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古·明清瓷器珍赏 | 崇正2020秋拍

日期:2020-12-31 11:25:48 来源:广东崇正

拍卖 >汲古·明清瓷器珍赏 | 崇正2020秋拍


广东崇正2020年秋季拍卖会

预展时间丨2021年1月5-6日

拍卖时间丨2021年1月6日(16:30)-1月7日

展拍地点丨广州东方宾馆会展中心(广州市流花路120号)

 支持现场竞投、电话委托竞投、崇正在线网络同步拍 

详情请询:020-83344380、83394856   

电话委托:13929579713

网拍客服:18819155972




咸丰帝即位后为厉行节约,削减官窑瓷器生产数量和品种。据《内务府档案》记载,咸丰元年时钦命九江关兼管窑务,传旨烧制过一些圆琢器,咸丰二年又补烧一些,咸丰五年以后御窑厂基本毁于战乱,因而咸丰官窑瓷器传世者极为少见。咸丰官窑生产于清朝风雨飘摇之时,但其制作上并无草率之感,造型端庄沉稳,纹饰精细严谨,颇受方家好评。


1630


清咸丰 青花八卦云鹤纹碗
“大清咸丰年制”青花六字二行楷书款
来源:国营文物商店旧藏
H: 6.5 cm; D: 13.5 cm
RMB: 60,000-90,000

 

 

矾红地留白技法始於清雍正时期,是清代官窯的独特品种,亦称盖雪红。清末陈浏在其所著《匋雅》中解释道:“涂以抹红之釉而虚其中若为空白者,又似乎阴文之花纹,谓之盖雪。”

此碗沿袭旧制,底落“大清咸丰年製”楷书款,不为多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631


清咸丰 珊瑚红留白竹纹碗一对

“大清咸丰年制”青花六字二行楷书款

D: 11.8 cm; H: 5.5 cm

RMB: 80,000-150,000

 

 

绿彩龙盘为清代传统官窑,惟咸丰官窑绿龙盘最为珍罕。咸丰五年后,太平军席卷江西,御窑厂停烧。故咸丰御窑烧造时间很短,很多又毁于运输途中之战火,存世产品稀有。所绘龙纹,双角向后,龙须卷曲,张牙舞爪,龙体健美,极富神采,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


1632


清咸丰 白釉绿彩暗刻海水龙纹盘
“大清咸丰年制”青花六字二行楷书款
来源:原北京市文物公司旧藏
记录:2004年北京翰海秋季拍卖会LOT.2623
2016年北京翰海春季拍卖会LOT.2849, 成交价172,500元
D: 18.2 cm
RMB: 60,000-90,000
 
 
“万花献瑞”膳碗,为寻常赏花所用。寻常赏花意味着四季赏花之时均可用此式,看似无固定节令,却要适合不同时令赏花之用,故所绘各类四季花卉十分丰富,枝繁叶茂,妍丽婀娜,雅致宜人。而所绘灵芝、卍字飘带等纹饰则取“万花献瑞”之主题,匠心独具,可谓将圣意体现到极致,不由赞叹设计之巧妙。

 

1643


清道光 内青花外黄地轧道粉彩万花献瑞图膳碗
“大清道光年制”青花六字三行篆书款
D: 14.7 cm; H: 6.5 cm
RMB: 30,000-50,000



 

据《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记载,乾隆八年(1743)始创轧道粉彩开光时令膳碗,内外壁分别以青花和粉彩描绘应景纹饰,其中端午节用艾叶灵符图,即为拍品品种之起源。

拍品与上海博物馆藏品品种相同,内壁饰青花折枝花果,碗心绘花篮;外壁以胭脂紫釉轧道卷草为地,上饰粉彩西洋花卉,四个圆形开光内绘寿桃、枇杷、石榴、蜀葵、芙蓉等四季花果,均搭配代表端午节的菖蒲和灵符。构图繁密,设色富贵华丽。


