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古代作品暨明清信札手迹部分精赏

日期:2021-01-13 14:07:02 来源:西泠拍卖

拍卖 >中国书画古代作品暨明清信札手迹部分精赏



1月15日 A厅 

13:00 中国书画古代作品暨明清信札手迹专场





2020西泠秋拍

文征明(1470~1559)  雨过寒原图

设色纸本  立轴

说明:王三锡、张学良、张群鉴藏。

按语:此作约为文征明在七十岁后所作。款识书法上加入了晋唐之法,质朴成熟。其晚年的行书,突破了早年结字细弱,提按变化少,甚至放弃了提按的写法。连笔处纤弱不生涩等弊病,笔触日渐成熟,运笔沉著稳健。款识齐平靠向上画心,也符合当时的行文款识习惯。画面上钤有晚年悟言室印,更能说明此作为其晚年作品。将其晚年无心魏阙、放逸山水间的舒畅心情表露无遗。文征明绘画题材丰富,尤精山水,而此时文嘉和陆治作为其学生,分别获其树木和山石画法之精髓。该作由王三锡、张学良、张群鉴藏,来源可靠,为文征明晚年佳作。

129.5×46.5cm


2020西泠秋拍

仇英(1482~1559)、文伯仁(1502~1575)绘、文嘉(1501~1583)题  柳荫倦绣图

水墨纸本  立轴

说明:仇英、文伯仁合作,文嘉题款。余集、刘锡嘏题跋,跋中上款人“暎山”应即为清代著名藏书家查莹。吴湖帆旧藏并题签,溥儒题签。

委托人家属直接得自吴湖帆本人。

按语:本作应为目前所见仇英、文嘉、文伯仁合作孤品。拍品上钤有吴湖帆四处藏印并题签真迹,可见吴湖帆对于此作之重视。

溥心畬以擅白描人物著称,题签鉴定此画为真迹。此画可能为其画法来源之一。

67.5×35.5cm


2020西泠秋拍

吴宽上款,李东阳、王鏊、赵宽、毛澂、陈璚等唱和,张纯修补画、翁方纲等跋 吴宽宅园玉延亭图卷

水墨纸本  手卷

出版:1. 《书画鉴定100讲》P29,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年。

著录:2. 《半江赵先生文集》卷一,赵宽撰,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赵榆刻本。

3. 《朱卧庵藏书画目》,朱之赤撰,清代写本。

4. 《明史拟稿》卷一,吴宽赵宽条,尤侗撰,清康熙刻本

5. 《宸垣识略》,吴长元辑,清乾隆刻本。

6.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四十五,于敏中编著,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 《制义科锁记》卷二,同乡条,李调元撰,清乾隆四十三年雨村书屋刻本。

8. 《光绪顺天府志京师志十三》坊巷上,周家楣、缪荃孙编纂,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

9. 《京师坊巷志稿》卷上,清朱一新著,清光绪年间。

10. 《燕都丛考》p202,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年。

11. 《中国园林史》p164,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年。

12. 《燕都览古诗话》p136,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13. 《北京市志稿8宗教志名迹志》p513,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

14. 《故宫博物院十年论文选1995-2004》p666,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

15. 《历代词赋总汇明代卷第6册》p3575,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

说明:吴宽上款。

李东阳题引首及跋。

赵宽、毛澂、陆容、施文显、胡超、朱文、李杰、江澜、王鏊、陈璚、周庚、翁方纲共十三人题跋。

朱之赤、张纯修、彭冠生、谢佩真、龚玄稚旧藏。

裱内存明末清初朱之赤装裱。

按语:玉延亭为吴宽京师宅园中一景,曾为吴宽邀约文人举行雅集的重要场所。玉延亭在成化中于亦乐园内重构,时有沈周作玉延亭图,至清代张纯修时,惜图已佚,只剩引首及众人唱和。故张纯修以沈周遗意作画,补在引首。

