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艺术史中,欧洲古典油画是其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从古希腊时期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再到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油画创作无论是技法、材料还是观念都达到了成熟和巅峰。今天(10月25日)—由安戴克斯欧洲艺术主办的“西韵东渐——欧洲百年油画大师展”(Western Charm Meeting the East
the Exhibition of Western Oil Painting Masters of the Centuries)在浙江赛丽美术馆开幕。展览展示40余幅老油画及2件青铜雕塑作品,以最近的距离与观者对话。
它们穿越百年,远渡重洋,秉承了大师展一贯的人文主义和古典主义风格,题材上既有田园风光、海天之间、城市一隅的风景画;亦有风物人情、市井百态的人物肖像。较为全面地展示了18世纪到20世纪这一阶段欧洲油画艺术创作面貌,以及画家生活状态和审美趣味。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1月6日。
前言
AndyWang
17世纪,西洋传教士将油画技法带入中国宫廷,20世纪初,留学法国的习画人把油画创作带回中国,至此之后,西方油画进入国人视野。在这之后的百余年时间里,普罗大众对油画的认知和解读大多通过博物馆、教科书等,那些如雷贯耳的画家名字无论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巨擘还是近现代的鬼才,无不让人觉得遥不可及,高山仰止。
约翰·布雷特《驶离暴风雨夜》布面油画 61×122cm
腓特烈·威廉·迈耶 《海岸之夜》 布面油画 61×102cm
而欧洲油画在西方起到的作用却颇为实际——宗教思想传播,为贵胄富贾传神,为楼堂馆宇装点,美育传承。在那些灿若星河的油画作品背后是一众名不见经传的西方古典油画大师,比起屈指可数,登堂入室的翘楚,更多的大师及其作品是以日常的、平和的姿态呈现在西方艺术氛围中。当然,平和的是姿态,严谨的是技法。西方油画无论是构图、色彩、光影还是笔触都严格按照某种逻辑与秩序。古典主义尤其注重绘画的技巧、耐心与创作沉淀,因此画家作品产量不多,弥足珍贵。
2020年,是“安戴克斯欧洲艺术”将欧洲百年油画带到中国的第四个年头。相较于只可远观的世界名画,这40余幅作品以最近的距离与观者对话。它们穿越百年,远渡重洋,秉承了大师展一贯的人文主义和古典主义风格,题材上既有田园风光、海天之间、城市一隅的风景画;亦有风物人情、市井百态的人物肖像。较为全面地展示了18世纪到20世纪这一阶段欧洲油画艺术创作面貌,以及画家生活状态和审美趣味。
西韵东渐——欧洲百年油画大师展
部分精选作品:
奥利弗•克莱尔《花卉与水果静物》 布面油画 40×36cm
盖恩尼《休憩的女子》 布面油画 90×60cm
基利·霍尔斯韦尔《东盎格鲁沼泽》 布面油画 34×60cm
阿蒂利奥·西莫内蒂 《曼陀林课》 布面油画 37×50cm
乔瑟比·马佐里尼 《母与子》 木板油画 100×75cm
詹姆斯·多卡蒂 《高地的河》 布面油画 71×91cm
罗伯特·沃克·麦克白 《花房姑娘》 布面油画 61×46cm
史皮纳·万诺特利 《高歌》木板油画 70×6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