1644


清道光 内青花外胭脂红地粉彩艾叶灵符图膳碗
“大清道光年制”青花六字三行篆书款
D: 14.7 cm; H: 6.6 cm
RMB: 60,000-90,000



 

清朝沿袭明代饮酒的习俗,故此种小杯为当时较为重要之酒器。且集四个朝代为一组,殊为难得。这组杯、盘内壁施白釉,口沿及器底皆有描双圈一周。外壁绘矾红彩云龙戏珠图案,下以饰海浪波涛,二龙神采奕奕地奔走于火焰间,绘工细腻而娴熟,毫无犹豫及随意之笔,于细节处彰显御窑风范。本组釉色纯美,外壁红白二色对比鲜明,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绘工、刻工均无可挑剔,其华贵的宫廷气息扑面而来。如此色彩艳丽的精细之作,当甚为清帝所喜。

据《清档》记载:“雍正七年四月三十日,郎中海望持出成窑宝烧红龙白碗一件、酒圆一件。奉旨将此二件交年希尧照样烧造。”成窑宝烧红龙酒圆于今日可见传世品及考古出土品中暂未见到,然景德镇御窑厂曾出土一例明成化白釉绿彩云龙纹杯与本品在纹饰及器形上极为相近,可视作本组之粉本。


1646


清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矾红彩云龙戏珠纹杯(四只)
“大清咸丰年制”、“大清同治年制”、“大清光绪年制”、“大清宣统年制”青花六字二行楷书款
来源:国营文物商店旧藏
RMB: 120,000-180,000



 

1650


清嘉庆 青花海水龙纹盘
“大清嘉庆年制”青花六字三行篆书款
出版:《岭南私家藏珍》岭南美术出版社,2010,图版113
来源:原国营文物商店旧藏
D: 17.5 cm; H: 3.2 cm
RMB: 80,000-150,000

 


赏瓶创烧于清雍正时期,为清代宫廷的经典陈设器,因也兼赏赐之用,故名。据雍正八年《清档》记载:“十月三十日,海望奉旨……将赏用瓷瓶亦画样呈览,交年希尧烧造些来……”,或为此品种器之烧造记录。


1651


清嘉庆 青花缠枝莲纹赏瓶
“大清嘉庆年制”青花六字三行篆书款
H: 37 cm
RMB: 500,000-800,000

 


雍乾之际,清朝皇室格外推崇永宣青花器,御窑厂多次承命摹制。其中,天球瓶作为经典的永宣器类得到广泛的摹制和创新,成为清代官窑瓷器中的尊贵品种。这种摹制亦见于清档记载,如乾隆三年六月二十五日御窑厂奉旨烧制一大批摹古瓷器,其中就有“宣窑放大天球瓶一件”、“宣窑放大青龙天球瓶一件”等名目。另外,为求与古暗合,雍乾二帝常指示所仿瓷器不具年款,本品当为此类器物。


1695


清乾隆 仿永乐青花缠枝莲纹天球瓶(带座)
来源:日本私人藏家旧藏
H: 51 cm
RMB: 90,000-150,000


 

 

1696


清乾隆 斗彩绿龙纹罐
“大清乾隆年制”青花六字三行篆书款
H: 20 cm
RMB: 50,000-80,000

 


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清档•记事杂录》记载雍正七年“八月十七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月十四日郎中海望持出碎霁红磁盘边五块。奉旨:此釉水甚厚,新烧的甚薄,不知是何原故,尔将此破磁发给年希尧去,着伊照此破磁釉水烧造,钦此。”上述文献记载了雍正皇帝对于祭红釉器烧造的关注,是统治者间接控制瓷器生产的体现。在如此严密的兼管之下,雍正一朝的祭红釉器便显得尤为出众,加之这一时期小器又为历代收藏的重点,故而本品之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颇高。


1701


清雍正 霁红釉水呈
“大清雍正年制”青花双圈六字三行楷书款
H: 5.5 cm
RMB: 80,000-150,000

 

 