本卷除张纯修和翁方纲外,其余唱和均为吴宽上款,且唱和者与吴宽联系密切,有其门生,亲友和医生。其中王鏊、李东阳是文人巨擘,陈璚为吴宽莫逆、赵宽为吴款弟子、毛澂为弘治六年状元、陆容称“娄东三凤”,另有施文显、胡超、李杰、江澜、周庚、朱文甚至是吴宽的私人医生的题跋。

本卷后有翁方纲长跋,据史料节录出唱和丢失的部分。朱之赤、张纯修、彭冠生、谢佩真、龚玄稚旧藏。画心内尚存明代装裱,赵宽赋用拱花笺,陆容用蜡砑砑光笺,陈璚、周庚、赵宽等人用砑花笺,由朱之赤骑缝章可知,至少不晚于明末。

毛澂与赵宽的书法《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中仅收一件,且《玉延亭赋》被收入《赵半江先生集》中置之卷一的首篇,本作对于赵宽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毛澂的《重修玉延亭记》也著录在《毛文简公集》中。卷后翁方纲仿吴宽手迹是我们目前能见到的翁方纲最早的书法之一。李东阳篆书尚存不多,各大博物馆共计数件,就引首篆书“玉延亭”而言,从写法上看,可能是当时为了刻匾。

从翁方纲题跋可知,本卷曾作为一手材料由时任编修朱筠(竹君)录入钦定《日下旧闻考》,指出《春明梦余录》与朱彝尊原书将玉延亭、海月庵位置定为皇城之西为不实传闻。此举改写了之后北京志史和建筑史中造园的考订。因此不仅在艺术史,在园林史上也是重要事件。

画心:120×24.5cm  引首:72×24cm  题跋:85.5×22cm  120×24.5cm  179×22.5cm  140×22cm  199×22.5cm  24.5×184cm



毛澄为弘治六年(1493)癸丑状元。

引首原款题为辛丑,后改为甲辰,可见毛澄此书最初于三年前之辛丑已写成。


明末清初以后,沈周原图,吴宽原跋佚失,至清中期张纯修临补沈周原画、翁方钢临补吴宽原跋。


赵宽出吴宽之门,此篇《玉延亭赋》为明嘉靖四十年(1561)赵榆刻本《 半江赵先生文集》的首篇赵氏跋文书于一整张的笺纸之上,中段有大量拱花暗纹。


陆容,施文显、胡超、朱文、李杰、江澜、王鏊、陈璚、周庚等皆与吴宽交好,时常雅聚,诗词唱和,其中陈璚跋文中存有朱之赤接缝章,由此可知此卷仍存明末清初装裱。


李东阳跋文此前可能裱于卷首,常被展卷观赏,故品项不佳,但从纸张暗纹来看,前后一致。


《宸垣识略》,吴长元辑,清乾隆刻本。


《朱卧庵藏书画目》,朱之赤撰,清代写本。


《 半江赵先生文集》卷一,赵宽撰,明嘉靖四十年 (1561 年 ) 赵榆刻本。


《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四十五,于敏中编著,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局部)

2020西泠秋拍

姚绶(1422~1495)  春山扁舟图

水墨纸本  立轴

出版:1.《中国绘画总合图录》第二卷P105,图S13-032,东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

2.《中国绘画总合图录·续编》第一卷P269,图A56-009,东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3.《故宫博物院院刊》P29,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第4期。

说明:项元汴、盛龙升鉴藏。他们都与画家同为嘉兴名士,其中盛龙升与另一位同乡李日华交好。

按语:在中国文人画史上,姚绶对吴门风格的兴起举足轻重,因为他是最早复兴元代文人画风格的重要画家,比如这件是仿嘉兴老乡吴镇的《春酒放舟图》,这种吴镇风格直接影响了他的后辈沈周,进而明四家才成为可能。

《春酒放舟图》中,项元汴钤有四方印之多,可见作为明代著名收藏家的项氏非常喜欢这件作品。项元汴的收藏是吴门画家广泛学习的范本,由此推论,文征明曾过目过此作。

值得一提地是,《春酒放舟图》对嘉兴而言,还有一层意义。在项元汴之前,嘉兴藏家盛龙升收藏过此作品,盛氏是嘉兴另一位伟大鉴赏家李日华的朋友,所以画面上所有的人都和嘉兴有关,包括画家的仿作对象吴镇。

