使命意识的激励。

1987年从戏校毕业后,汪育殊被分配到安徽省徽剧团(2005年该徽剧团与安徽省京剧团合并为安徽省徽京剧院) 。 “当时因为工资低,也没什么演出任务,所以师兄弟们都很迷茫,很多人都在寻找另外的出路,另谋发展。 ”汪育殊回忆说。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两年多。1990年是徽班进京200周年,剧院把演员们集中起来创作了一台徽剧折子戏,到北京的演出获得了很大轰动。汪育殊对这件事印象深刻: “很多专家对于在安徽还保留着这么一支从事古老徽剧表演的专业团体,而且艺术水准还非常高,感到非常激动,呼吁要重点保护,回来以后省领导也给予了很大关心,给予了剧院全额工资的政策,我们一下子感到春天来了。 ”

社会各界的关注,调动起了演员们的积极性。他们每天练功、排戏,演出也比以往多了起来。但好景不长,短暂的“春天”并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剧团的命运。“大约在1993年左右,剧院又回到了原先的状态,很多同事纷纷离团去外面发展,每天练功房都是空荡荡的,我感觉又没了方向。 ”没有地方演出,那练功、排戏意义何在?汪育殊的脑海里时常围绕着这样的疑问。

如今回想起来,汪育殊坦言,那时还是年轻,不懂得什么叫责任,什么叫使命。经过多年的学习、演出,汪育殊由最初将徽剧表演视为糊口营生的工作,转变为自觉传承徽剧艺术的承担者。 “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不仅承载着几千年的文化精髓,更是一本中华历史变迁的活态教科书,需要有人为之付出,为之坚守,这也是历史赋予戏剧演员的责任与使命。 ”如何让徽剧更好地传承发展?汪育殊认为,一方面需要政府给予保护政策,另一方面需要当下的徽剧人积极培养接班人,这样才能使这个古老剧种薪火相传。

“从近几年演出来看,一些年轻观众和中小学生都对徽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我们‘戏曲进校园’和下基层惠民等演出取得的成效。 ”汪育殊说。安徽省文联每年定期组织一些演员到基层去演出、采风,汪育殊参加了很多次。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去皖南绩溪伏岭镇几所小学的活动。那里有徽剧童子班,看到很多稚嫩的小娃娃在学习传统艺术,他感到非常开心, “我也希望有更多的小学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这样对于传承戏曲艺术有很大的帮助” 。

改革开放的深入,为戏剧在当下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汪育殊直言,自己的成长应该感谢这个新时代,自己取得的成绩都归功于社会为自己提供的良好发展平台。 “我相信一句话,不要说命运没有给机会,要问问自己有没有准备好。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是金子始终会发光的。 ”汪育殊经常这样告诫年轻演员。

近年来,国际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安徽省徽京剧院也在戏剧国际化方面做了很多尝试。他们根据莎士比亚的名剧《麦克白》改编、创作了徽剧《惊魂记》。在此剧中,汪育殊饰演主人公“子胤” ,在人物塑造上,他采用了文戏武唱的方式。在表演时,他把人物内心世界用外化的表现形式演绎出来,并通过变脸、耍翎子、转台上的跌扑虎、高台的滑僵尸等技艺,演绎人物内心的矛盾。汪育殊说: “导演徐勤纳把这出戏编排得唱念做打样样精彩,服装和音乐也都具有浓烈的中国文化特色。这种东西方文化的有机结合,让西方观众在熟悉的故事里欣赏来自中国的传统艺术,让中国的观众通过传统的戏曲艺术来了解世界名著。 ”在中国剧协和安徽演艺集团的帮助下,安徽省徽京剧院沿着“一带一路” ,走访了保加利亚、格鲁吉亚等国家,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戏曲艺术带出国门,让世界人民通过文化艺术更多地了解中国。

回首多年走过的路,汪育殊说: “这些年不管外面的世界何等精彩,我一直坚守在这里,传承徽剧是我一生最重要的一件事,也是我的人生理想。用青春为之奋斗,我无怨无悔。 ”

编辑: 许可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