天蓝釉是明早期仿宋汝窑釉色而创烧的高温釉,清康熙时恢复烧制,技术已臻成熟,至雍正朝釉色更趋匀净隽雅,成为名贵的单色釉品种。目前所见技术较为成熟的天蓝釉器物出现于清代康熙时期,烧造时间主要集中于康雍乾三朝,其后渐趋断绝,且其数量极少,相比其他颜色釉可称凤毛麟角。存世所见天蓝釉盘有两种式样,一类内施白釉,外施天蓝釉,底落双圈款;另一类内外均施天蓝釉,底落双方框款;均极为名贵,拍品则属后者。


1703


清雍正 天蓝釉盘一对
D: 8.4 cm; H: 2.4 cm
RMB: 90,000-150,000

 

 

此种技法为承袭自永宣御窑,所饰铜红釉,或夹施于透明釉层之间,异于常见之釉下铜红彩绘技艺。此件高足碗保存良好,堪称雍正釉里红器珍品,尤为珍贵。雍正一朝历时虽短,然御窑烧造成却成就斐然,所出御瓷以清新雅致见长,品质精绝。养心殿造办处史料博辑中有载:“雍正六年,太监海望传旨:着选宫内宣德三鱼器,鲜红者照样烧造盘碗若干。”


1704


清雍正 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
“大清雍正年制”青花六字楷书款
H: 12 cm; D: 15.3 cm
RMB: 90,000-150,000

 


雍窑斗彩素以彩料清雅,绘工精巧而冠绝一时,正如《饮流斋说瓷》所评:“(斗彩)康雍至精,若人物、若花卉、若鸟兽,均异采发越、清雅可爱……足为清供雅品,弥可宝贵也。” 此时御窑厂之斗彩瓷作,不但以仿明成化斗彩为能事,而且积极借鉴西方“巴洛克”、“洛可可”艺术风格的绘画手法和纹样,本盘即为一例。


1710


清雍正 青花并蒂花纹盘
“大清雍正年制”青花双圈六字二行楷书款
来源:国营文物商店旧藏
D: 15.7 cm; H: 3.5 cm
RMB: 150,000-200,000



 

鸳鸯为瓷器装饰的典型纹样之一。古人视鸳鸯为爱情的象征,《古今注》说鸳鸯为“鸟类,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必思而死,故曰匹鸟”。瓷器装饰中的鸳鸯皆成双成对,且多与莲池相配,故称鸳鸯戏莲纹、鸳鸯卧莲纹、莲池鸳鸯纹等。宋代定窑、磁州窑等窑烧造的器物上就已开始采用鸳鸯纹。元代的青花瓷、明清两代的青花瓷、斗彩瓷、五彩瓷等瓷器上均常见鸳鸯纹饰。


1711


清雍正 斗彩荷塘鸳鸯纹卧足盘
“大清雍正年制”青花双圈六字二行楷书款
来源:北京拍卖会2016年秋季拍卖会LOT. 858
D: 12.5 cm; H: 4 cm
RMB: 150,000-250,000



 

罗浮勋爵是二十世纪中叶英国最具影响力的第二代中国古董艺术收藏家之一,他的藏品一般都来自当时已闻名于世的收藏。罗浮勋爵当时在伦敦的居所距Bluett and Sons和John Sparks仅几步之遥,他于1944年11月30日第一次购得了自己心仪的藏品,随后陆续收购了共计400余件的中国古董艺术品。在罗浮勋爵逝世后,Bluett and Sons曾为其遗产中的中国艺术品估价,后在1971至1973年间陆续出售。


1722


明万历或宣德 青釉暗刻花卉纹花口盘
“大明宣德年制”青花六字二行楷书款
来源:肯里夫勋爵(Lord Cunliffe)夫妇旧藏
展览:伦敦东方陶瓷学会1947-1948年展览,第3号
著录:伦敦东方陶瓷学会1947-1948年展览,第3号
D: 9 cm; H: 3 cm
RMB: 80,000-150,000



 