62×35.5cm 


出版物



(局部)

2020西泠秋拍

王 翚(1632~1717)画,众友人唱和 为弟子顾荇文作碧梧村庄图

设色纸本  手卷

1684年作

出版:1. 《中国文物集珍—敏求精舍银禧纪念展览》P220-221,香港艺术馆,1985年。

2. 《清初六家与吴历》P272-273,Urban Council,1986年。

3. 《中国绘画总合图录续编》第二卷P44-45,S1-015,东京大学出版会,1998年。

4. 《聚墨留香—攻玉山房藏中国古代书画》P38-39,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2004年。

5. 《四王山水画集》P68-73,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年。

著录:6. 《古缘萃录》卷九P1,清邵松年著。此作品在《古缘萃录》卷九列为首件作品,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石印本。

7. 《清画家诗史》第三册丙上四,清李浚之著,中国书店,民国十九年(1930年)。

8. 《历代著录画目》P66,人民美术出版社,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

9. 《清初六大画家》P50,世界书局,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

10. 《改订历代流传绘画编年表》P180,徐邦达著,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

11. 《一代画圣王石谷纪念馆》P59,上海文化出版社,2009年。

展览:12. “中国文物集珍:敏求精舍银禧纪念展”,香港艺术馆,1985年10月至1986年1月。

13. “聚墨留香——攻玉山房藏中国古代书画展”,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2004年3月至6月。

按语: 此卷是王翚为其早年弟子顾荇文所作。顾荇文为元代名士顾瑛后裔,当时被目 为“江南才子”,尝住苏州虎丘,所居名“碧梧村庄”,此画即为王翚特为顾荇文所作斋号图。卷上顾荇文收藏印“顾荇文秘玩”与上海博物馆王翚为顾荇文作《传灯图》一致,此为此拍品鉴藏铁证。

此作在邵松年《古缘萃录》卷九中列为首件,即为首件清代藏品,可见其位置之重要。据《古缘萃录》载:“康熙庚申(1680年)九月至十月,石谷、寿平、笪重光以及石谷弟子杨晋和顾荇文合作绢本山水册,赠给愚一道兄;康熙二十三年甲子(1685年)中秋,石谷客秦淮水槛,为其高足顾荇文写《碧梧村庄图》。”查王翚年谱,此时王翚在南京吴开治家里避暑,因此王翚于中秋月圆之时,客居异地,为弟子忆写他人故乡居所,别有一番意义。

此卷难得之处在于画后唱和均与王翚同时代,且同为顾荇文上款,唱和之人亦是王翚友人、众弟子, 有陈启贞、许朝元、周而衍、黄泰来、宗元鼎、许承家、范荃、张韵、涂酉、桑豸、闵崧、叶舒颖、朱虹等十三人。题跋者之间关系如:周而衍是王翚和恽寿平的朋友,平时多有交往。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王翚《仿古山水四段》卷题跋中记载,康熙十二年(1673年),王翚往润州赴笪重光约之前,与恽寿平、周而衍一起聚于宜兴史鉴宗(绳远)家。王翚《仿古山水四段》卷上也有周而衍的题跋。黄泰来为另一题跋者宗元鼎婿,王翚好友黄云次子。黄泰来承家学,曾陪同孔尚任到兴化,拜访过李兰、李沂及王仲儒、王熹儒等清初诗画名人。宗元鼎为王翚故交王士祯弟子。

唱和之后又有罗天池、杨庆麟、邵松年三位清代鉴藏家题跋。存许汉卿装裱并题签,附跋文另纸一页。

画心:132×26.5cm  题跋:336×27cm  52×29cm


《古缘萃录》第九卷,邵松年辑,光绪甲辰(1903年)石兰室石印。

此作品在《古缘萃录》卷九列为首件作品,即为首件清代作品。


   

《清画家诗史》第三册丙上四,清李浚之着,中国书店,民国十九年(1930 年)


