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唐大柱

日期:2019-06-10 17:16:00 来源:卓克艺术网

资讯 >品味唐大柱

文/刘学峰

唐大柱,一个普通的名字,其人其画看上去亦很普通。然而,就是这么普通的唐大柱,却值得细细地品味。
  文学创作中有一个说法:主题隐藏得越深越好。绘画亦如此。唐大柱的画作,主题或者说是立意,就深深地隐藏在笔墨和意象当中,需要读者细细体味,慢慢探寻。
一、笔墨有道
九世纪的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画以载道"的观点,认为绘画有"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的功能。这"功能说"本身没有错,需要讨论的是"道"。本来世界的"道"只有一个,可是,因立场、思想的不同,对道的理解和阐释就各不相同,从而导致画作中体现出来的道的具体内容丰富多彩。也许,在米芾的色调里,道就是一种自我;在郑板桥的笔墨中,道就是一种责任。
那么,在唐大柱的画作里,道,又是什么呢?     要发现唐作中的道并非易事。首先,大柱的画是简淡的,笔墨和构图多采用元末隐居山水风格,不取流行画家们更具有视觉吸引力的笔墨与色彩,以及更具戏剧张力的造型与构图等技艺,而是采王维之简淡为己用,以寄托情怀。其次,大柱的画是平静的,曲直长短的线条和浓淡润涩的色彩,似乎在刻意回避那些喧嚣与浮躁。
然而,当你经过初观、细读、揣摩、玩味之后,便有每进一步就有新发现的感觉。简淡中的细谨,平静中的灵动,结合得如此巧妙、如此完美,那种朦胧而清晰、切近而渺远的禅意,不正是那若隐若现的道么?这种道完全隐藏在笔墨与意象当中,平淡中包含着趣味和韵味,品之,余味无穷。
不仅如此。
二、物我交融      

从传统的角度看,花鸟画和山水画一样地自成一格,《宣和画谱》还从功能方面做了界说:花鸟画是通过审美愉悦,"粉饰大化,文明天下,所以观众目而协和气焉,岂无补于世哉",意即花鸟画的创作虽然在教化方面有所弱化,却能以美的形象给观众以审美愉悦。大柱的花鸟画,多写花草昆虫,这一题材却能在审美意趣、笔墨韵味上与荆浩、李成、黄公望、王蒙之山水画同流同脉。荆、王诸人身处动荡环境而胸怀热烈,创作上却绝不怨天尤人,而是选择了高蹈隐遁的方式,通过沈静平淡的山水笔墨寄托情怀。大柱的此类作品,构图简单,笔墨轻淡,看上去画意似乎是一目了然。可是,仔细品咋,平静的画面上,螳螂、瓢虫、青蛙却是站立着的,灵动与期望引人遐思。这,便是所谓的物我交融吧。
观大柱画,似入暮夜空,乍望去只是几颗散落的星星,细细观看却是珠玑错落,而且,越看越是层次丰富、发现无边。

作者:刘学峰

大学读中文,研究生师从朱瑞熙先生专攻宋史。曾执教中学、大学,现为机关公务员。撰写、发表文学、史学学术文章数十篇。



编辑: 唐晓星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