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善本·金石碑帖专场 部分精赏

日期:2021-01-13 15:05:12 来源:西泠拍卖

拍卖 >古籍善本·金石碑帖专场 部分精赏


1月14日 C厅  

16:00 古籍善本·金石碑帖专场 


 佛教文献


▲2020西泠秋拍 古籍善本·金石碑帖专场 

Lot 385 元官版大藏经初印孤本《等集众德三昧经》卷上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元至元二年(1336)官刻大藏经本

1匣1册84折 黄麻纸

开本:32.3×11.3cm

RMB: 1,500,000-2,200,000

提要:《元官藏》是二十世纪八十年新定名的一部元朝官版汉文大藏经。刊藏时间约在元文宗天历三年(1330)至元顺帝至元二年(1336),由元代最后一位太皇太后卜答失里发起施刊请印,其麾下徽政院主持,为皇帝及皇室发愿祈福。其愿文中写到:“伏愿皇帝万岁,太子千春,圣子神孙同膺上寿。尚希余庆施及遗黎,均蒙覆育之仁,共乐无为之化。”可知此为元代宫廷皇室发愿施刊,填补了元代无官刻藏经流传的空白。

全藏以《至元法宝勘同总录》为基础编目,在元大都(北京)刊刻完成。据云南省图书馆所藏《大慧普觉禅师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卷一的千字文编号“治一”推算,此藏至少收入经卷为651函,6500余卷。千字文函号自“天”到“于”。入经数目仅次于《赵城金藏》,是当时规模最大的一部藏经。

此藏经在1927年日本二楞学人(小野玄妙)《至元二年刊元版大藏经の跋文に就て》中首次披露。直至1984年,方广锠、童玮等先生发表《元代官刻大藏经的发现》一文,认定云南省图书馆收藏32册,并定名为《元官藏》。是继1974年山西应县木塔发现《契丹藏》后的又一件佛教盛事。

根据云南省图书馆藏《大般若经》卷二百六十一和《菩提场庄严陀罗尼经》卷首记载:“于是印施三乘圣教,经、律、论、贤圣集,凡三十藏。”可知此经当时仅印行三十部。国内流传至今者:云南省图书馆存三十二卷,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存一卷,国家图书馆存十卷,加之近年来拍场所现,公私所藏总计仅六十卷左右,其珍罕程度仅次于《开宝藏》。另《大般若经》卷二百六十六及《佛说顶生王因缘经》卷一为重卷,且大部分为公藏,民间可流通者,寥如星凤。

拍品为孤本《等集众德三昧经》卷上,橙黄色封皮,经折装。每版7折页,录经文42行,每页6行,行17字,小字双行。板框长约78.5cm,宽约24.5cm,天地双线边框,外粗内细。版间折页处可见千字文号“鞠”,册次“壹”及版次。此卷首尾略有精钞补配,卷首摹扉画六折,右起第一折为塔图,后五折为佛说法图。刊刻部分起第一版“而甚坚强怀来智慧善权方便”,迄第八版“一切无念亦无所想亦于众人”。字体挺劲,展卷如新,此黄麻纸初印本刷印极为精美,且更为罕见,非一般白皮纸印本可比。

另经比对,版中可见多处异文,例如第四版中“众佑菩萨如来大圣之德”,《丽藏》本译为“休佑菩萨如来大圣之德”;影印《碛砂藏》本译为“众佑菩萨如来圣人之德”,可为后世研究《元官藏》系统传承提供参考,同时也体现其除文物价值以外极其重要的文献价值。故此元官刻孤本历经六百余年保存至今,十足珍重。


2020西泠秋拍 | 元官藏孤本初印《等集众德三昧经》卷上



▲2020西泠秋拍 古籍善本·金石碑帖专场  

Lot 384  南宋初年福州刻毗卢藏本《分别善恶报应经二卷》(单经全)

(北宋)天息灾 译

南宋建炎二年(1128)福州开元寺刻本

1盒2函2册85折 染黄纸

开本:29×11cm

RMB: 500,000-800,000

提要:《毗卢藏》为北宋开雕的最后一部大藏经,因刊板于福州开元寺,又名《开元寺本》。全藏总595函,流传至今九百余年,国内已无全藏。且在存世的宋元版大藏经中,《毗卢藏》零本流通者甚少。

拍品为宋译经《分别善恶报应经上下合卷》,经折装,单经完整,颇为难得,卷端刊记:“福州管内众缘就开元寺,雕造毗卢大藏经板五百余函,恭为今上皇帝祝延圣寿,文武官僚同资禄位。都会:赵天与、郑遘、卓元忠、张周、葛龟年、郑康、吴凤、曾□、陶壳、张嗣、林桷、陈芳、林昭、蔡康国、陈询、蔡俊臣、刘渐、陈靖、谢忠;前管句本悟、见管句惠修;证会前住持本明、见住持净慧大师法超、当山三殿:大王、大圣、泗洲。时建炎二年(1128)四月日谨题”。明确此板由第三任住持净慧大师法超(北宋宣和六年八月至南宋建炎二年七月任职)主持刊刻。《汉文佛教大藏经研究》记载由法超主持刊经共122函,时间跨度北宋末期至南宋初期,是为毗卢藏刊刻之全盛时期。管句沙门时为惠修,后建炎二年七月《大智度论》卷七十一中记载已另为他人;都会成员也从早期雕经都会陈询、蔡俊臣、刘渐、陈靖四人增至19人之多。为研究开元经局机构变化、人员构成、职务分工等提供了重要数据。