出版及著录封面


2020西泠秋拍

王 翚(1632~1717) 松风涧响图

设色绢本 立轴

说明:吴湖帆题诗堂,孙儆、高吹万、缪谷瑛等题跋。俞吟秋旧藏并题签及题跋。

101×54cm



(局部)

2020西泠秋拍

王原祁(1642~1715)  仿北苑山水卷

水墨纸本  手卷

1702年作

出版:1.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上P48,第一百一十一号“王原祁”取自本拍品,文物出版社,1987年。

著录:2. 《古缘萃录》第十卷P4,邵松年辑,光绪甲辰石兰室石印。

3. 《改订历代流传绘画编年表》P204,徐邦达著,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

说明:杨庆麟、邵松年鉴藏并题跋,邵松年题签。

画心:228.5×44cm 题跋:23.5×6cm×2  44×10cm  46×34cm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上 P48,第一百一十一号“王原祁”取自本拍品,文物出版社,1987 年。


《古缘萃录》第十卷,邵松年辑,光绪甲辰(1903 年)石兰室石印。


2020西泠秋拍

恽 向(1586~1655) 为廷俞作浅色山水

设色纸本 立轴

1639年作

著录:《改订历代流传绘画编年表》P136,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

说明:吴湖帆题签。金传声、严信厚、赵赵楼鉴藏。

按语:此作为徐邦达著录中打星号之作品,即为见过原作并认定真迹。

133.5×50cm


《 改订历代流传绘画编年表》P136,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

此作为徐邦达著录中打星号之作品,即为见过原作并认定真迹。


2020西泠秋拍

恽寿平(1633~1690)画、弘 旿(?~1811)对题  山水花卉书法册

水墨纸本 册页(二十四页)

出版:1.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P235,第八十九号“正法眼藏”,第九十八号“谦古堂图书”,第一百零五号“瑶华道人”,第一百零七号“瑶

华道人诗画”,第一百一十号“瑶”“华”,第一百一十四号“好春书室”,第一百二十六号“创观斋主人”,第一百二十九号“纵浪大化中”,第一百三十五号“开尊邀落日”,第一百六十六号“菉竹猗猗”,

第一百七十一号“乐闲安福”,第一百八十八号“瑶”,“华”取自本拍品,文物出版社,1987年。

著录:2. 《穰梨馆过眼续录》卷十三,光绪十七年(1891年)陆氏家刻本。

3. 《历代著录画目》P318,福开森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

4. 《明清中国画大师研究丛书——恽寿平》P145,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年。

说明:弘旿对题。陆心源、高吹万鉴藏。

22×19cm×24


《 穰梨馆过眼续录》卷十三,光绪十七年(1891 年)陆氏家刻本。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P235,弘旿部分自用印取自本拍品,

文物出版社,1987 年。




2020西泠秋拍

邹一桂(1686~1772)、张鹏翀(1688~1745)画,钱陈群(1686~1774)、张若霭(1713~1746)、刘统勋(1700~1773)、彭启丰(1701~1784)、叶承点[清]、黄之隽(1668~1748)、嵩寿(?~1775)、王世枢[清]、纪逵宜[清]、金梁(1878~1962)题  为励宗万作竹溪图题咏册

设色纸本  册页(共十六页)

著录:《邹一桂生平考与<小山画谱>校笺》P205-208,辽宁教育出版社,2012年。

说明:励宗万上款并题跋,张若霭题签并题跋。

存清中期原装裱。

按语: 励宗万当年居京城海淀,因别业内有竹数竿他便改号“衣园”为“竹溪”,并常常邀文人墨客、当朝翰林相聚,赏景吟诗,是册《竹溪唱和诗册》即由此而来。

雍正十三年,励宗万以海淀寓所书窗前数弓之地,迭石疏泉、使藏曲折,种筱其傍,各为之名,若漱玉泉、小东坡等凡十六景,嘱张鹏翀绘《竹溪图》并集友人题和装成是册,更难能可贵的是册中邹一桂亦为竹溪主人励宗万精心写象,邹一桂以花鸟名于世,此作应为市场谨见邹一桂写照作品,极为罕见。