鸡缸杯以成化斗彩最负盛名,据记载明万历时期已“成杯一双,值钱十万”,可见其名贵难求,是以清代康、雍、乾三朝均有仿制,故宫博物院藏有数件康熙仿成化斗彩鸡缸杯,其所署款识除本朝年款外,尚有“大明成化年制”、“自怡堂玩”等款,此杯即为康熙御窑仿成化斗彩鸡缸杯。后仿品多为斗彩,此青花五彩鸡缸杯殊为罕见。此器杯体小巧,轮廓线柔韧,设色巧妙,当为康熙御窑仿成化斗彩鸡缸杯之精品,不为多见。从晚明开始,成化官窑声誉日隆,甚至超过了宣德。斗彩鸡缸杯的身价也与日俱增。明万历《神宗实录》记载“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清代康熙时期,成化斗彩鸡缸杯更极受推崇。当时程哲《蓉槎蠡说》、刘廷几《在园杂记》、孙承泽《砚山斋杂记》、高士奇《高江村集》等笔记内皆有记述,其中高士其更作《成窑鸡缸歌》赞咏。在此社会风气影响下,以景德镇御窑厂督窑官郎廷极督烧的郎窑鸡缸杯名重一时,刘廷几评论云:“瓷器之在国朝洵足凌驾成、宣。”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此品种,可为参考。


1743


清康熙 青花五彩鸡缸杯
“大明成化年制”青花六字两行楷书款
来源:国营文物商店旧藏
D: 7 cm; H: 3.2 cm
RMB: 300,000-500,000



请将手机横屏看图

 

 

万历时期,景德镇御窑所用进口回青料的用法与嘉靖时期相同,即回青与石青配合使用。另外此时也开始大量使用国产钴土矿。据《明实录•神宗实录》卷三百零一载:“万历二十四年八月癸未,……御用回青系西域回夷大小进贡,买之甚难。因命甘肃巡抚田东设法召买进,以应烧造急用,不许迟误。”可见万历中期,景德镇御窑所用回青已近告竭。由此判断,本品当属万历早期御窑之物,仍在使用当时已日趋珍贵的回青料。

明嘉万时期皇帝笃信道教,故道教题材于明晚期流行一时。此尊以道家色彩浓厚的松鹤八卦纹即为一证,具有强烈的祈福、祈寿之意味。“鹤寿千岁,以报其游”,在古代,鹤被公认为一等文禽,用鹤纹间以云饰,具有延年益寿之寓意。


1757


明万历 青花八卦云鹤纹出戟尊(带座)
“大明万历年制”青花六字二行楷书款
H: 21.8 cm
RMB: 100,000-200,000


 

 
明代万历时期,国力衰退,政治腐败,统治者穷奢极侈,加上连年的灾荒、战乱,使得这一时期的制瓷业呈现粗糙与精细并存,量多而财力不能及的矛盾局面。然而皇室的大量需求还是促进了万历五彩发展达到鼎盛。其数量多,质量精,堪称空前。这种庭院婴戏图是自宋代世俗文化兴起以来一直流行的艺术题材之一。婴戏图是明清瓷器装饰纹样之一。因画面以儿童游戏为主题,故称婴戏图,是当时人们对多子多福美好愿望的一种体现。婴戏图始于唐朝长沙窑瓷器,而盛于明清,特别是到了明中后期,婴戏图开始流行,画面也比以前更加丰富多彩,由于明代早期受青花料的限制,人物图案不易刻画,而从明中期开始,青花料有了更换,变得易于刻画图案的细微之处,从而推动了婴戏等纹饰的发展。绘画技巧普遍提高,画面的层次感增强。在人物的画法上,或双勾填染或淡描线绘,童子的后脑突出,身体修长,上衣和下裤完全用青花的色彩来区分。


1758


明万历 青花婴戏龙凤纹盖盒
“大明万历年制”青花双框楷书款
来源:伦敦佳士得2009年11月3日LOT.295
D: 23 cm; H: 9.5 cm
RMB: 500,000-800,000



编辑: 唐晓星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055321958、18955186978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