此经千字文编号“路”,每版刻经文36行,每折6行,行17字。上下单边,版高22.8厘米,折页处小字标明经名、卷次、版次及刻工。全卷字摹颜体,墨色浓郁,经中可见“陈用”、“ 王景”、“ 郑习”、“ 钟才”、“ 陈生”、“ 高选”、“ 陈通”、“ 郭华”、“ 郑正”、“ 陈立”、“ 王受”等宋刻工名。“王景”为南宋初刻字工人。与“陈用”、“王受”共同参与了南宋淮南路转运司本《史记集解》的刊刻工作,未见李富华等著《汉文佛教大藏经研究》(P204-205)收入。对后世探究北宋末、南宋初期南方地区刻工流传、刊刻风格等提供了参考。此外据《中国古籍版刻词典》记载,“郑习”、“陈立”皆为北宋刻工;此建炎二年(1128)刻本距北宋结束不过两年,属南宋极初期之刊本,当与北宋本不相伯仲。另卷内钤“开元经局”原印,及“三圣寺”宝藏印。三圣寺为十地觉空所创京都东山古刹,创寺时(约1249~1256)所藏一切经由僧行莲收罗,1808年经藏撤除时归近江学僧佐佐木海量所藏,后逐步散出。此经历经八百余年,辗转重现,尤可珍视。


▲2020西泠秋拍 古籍善本·金石碑帖专场 

Lot 383 初印本宋版碛砂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十四》

(唐)玄奘 奉诏译

南宋延圣院刻宋印本

1函1册76折 藏经纸

鉴藏印:下野国尾羽寺(朱)

提要:《碛砂藏》全称《平江府碛砂延圣院大藏经》,由南宋碛砂延圣院刊造大藏经版局组织刊刻。作为江南私刻大藏经,历来为佛教收藏和研究者所重。此藏始刻于南宋嘉定九年(1216),至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刊刻完成。其中近百分之八十的经卷为元代以后刊成,另南宋宝佑六年(1258)碛砂延圣寺遭火灾,包括《大般若经》、《华严经》等经典在内的部分经板被烧毁,促使妙严寺本补入其中,后又经明代补版,传世面目多样,故吕澄先生曾言:“在宋、元各种大藏经刻板中再没有像碛砂版这样关系复杂的了。” 在整套大藏经中,《大般若经》刊刻最早,然宋刻宋印者极为罕见,初印本更是稀如星凤。

拍品即为初印本宋刻《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十四·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之十四》,封面墨笔题名:“宋椠大般若经/第廿四”,经折装,首尾全。共15版,板框有天地边线,长约56cm,宽约24cm。每版录经文30行,每行17字,每折页6行。内页未经托裱,原貌留存。透光可见帘纹,二指宽。首末经题下仅注千字文函号“玄”,卷尾钤“下野国尾羽寺”长方印。且前题“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末有“大檀越保义郎赵安国施财一力刁造此经六百卷,碛陼破屋道人陆净德书。”以上均符合《碛砂藏》宋刻版之特征。《汉文佛教大藏经研究》中将“保义郎赵安国”刊经卷划为嘉定九年(1216)至绍定五年(1232)期间刊板。后绍定六年四月《法苑珠林》卷一题记,赵安国已晋升为“成忠郎”。故此“玄”字号刊刻甚早,足以珍视。由于赵安国捐资刊刻实际上是从卷十三开始的,故此册属于赵氏刊本的第十一册,已是非常早的刻本,极为珍罕。故云此册为民间所藏最早的碛砂藏宋刊《大般若经》,当非过誉之词。

据卷尾“下野国尾羽寺”长方印,知此本为古刹尾羽寺旧藏。此寺乃1192年武将宇都宫朝纲修建的菩提寺,今称地藏院,位于栃木県芳贺郡益子町上大羽。寺内犹存宋版《大般若经》452册,装帧与本拍品皆同。据《益子町の文化财》介绍,知此套宋版乃入宋留学僧侣请来,距今近八百年,弥足珍贵。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所藏碛砂藏本《大般若经》多为元代重刊本,神采已失。国家图书馆藏宋刊本为杨守敬自日本购回者,皆法金刚院旧藏(参李济宁《佛经版本》中《碛砂藏宋版大般若经尚存》一文),但多有抄补和虫蛀补衬,从板框来看,多有断版,显非初印。上海博古斋曾拍卖《大般若经》卷二二三(2014春拍,563500成交)亦属法金刚院零本。本次拍品则出自尾羽寺,刊刻精湛,墨色浓重,原纸未衬,品相绝佳。此寺院旧藏品,海内外除日本地藏院外,仅日本鹤见大学藏有一册,可见珍罕。

另此本小字注文之千字文函号、卷次、版次、刻工名均刻于版首,藏版间接缝内,与后期折页处注文形式迥异;所载刻工名“贾义”,亦未见《汉文佛教大藏经研究》著录,可补刻工名录。查《中国古籍版刻辞典》为“南宋嘉定间刻字工人。参加过《北涧诗集》(崔尚书宅本),《北涧文集》”,其所刻《北磵诗集》、《北磵文集》,均为南宋僧居简诗集,时代相符,为同人无疑。根据日本西大寺所藏宋版《碛砂藏》《大般若经》,宋版刻工90余人,分别来自平江(苏州)、建安、杭州、武夷、建宁等地区,贾氏刻工主要为平江人,故贾义当即平江刻工。此经由碛陼破屋道人陆净德书,平江刊刻,平江印刷,写刻印完全出自平江人之手,至为难得;平江距离临安甚近,刊刻工艺当颇接近。在全套宋版《大般若经》六百卷中。陆静德刻本仅有十余卷,此卷属于最早书写者,书法极为精湛,甚可寳贵。另,此卷与影印《碛砂藏》本互校,可见第一版有句次颠倒情况,可为后世研究宋版《碛砂藏》助刊人员、资金筹集、版式风格等方面提供珍贵文献资料。此册初印本宋版《大般若经》传入东瀛近八百年,今重归故土,藏家宝之。