册中近十位友人跋者皆为当朝翰林,而题签者张若霭亦为雍正进士,且为相国张廷玉之子,官至吏部尚书。如此阵容可见励宗万地位之高、人脉之广。康熙六十年励宗万以二甲十八名赐进士出身时年仅十七岁,可谓少年得志,功成名就之后,仕途通畅,后入翰林,历官至刑部侍郎。众跋者中除邹一桂的哥哥邹升恒得功名早于他,是康熙五十一年的进士,黄之隽、钱陈群皆与他同年,即同为康熙六十年进士,其他人得功名都比他晚,诸如彭启丰、邹一桂、张鹏翀皆为同年进士,都是雍正五年进士,彭启丰还是当年状元,邹一桂是二甲第一名,张鹏翀是三甲第十名。而以年龄论,励宗万则最小,他比其中年龄最长的黄之隽要小三十八岁,比钱陈群小二十岁,他们都是他的兄长乃至长辈,但以功名论,他却是他们的“学长”,所以励宗万在当年是甚为得宠的。

题耑:32×24cm  画心:32×24cm×2  题跋:32×24cm×13


2020西泠秋拍

宋 人 瑞禽图

设色绢本 镜片

说明:陈淮、潘正炜等鉴藏。

直径26.5cm


2020西泠秋拍

陈子和(明)  树荫仙人图

设色绢本  立轴

120×74cm



2020西泠秋拍

王达[明]  听雨楼诸贤记卷

纸本  手卷

1407年作

著录:1.《铁纲珊瑚》卷五,朱存理,明弘治年间刻本(1480 年左右)。

2.《清河书画舫》卷十一,张丑,明万历四十四年刻本(1616 年)。

3.《续书画题跋记》卷五,郁逢庆,明崇祯年刻本。

4.《珊瑚网》,汪珂玉,明刻本。

5.《佩文斋书画谱》,卷一零零,孙岳颁,清康熙四十七年内府刻本。

6.《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二一,卞永誉,清康熙年刻本。

7.《赵氏铁珊瑚网》卷十五,赵琦美著,清乾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响泉集》卷十三,顾光旭,清乾隆五十七年刻嘉庆增刻本。

9.《江村销夏录》卷三,高士奇,清乾隆刘氏修洁斋刻本。

10.《书画总考》,高士奇,清乾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1.《全浙诗话》,卷二十六,卷二十七,清嘉庆元年怡云阁刻本。

12.《辛丑消夏记》卷四,吴荣光,清道光刻本。

13.《明诗纪事》甲签卷十八,陈田,清陈氏听诗斋刻本。

14.《珊瑚木难》卷一,明朱存理,民国乌程张氏适园丛书。

15.《东青馆集》乙集卷七,张鉴,民国嘉业堂刻吴兴丛书本。

说明:郑道乾鉴藏并题签。

按语:展卷“当仰其清风素范,益励其德哉”。据史料记载,王蒙《听雨楼图卷》元代藏卢士恒家,明初归沈成甫,成甫即为自己一座临溪的小楼题名为“听雨楼”,并于永乐五年把图卷寄至京师请王达作记。后来沈成甫将此卷赠予沈周的祖父沈孟渊,沈孟渊为此卷专门建造了一座“听雨楼”,并将此卷代代相传,至沈周时尚在其家。后来迭经大藏家项元汴、宋荦、成亲王、吴荣光珍藏守护,并累见于明清书画著录。“听雨楼“的故事就这样被越来越多文人雅士演绎、丰富、传承。而今,王蒙《听雨楼图卷》已佚,本拍品王达《听雨楼诸贤记》显得更为珍贵,它不仅向我们展现了元明之际苏州地区文人唱和雅集的盛况,也向我们呈现了笔法精妙,一派元人气象的书法精品,简言之,王达《听雨楼诸贤记》彷佛不只是一件单纯的书法作品,更是六百年前元末明初文人意志的传承。

