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记忆的真实——张宁皖南纸本实践解读

日期:2019-04-25 15:50:51 来源:卓克艺术网

资讯 >探寻记忆的真实——张宁皖南纸本实践解读

周军喜

张宁是我在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表现性绘画工作室高研班的同学。为了这次学习机会,入校之前,原本是国防科技大学老师的他,毅然辞去了工作,这件事让我对他印象深刻。在随后两年的学习时间里,我们一起先后多次远赴晋北、陕北及南疆等地考察写生,日渐相熟。他言语不多,但干活很卖力,画起画来更像一个疯子,在我眼中,他无疑是班上最努力的学生。考察期间,更喜欢独行自处的他,常常能够发掘一些我们不易察觉的东西,带给大家不一样的惊喜。从中,我能够感受到他那种与生俱来的艺术敏锐度和执拗独立的个性。

当他假期返回安徽老家沉寂一段时日之后,出人意料地拿出了一批极具特色又满载浓郁乡情的纸本作品。惊喜之余,我知道这正是那个笃定执着,用心画画的张宁。

张宁的这批皖南题材的纸上作品,并没有着眼于常见的青山绿水和徽派建筑。本地极富特色的地域建筑风格,一向是艺术家们表现的首选内容,如吴冠中笔下的粉墙黛瓦, 高脊飞檐,是一派迤逦明快的清新风格。而生于斯长于斯的张宁却反其道而行,他的作品回避外景,直接登堂入室,以一种近距离的视角,去体悟当地原住民日常而不为外人道也的室内场景,和光鲜肃穆的外部感觉形成强烈的反差,屋中的每个生活场景与角落,包括一只暖壶,一盏油灯,一把椅子,一张桌子,像一把把钥匙,开启了尘封多年的记忆,这记忆和生命有关,或悲或喜,或离或合!当那种貌似淡忘的记忆与情感被点燃,张宁用自己的方式去探寻,捕捉,建构,毁灭,重构,用一遍遍的纸和笔找寻记忆中的真实,平实的场景在他笔下变得充满情绪、饱含体验且富有生命力。因父母外出谋生,年幼的张宁曾经留守家中,我不知道那种经历带给他什么样的内心体验,或许正是强大的内心深处深埋一种对家的眷恋,和挥之不去的孤独。这样的画面让一个生于农村又远离农村的我内心生成一股股久违的刺痛感,并且猝不及防地陷入一种追忆。

这批作品从具体表达的主题看,张宁似乎在某种意义上选择了一种非常态的“窄门”。这种非常态一方面体现在他对特定生活的室内场景的选择性视角,一方面体现在他通过对揭示农村留守者生存现状的深刻反思,从而表达主题。与此同时,这种表达呈现出作者对年少时熟知环境的真实记忆,或许是他倾尽全力又毫无掩饰的种种朴拙而裸露的用心表达,让这些作品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个人体验,社会反思。

就表现方式而言,张宁并没有选择他娴熟的单一的水彩表现方式,而是在材料运用上非常多元,多种不同材料的相互运用与融合,让画面呈现出不同的视觉体验,这些视觉体验既有很强的书写性笔触,同时又保留一些涂抹的痕迹。作者通过斑驳而深沉的表现,让熟识的情感与绘画方式找到一个自己的契合点,从而呈现出一种既贴近现实又直刺内心甚至令人不愿直面的真实的表现方式。这种表现并不探寻俗世的美,而是试图传达真实记忆中五味杂陈的生活现状。

应该说,张宁这两年在艺术上的蜕变,除了他自身一贯的努力和执着之外,也得益于他在北京的求学。通过在表现性绘画工作室的学习,受到段正渠老师推崇的表现主义绘画的影响,张宁从原有偏重对现实的自然描摹,逐渐转向注重自身感受与内心的表达,以及个体生命对自然的互动,从而完成由负责于对象到对作品负责的一个转变!这种转变与段正渠老师带领下的陕北纸本考察是分不开的,南北方换位的体验让张宁打开了感知的触角,用心去感受到了陕北这片土地的苍茫,辽阔,贫瘠,苦难,抗争,向上与热情。一旦找到了这种记忆的情感表达作为支撑,当他再次回到家乡,没了以往的熟视无睹。

这让我想起绥德到米脂的路边空场上一对老人拨黑豆,近一个小时,老俩口彼此无言,却协同配合,偶尔费力的捻起掉落在地上的一两个豆子,是那样默默且无表情!让人感受的并不是收获的喜悦,更多的是埋在心底的苦难,或许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苦难如血液般流淌在每个人身上,这让我回想起陕北的酸曲,绝大多数不是欢快,而是心酸!这样恶劣的生存,造就一种积极不屈逆向生长的性格,人畜山树皆是如此。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描述了有这样性格的一群人。同样,段正渠老师不像多数人用绘画歌颂或表达主流意识形态,也不是关注地貌差异进行采风式表达,他是被这片土地深深的打动了,而最内核的是被这强烈的苦难和陕北人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不屈抗争的性格打动了,和路遥有很大的契合,让作品呈现出很强的人文关怀的气息。人也罢,物也罢,景也罢,皆是如此。这一点从张宁的皖南写生作品中也能强烈感受到。

张宁的画面让我们看到的并非一味的客观,现实事物在他的重新梳理和建构之下,呈现一种记忆的真实。正如埃莫所说:“摧毁图像,致其入死地,送其入坟墓,助其永长眠,而后可以浴火重生”。张宁的很多作品,运用大量的灰黑与少量的纯色对比,不断处理一个画面死亡与重生的焦灼,展现一个将要逝去的记忆努力存在的力量,虽然关注记忆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张宁试图通过繁琐凌乱的器物,加上略带粗野的色彩与笔触,还原一个熟知而日渐消逝的记忆,让我们在急促的现实生活中,放慢自己的脚步,回望与反思自己生命中至关重要却熟视无睹的部分。

他试图在写生作品中找寻新的变化与突破,不会被众人的质疑所迷惑,更不会被裹挟,我称之为“独立的视觉人格”。这与当年有人在展览上夸奖凡高,他扭头便跑,老实可爱,道理一样!张宁是一个具有独立视觉品格的艺术家,他并没有选择一种迎合普世的颂扬与赞美的表达方式,而是选择带有独特视觉反思的角度去表达自己,这在某种意义上是极“危险”也是最可贵的,这无疑需要艺术家有极大的勇气。

“先费两刀纸”。张宁用行动去阐释空谈莫如实践,勤而多画,勤而多思,不流于惯性和套路,打开感知的触角,探寻记忆的真实。


编辑: 唐晓星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