此经为著名汉学家神田喜一郎家族旧藏,虽未钤印,亦颇难得。

半框:24.5×11cm 开本:30×11cm

RMB: 300,000-500,000


2020西泠秋拍 | 海内最佳本宋刊碛砂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二十四


▲2020西泠秋拍 古籍善本·金石碑帖专场 

Lot 382 敦煌写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六十二》

(唐)三藏法师玄奘 译

唐-吐蕃统治敦煌时期乌丝栏写本

1卷 黄麻纸

提要:《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亦称《大般若经》,由唐玄奘从高宗显庆五年(660)到龙朔三年(663)主译,为大乘佛教重要经典。

拍品为《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六十二》,全卷首尾全,长近8米。起“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六十二/初分多问不二品第六十之十二”,迄“依世俗说不依胜义。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六十二”。共17纸,每纸28行,一纸尺寸约为:26×48.5cm,行17字,乌丝栏界,帘纹可见,卷首有裱补,乌漆木轴。

26×795.5cm

RMB: 500,000-800,000



▲2020西泠秋拍 古籍善本·金石碑帖专场 

Lot 381 敦煌写经《大乘无量寿经》

唐-吐蕃统治敦煌时期乌丝栏写本

1卷 麻纸

提要: 《大乘无量寿经》又称《无量寿宗要经》,凡一卷,记述无量寿决定王如来所说陀罗尼及其功德,是吐藩时期最为流行经典之一,未见于历代经录,亦未被历代大藏经收录。

拍品为首尾完整的《无量寿宗要经》普译本,长1.67米。首题:“大乘无量寿经”,尾题“佛说无量寿宗要经”。共4纸,未经砑蜡及托裱,原状保存。每纸31行,一纸尺寸约为:30×42cm,乌丝栏界,每行细笔小字不等,字体行楷,咒语后有数字标识。

30×167cm

RMB: 80,000-120,000



金石碑帖


- 碑刻摩崖 -


▲2020西泠秋拍 古籍善本·金石碑帖专场 

Lot 366  宋拓《唐九成宫醴泉铭》潘奕隽题跋本

南宋拓本

1册21开 纸本

开本:32×19cm

RMB: 500,000-800,000

提要:《唐九成宫醴泉铭》贞观六年(632)立于陕西麟游九成宫,欧阳询书,书法浑厚沉劲、意态饱满,赵孟俯赞为“清和秀健,古今一人”,向有“楷书之极则”的美誉。张彦生云,此碑刻成后即捶拓,传无可信唐拓、未断本。所传最早本为明代驸马李祺本,其次善拓为朱翼庵本。宋拓本字体圆正;宋末、元、明初拓本,碑字摹拓细瘦,以未经俗手剜本为佳,然清时方若即言:“未剜之原石本不易观也”。至明中叶后,碑字细瘦漫漶,屡遭剜损,已难寻欧体之神貌。

此本为清代苏州望族有“贵潘”之称的潘氏家族旧物,剪裱装,碑文八行“何必改”之“改”字未剜,廿一行“鸟官三趾”之“鸟”字虽有漫漶而笔画未损,廿二行“庆与泉流”“泉”字笔画略有漫漶而不损,廿三行“虽休弗休”之“弗”字未剜作“勿”字。另较故宫藏朱翼盦明拓《九成宫》本,二行“壑为池”之“池”字上略有小裂,未穿过“也”竖画;五行“越青丘”之“青”竖画稍有横裂长纹;自二行“高”字至末行“持”字仅隐约可见小裂,并未全开。字口未为俗工所剜,笔画间气力纵横,宋罗纹纸特征明显,此亦为南宋后期陕碑宋拓之一个典型特征。册尾潘奕隽嘉庆丙子(1816)墨笔观跋,下钤潘遵祁鉴藏印,经苏州潘氏两世鉴藏,系出名门,诚可珍视

题者简介:潘奕隽(1740~1830),字守愚,号榕皋,一号水云漫士,晚号 三松老人,江苏吴县人。乾隆三十四年进士,官户部主事。道光九年重与琼林。书宗颜、柳,隶入秦汉。山水师倪、黄。写意花卉梅兰尤得天趣。


藏家简介:潘遵祁(1808~1892),字觉夫,别字顺之,号西圃、髯翁,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潘奕隽孙。道光二十五年进士,二十七年授翰林。旋乞归,隐邓尉,筑香雪草堂,得杨补之四梅花卷,名四梅阁,享山居之乐逾四十年。工画花卉。