从文本的角度来看,这是元代人撰写元代人传记的珍贵稿本。 

113×24.5cm


《续书画题跋记》卷五,(明)郁逢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珊瑚木难》卷一,明朱存理,民国乌程张氏适园丛书。


《辛丑消夏记》卷四,吴荣光,清道光刻本。


2020西泠秋拍

天然和尚(1608~1685)  行书 五言诗

纸本  立轴

出版:1.《广东文物》上册P83,广东文物展览会,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

2.《广东历代书法图录》P153,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

说明:谢志峰鉴藏。

按语:天然和尚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俗姓曾,名起莘,字宅师,广东番禺人。明崇祯六年(1633)举人。匡庐道独禅师弟子,历主丹霞海幢芥庵华首诸剎。天然和尚出家前已与爱国诗人陈子壮等结社唱和、议论时事,出家后仍先后在光孝寺、海幢寺和罗浮山、丹霞山等地开坛主讲,宣传爱国、保持民族气节。所以他的书法作品中一般会落款丹霞老僧丹霞老人等。清军入关之后,作为海幢寺第二代住持,后又在广东番禺县创建海云寺,成为抗清义士或拒不入仕的明朝遗民的庇护所。文人学士、缙绅遗老等云集礼归,一度投靠天然和尚门下的徒弟数千人。可称得上是佛门一时之龙象,法门一方之砥柱。

170×42cm


出版物



2020西泠秋拍

王铎(1592~1652) 行书 五言诗

绫本  立轴

出版:1.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10周年纪念中国书法名品展》P108,日本中华书店,1988年。

2. 《中国书法全集61(王铎一)》P221,荣宝斋出版社,1993年。

3. 《中国书法家全集(王铎)》P84,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4.《王铎书画编年图目》P255,文物出版社,2004年。

5.《王铎书法全集(二)》P546,河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

著录:6. 《中国古代书画图录》第一册P55,京12-126目,文物出版社,1986年。

展览:7.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10周年纪念中国书法名品展”,中华书店株式会社、北京市文物事业管理局主办,日中友好会馆美术馆,1988年7月5日至20日。

说明:许炳榛、潘仕成、叶大庄等旧藏。

北京文物商店旧藏。

247×50cm


出版及著录封面


(局部)

2020西泠秋拍

黄道周(1585~1646) 楷书 曹远思推府文治论

绫本 手卷

1644年作

出版:1.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P1152,第二图“黄幼平”、第三图“黄道周印”、第四图“阙下完人”取自本卷,文物出版社。

4. 《方以智与<周易时论合编>考》P190,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

5.《黄漳浦文集》上册P157,国际华文出版社,2006年。

说明:吴湖帆题签,王同愈题引首,沈维贤题跋。附此件考释文章一册。

孙煜峰、朱孔阳旧藏。朱孔阳题木盒。

引首:78.5×32cm 画心:263×31.5cm 题跋:43×31.5cm



吴湖帆题签



(局部)

2020西泠秋拍

董其昌(1555~1636) 草书 古诗卷

绢本 手卷

著录:《中国古代书画图录》第十六册P383,鲁4-11,山东省济南市文物商店,1997年。

470×25.5cm


2020西泠秋拍

董其昌(1555~1636) 行书 七言诗

洒金纸本 立轴

1625年作

诗文著录:1.《容台集》,董其昌撰,明崇祯三年(1630年)初刻本。

2.《董其昌全集》二P462,上海书画出版社,2013年。

说明:董其昌此作为乾隆皇帝赐英和本。英和、高络园旧藏。

按语:本拍品为高络园旧藏乾隆皇帝赐英和本,为英和、高络园旧藏。从此作左上角“赐本”与“臣和恭藏”印即可知。此作为董其昌乙丑年(1625)所作,以一种“熟后求生”的态度来看待书法,其创作亦如此。从以“澹”为核心崇尚天真自然天趣的思想延伸而出。当他认识到创造率真超逸的澹的同时,创造“澹”的意境,必须要有精熟、成熟的笔法技巧。正如禅宗所说: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140.5×43cm