不同版本的拓本局部对比图


2020西泠秋拍宋拓版本与故宫藏明初版本的对比


▲2020西泠秋拍 古籍善本·金石碑帖专场 

Lot 361汉杨淮表记摩崖早期拓本

清乾隆前拓本

1轴  白棉纸

198×63cm

RMB: 50,000-80,000

提要:汉《杨淮表记》书法古拙疏逸,妙趣横生,与《大开通》、《石门颂》、《石门铭》同列石门十三品,此本与石门摩崖早期拓本如未剜本《大开通》、“惟”、“高”字本《石门颂》、“此”字本《石门铭》纸墨类似,神完气足,应为同一时期拓本。据宋松、王欣《汉杨淮表记拓本考》(载《书法丛刊》2020年第4期),此本应属最早版本“当、隶”未损本之有“黄”字本,其典型特征如首行“尚书侍郎”之“郎”字左下方可见一片向上凸起的石皮层,其顶端为半圆弧状。五行“功德牟盛”之“牟”字,该字“厶”部与“牛”间有一呈四边形的笔画空隙区域,表现在拓本上是一处小色块。早本为近长方形的形状,稍晚本则是小倒梯形,其面积较早本泐损少许。五行“当究三事”之“当”字,该字下部 “田”字左下有一小石皮层,早本呈拇指,顶端较平,晚拓皆损伤变小。六行“司隶”之“隶”字,早本笔画明显,右部撇画与捺画清晰,两笔交叉处上方有一椭圆形小石斑,稍晚本则笔画交叉处模糊不清,椭圆形小石斑已脱落不见。再晚本则“隶”字右下部已损伤。又前人有关《杨淮表记》的鉴定主要围绕末行首“黄”字展开,如方若《校碑随笔》云:“旧拓本末行无黄门之黄字,翁氏《两汉金石记》阙之,王氏《金石萃编》补足之。今据拓本黄字固未泐,盖当时遗拓也。”张彦生先生《善本碑帖录》载:“见白棉纸旧拓本,末行黄门卞玉等字完好。道光间拓本黄门卞玉等字失拓,近拓黄字只存上少半,下大半石裂损”。其见解是“黄”字完好者早于“黄”字失拓的道光拓本。马子云先生的看法是最早康雍间拓本无“黄”字,较晚拓本有“黄”字或“黄”字下大半,王壮弘先生《增补校碑随笔》载:“乾隆前拓本,黄门、卞玉四字完好然此四字往往失拓,近百年拓本“黄”字只存上半,下半裂损。”然观察原石末行黄字正当凹处,早期拓本中一类无“黄”字本应为拓工粗率失拓或是为图省事不拓所致,撇开“黄”字这个传统但并不可靠的考据,看其他几处新发现的考据并结合纸墨特征来鉴定杨淮表记拓本的早晚更为可靠。

参阅:宋松、王欣,《汉杨淮表记拓本考》,载《书法丛刊》2020年第4期,文物出版社。

对比图引自《书法丛刊》2020年第四期:宋松、王欣,《汉杨淮表记拓本考》


▲2020西泠秋拍 古籍善本·金石碑帖专场 

Lot 362  汉杨孟文石门颂

清拓“高”字未剜本

1函1册38开半   纸本    开本:34.8×20.8cm

RMB: 80,000-120,000

提要:是碑全称《汉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立于东汉建和二年(148),与略阳《郙阁颂》、甘肃《西狭颂》并称“汉三颂”。碑体结字纵横开阖,挺劲大方,素有“隶中草书”之称。

是册锦面前人罗纹纸墨笔题签,剪裱旧装。碑文第二十一行“高”字下半剥蚀泐白,墨色匀净,是为摩崖之精拓本。


▲2020西泠秋拍 古籍善本·金石碑帖专场 

Lot 364  张延奂题跋罗纹纸至精拓本《唐褚遂良书雁塔圣教序》

清初拓本

1册28开  罗纹纸   开本:32.5×18cm

RMB: 80,000-120,000

提要:是碑为褚遂良五十八岁时书,刻于西安慈恩寺雁塔前,至今仍在西安雁塔下。李世民作序,李治作记,万文韶刻字。书法笔力瘦劲,格韵超绝,是最能代表褚遂良楷书风格之作品。因所见传世明拓多为涂描,故明末清初拓本已诚为可贵。

此本罗纹纸棰拓极精,见罗振玉藏罗纹纸拓号为明初拓本,甚为矜贵。拍品为晚清金石名家张祖翼之子张延奂审鉴之本,楠木面板有其墨笔题签,册后有其题跋。内页前序十一行“只千古而无对”之“对”字“寸”部竖笔极细,似断还连;后记中“垂拱而治”、“风云之润治”之两“治”字皆未封口;“玄”字末笔完好。前六开碑文略有缺损者,前人以墨笔双钩补齐。罗纹纸精拓,末页张氏以所见陶斋尚书藏宋拓比对,跋尾称此本:“字口精湛、墨色匀洁,当是明拓精本”。


罗振玉旧藏明拓本,也是罗纹纸精拓,参见《墨林星凤——旅顺博物馆藏罗振玉旧藏碑帖选》,旅顺博物馆编,中华书局。


▲2020西泠秋拍 古籍善本·金石碑帖专场 

Lot 431  宫本昂旧藏《唐王居士砖塔铭》(附旧拓乐毅论)

清拓说磬未断本

1函1册9开半  纸本

开本:31.5×17.5cm

RMB: 280,000-350,000

鉴藏印:泰州宫氏珍藏(朱)宫本昂字子行亦曰紫珩又字千里(朱)宫(朱)宫子行玉父共欣赏(朱)宫子行君弟玉父宝之(朱)于腾私印(白)棘人道长印(朱)施氏珍玩(朱)

提要:《王居士砖塔铭》刻于唐显庆三年(658),明季出土于陕西西安时石已裂为三,世称“三石本”;旋佚失右上石,但左半石“说磬”一石十一行完好,世称“说磬未断本”;后二石分藏,又断为“小七石本”、“小五石本”、“小八石本”等诸多面貌,神采散失。因初拓“三石本”传世极罕,故后世鉴藏家观“说磬未断本”已视同星凤。

此本内收《王居士砖塔铭》左半石,即说磬未断一石,墨色稍淡,字口与朵云轩藏“梅花屿主人杨彬瑜藏本”相类;前附《乐毅论》旧拓一篇,墨色浓郁。此二种合装剪裱成册,宫本昂旧藏,颇可珍视。


藏家简介:宫本昂(1821~1874),字子行、紫珩、千里,斋号延蝶仙馆,江苏泰州人。出身于泰州宫氏家族,曾在山东任知县。晚清著名收藏家、鉴赏家。收藏书画碑帖甚富,以藏扇著称,所藏扇画逾千件,包括沈周文征明等名家精品。