2020西泠秋拍

郑板桥(1693~1765)  墨竹图

水墨纸本  立轴

169×79.5cm



(局部)

2020西泠秋拍

华嵒(1682~1756)  柳荫鸳鸯图

设色绢本  立轴

按语: 华嵒的书风一路偏俊逸,即他自然的书写风格;一路有魏晋钟繇之风,偏工整端正,然而两种书风是同时期并存的。此作即后一种。

华嵒竹叶的画法以此作为典型:叶端表现为枯润、劲韧且开叉,这种形状离不开华嵒对用笔的把控,明显的表现出他这一时期的特征,融古典于个人风格于一身。

而以画幅尺寸上来说,这种近似方形的尺寸与当时扬州地区所用屏风尺寸相近,可能原制即是屏风,体现当时扬州画派走向市场的审美取向。

扬州八怪或生长于扬州,或为外省来此侨居,先后集结于扬州,在扬州的书画市场上卖自己的书画作品。华嵒此作约作于刚到扬州之时,画面简洁明快,而华嵒则将“简”作为了一种意趣和物态。他融文人画和民间艺术的优点于一身,真正体现了笔墨服务于形神。

110×95cm


2020西泠秋拍

陈洪绶(1598~1652)  劝蒲觞图

设色绢本  立轴

1645年作

出版:《玉莲斋藏画》P155,荣宝斋,2006年。

著录:《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杨人恺著,辽宁人民出版社,2014年。

说明:张大千、张善孖、谢稚柳、徐平羽等鉴藏。徐平羽题签。

据杨人恺《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劳继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此件为鉴定小组认定之作。

127.5×62.5cm



2020西泠秋拍

八大山人(1626~1705) 书画合璧册

水墨纸本 册页(十六页)

出版:1. 《八大山人全集》P17-25,台北艺术图书公司,1974年。

2. 《八大山人书画集》P70-85,东京堂出版社,1975年。

说明:谭观成等旧藏。

按语:谭观成对历史上不甚明晰的作品鉴赏有其独到的方法。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八大山人无款水墨纸本《竹石图轴》,有吴昌硕跋,是为谭观过眼。谭氏鉴藏的一些作者作品不一定不常见,例如文俶,文征明玄孙女、文从简之女所作《花蝶团扇》,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明韩希孟绣花卉虫鱼册》后有其题跋,现藏上海博物馆等。胡文楷夫人王秀琴编写《历代名媛文苑》(顾廷龙作序)时曾借其珍秘作材料,王国维所购《花草粹编》入藏北大前曾藏谭处。时谭观成所藏,皆受到博物馆与学界肯定。

25.5×22cm×16


《八大山人全集》P17-25,台北艺术图书公司,1974 年


《八大山人书画集》P70-85,东京堂出版社,1975 年


2020西泠秋拍

蓝瑛(1585~1664后)  林峦归棹图

设色绢本  立轴

1622年作

按语:本幅为蓝瑛三十八岁时所作,天启年间的蓝瑛作品为其形成风格的重要时期,且的为亲笔。本画面所用设色无论青绿、赭石都极淡雅,是难能可贵保持原有状态的佳作。

50×29.5cm


2020西泠秋拍

蓝瑛(1585~1664后)  古松长青图

设色纸本  立轴

按语:蓝瑛在晚明潮流的影响下仿作宋元,晚年则更广泛求仿一些唐宋高古的风格。此苍松气势撼人,却尤为扁平苍古,松针的画法也是仅见,缠绕的小花及墨牡丹,倒是他一贯的花卉风格。

李衎(1245~1320)是元代画竹高手,此件与我们今天理解的李衎风格相差较远,但却不失为蓝瑛脑中的绘画史蓝图。这种现象在职业画家的群体中是常见且重要的风格案例。

157.5×80cm


2020西泠秋拍

查士标(1615~1698) 林皋吟眺图

水墨纸本 立轴

出版: 《明清画家印鉴》P485,第十九号“查士标印”取自本拍品,王季迁编,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