▲2020西泠秋拍 古籍善本·金石碑帖专场 

Lot 430  姚华题跋、杨昭儁旧藏《北齐无量义经》

旧拓本

1册52开  纸本   开本:30.5×14cm

RMB: 200,000-300,000

提要:此无量义经为北齐士大夫所书,淳厚宽博,温润如玉,与唐邕写经及水牛山文殊般若经为一类。本册面板杨昭儁题签:“旧拓无量义经,丁卯(1927)冬月,杨潜盦题。”扉页姚华题:“北齐无量义经旧拓本,丁卯(1927)嘉平为潜盦题,华。”内页三处墨笔考据,卷末丁卯(1927)十一月十八日杨昭儁罗纹纸录前本论断旧跋,以记此本之金石奇缘。杨潜盦(清末民国),字潜庵,室名凈乐室,湖南湘潭人。收书重善本,书多由其批校。辑有陈衡恪、姚华刻印《姚陈印存》。


跋者简介:杨昭儁(清末民国),字潜庵,室名净乐室,湖南湘潭人。收书重善本,书多有其批校。辑有陈衡恪、姚华刻印《姚陈印存》。题签者简介:姚华(1876~1930),名芒,号茫父、莲华盦主等,贵州贵阳人。光绪三十年进士,官邮传部主事。曾留学日本,后嗜金石书画,于诗文词曲,碑版古器及考据音韵亦无不精通。


▲2020西泠秋拍 古籍善本·金石碑帖专场 

Lot 367  谢稚柳、费兆锟等题跋诸家鉴藏《唐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

明末拓本

1盒1册25开(另题跋2开半)纸本

开本:32.5×15.5cm

RMB: 120,000-150,000

提要: 《集王圣教序》唐咸亨三年(672)十二月八日刻立,李世民撰文,怀仁以内府所藏王羲之墨迹集字而成,碑现藏西安碑林。它不仅是我国碑刻史上首块集字碑,且开启了刻帖之先河,明清两代士绅贵富喜临此书,举世奉为圭臬。

此本绫边旧裱,迭经费兆锟、庞元澄、养风书屋等诸家递藏,扉页谢稚柳墨笔题名。碑文九行“穷奥”之“奥”,十八行“玄奥”之“奥”尚佳,廿七行“故得阿褥多罗”之“故”字未损。册尾兰陵费兆锟题跋为“前明中叶拓本”,书记来历。后附刘小晴、钱君匋观跋,并钱瘦铁、唐云、程十发、钱君匋诸家鉴赏钤印,颇为增重。


- 历代刻帖 -


▲2020西泠秋拍 古籍善本·金石碑帖专场 

Lot 365  翁方纲、叶德辉题跋陆恭松下清斋藏本《宋拓晋唐小楷二种》

宋拓本

1盒1册11开   纸本  开本:34×18cm

RMB: 300,000-400,000

提要:此本宋锦潢治,红木镶边,储于红木帖匣内。面板有张荫椿为张弁群(槎客)题签,初为明洛川端惠王四子所藏,入清后迭经王澍、恽南田、翁广平、陆恭、李玉棻、黄国瑾、张弁群诸家鉴藏。松下清斋陆氏素以鉴藏碑帖著称,与翁方纲亦多交友。李宗翰临川四宝之《启法寺碑》、《孟法师碑》皆出自松下清斋,越州石氏本宋拓《晋唐小楷十一种》内五种亦为其旧藏,足见陆氏审鉴之精。是册翁方纲应陆恭之请,为之题签并附跋尾,称此“二帖皆有笔意,非后来刻工所能及”。后光绪间归藏叶德辉,叶氏长跋考据诸家递藏。故此宋拓流传有绪,诚可珍视。

说明:翁方纲、叶德辉题跋,翁方纲、张荫椿题签。


▲2020西泠秋拍 古籍善本·金石碑帖专场 

Lot 368  查慎行、陈奕禧等五家题跋启功题签《唐颜真卿书祭侄文稿》拓本

旧拓本

1册4开(另题跋3开)纸本  开本:31×16.8cm

RMB: 250,000-400,000

提要:《祭侄文稿》全称《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于唐干元元年(758)追祭从侄颜季明之墨稿,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与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北宋苏轼《黄州寒食帖》并称为“天下三大行书”,被后世刻入《博古堂》、《余清斋》、《停云馆》、《戏鸿堂》等名帖之中。是册为清初陕西监察御史任坪、任延焘父子递藏《祭侄文稿》墨拓,织锦旧装,墨色古朴,拓本首行镌刻“唐颜鲁公祭侄季明文真迹”小字一行。册尾王丹林、吴雯、陈奕禧、蒋仁锡、查慎行五家应任坪之请,品评《争座位》、《鹿脯》、《蔡明远》、《刘太冲》诸帖,赞此本之墨妙,是为康熙帖学兴盛及金石交谊之体现。启功审鉴跋文,于封面及扉页墨笔题签“康熙时名人跋尾”本。

说明:陈奕禧、查慎行、王丹林、吴雯、蒋仁锡五家题跋,启功题签。


▲2020西泠秋拍 古籍善本·金石碑帖专场 

Lot 532  康熙帝御笔临董其昌书《金刚经》内府乌金拓本

清内府乌金拓本

1函1册54开 纸本

开本:27×12.8cm

RMB: 60,000-80,000

提要: 明“华亭派”代表人物董其昌,能书善画,清康熙帝对其书迹颇为珍爱。此即为康熙御笔临董其昌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拓本,封面前人墨笔题签,卷尾镌“康熙三十二年岁次癸酉十月初三日”字样,并双钩“体元主人”、“万岁余暇”二玺。内府乌金拓,锦面旧装,一厚册。


- 全形拓及金石小品 -

▲2020西泠秋拍 古籍善本·金石碑帖专场 

Lot 393  李葆恂题跋潘季孺旧藏《吴大澂手拓题识愙斋古器三种》

清拓本

1幅(横披)  纸本

34.5×114cm

提要:拍品即为吴大澂手拓愙斋所藏龙节、玉珑、千金氏古器三种,绫边旧装横批。吴氏于古器边侧比对前人论著,墨笔考释文字,记述金石之缘。后以此本赠其婿潘季孺。潘氏题签珍藏,并嘱李葆恂为之跋尾,观李氏跋尾可知吴大澂后因病重,不复能书,故此晚年拓本墨迹留存尤可珍视。


跋者简介:

1. 吴大澂(1835~1902),字清卿,号恒轩、愙斋,江苏吴县人。吴湖帆祖父。清同治七年(1868)进士,历官广东、湖南巡抚。精鉴赏,喜收藏吉金,又好藏书,遗文拓片收罗精博。著有《权衡度量考》、《说文古籀补》、《古玉图考》、《愙斋集古录》等。

2. 李葆恂(1859~1915),原名恂,字宝卿,号文石,又号猛盦,室名有益无益斋、红螺山馆,辽宁义县人。官江苏候补道。精鉴别,为端方所重。工诗善画,著有《海琳所见书画录》、《猛庵文略》、《归学庵笔记》等。


▲2020西泠秋拍 古籍善本·金石碑帖专场 

Lot 400  刘光鼐题跋刘钧仲手拓《树瘿供春壶》全形

民国间拓本

1幅(镜片)  纸本

33.5×68cm

RMB: 80,000-120,000

鉴藏印:刘钧仲手拓(白)宝陶簃(朱)鼐(朱)

提要:供春,世称明代紫砂制壶第一人,因存世作品极罕,世有“供春之壶,胜如金玉”之赞,故民国间多有误将供春所制树瘿壶误认为瓜状者,直至《壶经》作者黄宾虹辨识,方得正名。

此为清末民国间刘光鼐所藏树瘿供春壶全形拓。刘氏对此壶颇为珍视,取“宝陶簃”为斋名,倩吴县良工刘钧仲手拓全形,邀马一浮、余绍宋、陈舍光等名士品茗唱和,留有咏赞书画合璧册存世。后1904年,刘氏六十大寿,再邀众友赏壶贺寿,题咏纷纷,姚荫达、潘君诺、陈锡钧、朱积诚等援笔又成一册《宝匋簃主六十小景》,是为供春茗壶清赏之盛会,一时传为佳话。此拓树瘿供春壶身造型简朴大方,可见“供春”篆书二字款,壶盖下黏“玉麟”款,边侧刘光鼐作七言长诗题赠亲友。绫边旧裱,文心古雅。


跋者简介:刘光鼐(1881~?),字仲彝、仲夷,号瘿叟,宝匋簃主,宝匋宦等。清末民初扬州籍文人,擅长诗文,古玩收藏家。


▲2020西泠秋拍 古籍善本·金石碑帖专场 

Lot 360  顾廷龙旧藏《毛公鼎铭文及全形拓》(未裱本)

旧拓本

3张棉连纸

63×53cm 66×35cm×2

RMB: 80,000-120,000

提要:毛公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出土于陕西岐山,咸丰二年(1852)为金石学家、收藏家陈介祺以重资购藏,秘不示人,宣统间归于端方宝华盦,民国间归叶恭绰、陈咏仁,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鼎为西周晚期重器,是商周有铭铜器中铭文最长的一件,记录西周珍贵史料,训诰辞令最完整,赏赐封爵的等级最高,在古史、古文字学与书法艺术上都具有重大价值。

拍品内含毛公鼎全形拓一纸,鼎铭二纸,淡墨棰拓,名家旧藏,原纸未裱。


藏家简介:顾廷龙(1904~1998),字起潜,号匋誃,江苏吴县人。著名文字学家,版本目录学家,图书馆学家。工诗文、书法,尤精金文大篆。毕业于燕京大学研究院。1932年起任燕京大学图书馆采访部主任,兼任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名誉编辑,参加考古学社。1939年和陈叔通等创办私立合众图书馆,主持馆务。解放后,任上海图书馆馆长。



稿钞跋校本



▲2020西泠秋拍 古籍善本·金石碑帖专场 

Lot 375  叶道芬、黄彭年等题跋《翁方纲致诸名家尺牍册》

清写本

12通18页 纸本

著录:1. 《陶楼文钞》卷十一《书翁覃溪先生手札后》,黄彭年,民国十二年(1923)刻本。

2. 《清代诗文集汇编》之《陶楼文钞》卷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开本:29×16.3cm

RMB: 200,000-300,000

提要:拍品为清代著名学者翁方纲于乾隆后期至嘉庆二十一年(1816)间致友人信札册,内收致赵秉冲(谦士)一通、王昶(兰泉)一通、江藩一通(郑堂)、伊秉绶一通(墨卿)、孔继涵(荭谷)二通、瞿中溶(苌生)一通、钱大昕(辛楣)一通、董洵(小池)一通、周菊塍(菊人)二通、孙星衍(渊如)一通,共计十二通。均为《翁方纲年谱》及《翁方纲题跋手札集录》所未载。锦面潢装,封面豫立墨笔题签“翁覃溪尺牍”,内页叶道芬、黄彭年二家应镜溪之请,考据上款,书记边侧,并尾题长跋。翁氏作为干嘉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笃嗜金石,于京师及南北各地广交钱大昕、孙星衍、江藩、伊秉绶等官员、学者、名士,极力搜罗名碑善帖,主张“望风观气”之外,以训诂、考订治学,解经证史。尤对《化度寺》、《庙堂碑》、《兰亭》等碑刻墨迹考据甚深,著有《化度寺碑考》、《庙堂碑唐本存字》、《苏米斋兰亭考》等存世。此册即收录其致王昶《庙堂碑》双钩本、得见伊秉绶《宋拓庙堂碑》、赠钱大昕《圉令赵君碑》之信件,可窥其金石交谊之日常;此外翁氏于著述考订甚严,册中除分贻友朋《缪篆分韵》、《粤东金石略》、《复初斋集》、《两汉金石记》诸书之外,亦有请王昶为其复勘《兰亭考》行文之语,及应邀书画题咏斟酌再三之事;另还提及黄钺(左田尚书)、金正喜(秋史)、王泽(子卿)等干嘉学派周边人物,涉猎甚广,可为后世考订翁氏生平及书风诸多补益。