177×49cm



2020西泠秋拍

董邦达(1699~1769)  临李成寒山古木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764年作

说明:法式善、庞莱臣、潘延龄等鉴藏,法式善题跋。

44×34.5cm


2020西泠秋拍

吴东发(1747~1803)  林壑溪桥图

设色纸本  立轴

说明:褚德彝、王禔、潘飞声、吴征题跋,赵眠云旧藏。

79×34.5cm


2020西泠秋拍

吴定(?~1688)  山水册

设色纸本·水墨纸本  册页(十帧)

1686年作

按语:吴定被称为渐江的“四大弟子”之一。吴定初宗渐江,兼临唐宋元明诸家山水作品为图谱,询为艺苑指南。画作中多能觅见新安真山的形骸神韵及新安前辈的笔墨遗迹,后为“新安画派”第二代之中坚。

30×21.5cm×10


2020西泠秋拍

弘 旿(1743~1811) 山水对题册页

水墨纸本·设色纸本 册页(十二页)

1784年作

27×18cm×12


2020西泠秋拍

纪晓岚(1724~1805)、刘墉(1719~1804)、于敏中(1714~1779)、王杰(1725~1805)、钱陈群(1686~1774)、王际华(?~1776)、钱伯垧(1738~1812)、谢墉(1719~1795)、王芑孙(1755~1817)、英廉(1707~1783)、施源[清]等  致董邦达、董诰信札册

纸本  册页(五十二页)

说明:董邦达、董诰父子上款。纪晓岚为董邦达弟子。

尺寸不一(册页尺寸:26.5×16.5cm)


2020西泠秋拍

伊秉绶(1754~1815)、许乃普(1787~1866)、周寿昌(1814~1884)、宋葆淳(1748~?)跋,赵孟頫(1254~1322)自题、杨叔谦[元]绘 赵孟頫小像卷

设色纸本 手卷

1318年作

出版:1. 《选学斋书画寓目笔记》,<杨叔谦·赵魏公小像卷> 上,第九卷,清崇彝编,民国十一年(1922年)选学斋刻本。

2. 《湖社月刊》第八十五册P4,民国廿三(1931年)。

3. 《艺林旬刊》第四十一期,封面,民国十八年(1929年)。

4. 《艺林旬刊》合订集(1至72期),天津市古籍书店,1993年影印本初版。

5. 《湖社月刊》合订集P1374,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2005年。

6. 《中国历代画目大典·辽至元代卷》P171,周积寅编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著录:7. 《历代著录画目正续编》P703,(美)福开森,容庚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

说明:伊秉绶题引首,题于金粟山藏经纸上。

许乃普、宋葆淳、周寿昌题跋。周寿昌、周瀹蕃等鉴藏。狄平子题签。

引首:63.5×27cm 画心:29×22.5cm 题跋:210×26.5cm



2020西泠秋拍

王时敏(1592~1680) 佳簟帖

纸本 镜片

出版:《清代名人手札甲集》卷一P28,上海华南印书社,民国十五年(1926)。

说明:吴省庵旧藏。本拍品列为《清代名人手札甲集》首件作品。

27.5×11.5cm


2020西泠秋拍

张凤翼(1527~1613)  早年小楷 前后出师表合璧

纸本  镜片(二帧)

1556年作

说明:李煜瀛旧藏并题跋。原世界书局总经理李韵清旧藏并转赠李煜瀛,后经叶恭绰鉴赏。

附李煜瀛讲述来源总跋文一页。

按语:此为目前仅见张凤翼所作完整前后《出师表》,且为高寿的张凤翼二十九岁时所作,双重罕见。

45×23cm  48×23cm 


2020西泠秋拍

汪士慎(1686~1759)  行书 观天龙八部图诗

纸本  镜片

诗文著录:《扬州八怪全书》第三卷P422,中国言实出版社,2007年。

54×19.5cm


2020西泠秋拍

高翔(1688~1753)  用苏轼韵作立春诗

纸本  镜片

42×15cm

编辑: 唐晓星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055321958、18955186978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