2020西泠秋拍 | 苔岑之契,當非偶然:翁方纲致诸名家尺牍册



▲2020西泠秋拍 古籍善本·金石碑帖专场 

Lot 369  吴湖帆题签周炼霞旧藏《美人书六卷》

(明)徐震 撰

清顺治间钞本

1函3册合订1厚册 竹纸

著录:1.《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子部/小说家P1048,线装书局,2005。

2.《吴湖帆文稿》丑簃日记P75,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

开本:28.5×18cm

RMB: 200,000-300,000

提要:《美人书》又名《女才子书》、《女才子集》、《女才子传》等,为秀水徐震所撰女性题材传奇小说,约成稿于明末清初。存世有十二卷本、四卷本、六卷本三种。此即为《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之上海图书馆藏清钞本六卷。后落实政策发还。

此本首列目录及美人十项标准,内收明冯小青(附李秀)、杨碧秋(附张丽真)、张小莲、崔淑、张畹香、陈霞如(附玉娟、小莺)六美人传奇,以贤智、胆识、情韵等全新角度,描绘女性生活。每人一卷,每卷前有引,卷尾附月邻主人、钓鳌叟、幻庵等评语,及影摹冯梦龙、徐渭、徐震等人题咏,文章结构迭床架屋,前所未见。文中“玄”、“宁”等字皆不避清讳,是为《美人书》传抄之早本。另可见蒋汝槑于行间、书眉处墨笔书评。

据《丑簃日记》中记载,此原为傅植夫托吴湖帆欲售与蒋祖诒(谷孙)之本,后为螺川诗屋主人周炼 霞珍藏,三册合订,洒金封皮潢装,吴湖帆墨笔为之题签二则,如此诸家渊源,是为海上画坛之佳话。


藏家简介:周炼霞(1906~2000),字紫宜,室名螺川诗屋,江西吉安人。十三岁从郑壶叟学画,擅仕女、花卉,造诣精深。诗文亦佳,撰写小说,名闻于时。为中国美协会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暮年移居美国。

题签者简介:吴湖帆(1894~1968),名万、倩,字东庄,号倩庵、丑簃,江苏苏州人。为西泠印社社员,其梅景书屋培养了王季迁、陆抑非、徐邦达等书画名人。收藏甚丰,精鉴别、填词。山水宗“四王”、董其昌,上溯宋元各家,以雅腴灵秀享誉画坛,为海上重要名家,亦为海上“三吴一冯”之一。



历代刻本


▲2020西泠秋拍 古籍善本·金石碑帖专场 

Lot 438  宋刻《回溪先生史韵卷第三十二》残叶

(宋)钱讽 辑

宋刻本

1叶 白麻纸

参阅:《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子部/类书P1058,线装书局,2005。

半框:22.5×16.5cm 整幅:27×35cm

RMB: 30,000-50,000

提要: 此书又称《史韵》、《回溪史韵》,为现存较早之韵排类书。其因韵目编排检索之长,为后世所重。明《永乐大典》即承继其体例,依《洪武正韵》编排。

是书存世宋刻本皆为残帙,经查国内公藏仅国家图书馆存七卷(卷第二十三至二十六、卷第四十三至四十五),北大图书馆存一卷(卷三十三,有缺叶)。拍品为卷三十二之第四叶,半叶十一行,行二十字,左右双边,版心下方镌刻工名。字体娟秀,背覆衬纸。


▲2020西泠秋拍 古籍善本·金石碑帖专场 

Lot 440  明嘉靖山西刻本《文潞公集四十卷》

(北宋)文彦博 撰

明嘉靖五年(1526)王溱刻本

1盒4册 白棉纸

参阅:《中国古籍善本总目》集部/宋别集P1248,线装书局,2005。

半框:20.2×14.5cm 开本:28×16.5cm

RMB: 120,000-180,000

提要: 是书为文彦博之子文维申所辑其父文集,宋本无见。此为现存之最早本,系吕柟巡按山西时依沁水李叔渊所得钞本校勘,倩山西平阳守令王溱(字公济)付梓。

此本前刊吕柟序言,内收文氏所作古赋、古律、律诗、表启等,诗文风怀婉丽,雅近西昆。半叶十行,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单边。旧装原签,行格舒朗,刀法朴拙,可窥明代山西地区版刻风格之一隅。此本拍场首现。


▲2020西泠秋拍 古籍善本·金石碑帖专场 

Lot 439  明毛晋汲古阁初印本《宋六十名家词》二十七种

(明)毛晋 辑

明崇祯间毛晋汲古阁刻本

3函24册 竹纸

参阅:《中国古籍善本总目》集部/词类P1844,线装书局,2005。

半框:19×14.5cm 开本:25.2×17.6cm

RMB: 200,000-300,000

提要:是书又名《宋名家词》,是现存最早刻印的一部宋词总集。全书共分六集,收曼殊《珠玉词》至卢炳《哄堂集》,共六十一家。每家之后,均附识语,收罗宏富。编排以词集付梓之先后排序,为明以后大规模刊刻词集之始。故百年来为学者传诵,书板至清时仍有刷印,然面貌与初印者相去甚远。

拍品内收蒋捷《竹山词》、谢逸《溪堂词》、毛幵《樵隐词》、程垓《书舟词》、赵师使《坦庵词》、赵长卿《惜香乐府》、葛胜仲《丹阳词》、侯寘《孏窟词》、曾觌《海野词》、杨无咎《逃禅词》、洪瑹《空同词》、沈端节《克斋词》、张榘《芸窗词》、洪咨夔《平斋词》、李公昂《文溪词》、赵彦端《介庵词》、晁补之《琴趣外篇》、卢炳《烘堂词》、韩玉《东浦词》、黄公度《知稼翁词》、陈与义《无住词》、王千秋《审斋词》、杜安臣《寿域词》、吕滨老《圣求词》、周紫芝《竹坡词》、陈师道《后山词》、卢祖皋《蒲江词》,共计二十七种。半叶八行,行十八字,左右双边,白口。典型汲古阁竹纸初印,纸墨俱精,殊为难得。


▲2020西泠秋拍 古籍善本·金石碑帖专场 

Lot 441  黄钧川学斋旧藏《新纂门目五臣音注扬子法言十卷》

(汉)扬雄 撰

明嘉靖十二年(1533)顾春世德堂原刻本

1函4册 白纸 

参阅:1. 《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子部/儒家P790,线装书局,2005。

2. 《中国善本书提要》子部/丛编类P217,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半框:20×14.5cm 开本:26.8×18.3cm

RMB: 80,000-100,000

提要: 《扬子法言》宋本有三,宋庠本、宋吴所据本、建宁四注本,以监本为最善,此书即明嘉靖世德堂主顾春据宋嘉佑国子监本校勘而出,为东晋李轨,唐柳宗元,北宋宋咸、吴秘、司马光五臣音注本,世德堂《六子全书》之一。叶德辉《书林清活》将世德堂本列入明代私家版刻至精者。

此本前刊宋咸、柳宗元序言及目录,半叶八行,行十七字,小字双行,白口,四周双边,书口上镌“世德堂刊”四字。为世德堂原刻本,行格舒朗,大字仿宋。蓝洒金纸封皮,品相尚佳。


藏家简介: 黄钧(清道光间),字次欧,江苏嘉定人。室名川学斋。有宋陈揆《中兴馆阁录》、明丘集《阳春草堂稿》抄本存世。


▲2020西泠秋拍 古籍善本·金石碑帖专场 

Lot 442  方功惠碧琳琅馆藏《虚斋看太极图说一卷》

(明)晋江蔡清 著

明刻蓝印本

1函1册 白棉纸

半框:18.5×13.5cm 开本:25.5×15.5cm

RMB: 100,000-120,000

提要:明代著名理学家蔡清,一生致力于理学研究,是明代朱子学说的集大成者。所著《太极图解》即是对朱熹《太极图说》的进一步诠释,然原书久佚。此《虚斋看太极图说》即明嘉靖间其门生易时中、后学王慎中所辑蔡清《太极图解》汇编而成,是目前可见蔡清此书之最早版本,未见国内公藏著录。《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所收已是清代其裔孙蔡廷魁汇刻《虚斋三书》本,且书名由《看太极图说》改为《太极图说》。

此本为碧琳琅馆旧藏,封面前人墨笔题名《虚斋太极图解》,前刊嘉靖丁酉(1537)易时中序言。扉页方功惠于墨笔摘录四库评注,并记四库所收实非原本。半叶八行,行十八字,小字双行,左右双边,单鱼尾,行间多处墨钉及朱笔圈点。蓝墨刷印,纸质绵白,拍场首现,或为孤本。可为后世校雠《虚斋三书》及研究闽学后继提供珍贵文献史料。


跋者简介:方功惠(1829~1897),字庆龄,号柳桥,清湖南巴陵(今岳阳)人。历官广东盐道知事、潮州知府。以藏书与校刊书籍著称。藏书室名碧琳琅馆。


▲2020西泠秋拍 古籍善本·金石碑帖专场 

Lot 456  新旧唐书互证二十卷

(清)赵绍祖 撰

清嘉庆古墨斋原刻本

1函6册 白纸

提要:此书摘取新、旧《唐书》一千一百三十二事,以两《唐书》比勘同异、补正脱谬,兼以《资治通鉴》、《通鉴考异》、《唐会要》、《新唐书纠谬》、《金石录》及清卢文弨、钱大昕等人著述参订,因校勘严谨,故为后世研究两《唐书》所记史实,诸多裨益。传世多见广雅书局重刻本,此原刻流传稀少,向为藏书家所珍视。

此本前刊牌记及目录,内页白纸承印,墨色如新。

参阅:《清代版本图录》P71,黄永年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

半框:20.5×14.5cm 开本:27×16.5cm

RMB: 60,000-80,000



▲2020西泠秋拍 古籍善本·金石碑帖专场 

Lot 443  鸿雪因缘图记初集、二集、三集 

(清)麟庆 著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扬州精写刻本

1盒1函6册 白纸

参阅:《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p189,郑振铎著,上海书店出版社。

半框:19×13.5cm 开本:29.5×17cm

RMB: 120,000-180,000

提要: 是书为清中期家刻本之代表作,全书共三集,每集分上、下两卷,一事一图,一图一记,共二百四十篇,汪春泉等绘图。作者麟庆性好山水,此乃一生游历之作,所载风土人情、伦常遭际、政事文章,集中反映了道光年间各地社会风貌。

此书初、二集脱稿于南河节署,因未得良工,只刊刻了文字部份。至麟庆殁后三年(1849),其子崇实、崇厚始在扬州觅得良工,将初、二、三集的图文付梓刊行。郑振铎在《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中称其“以图来记叙自己生平,刻得很精彩,可考见当时的生活实况”。

此本前刊戈载题名及牌记,每集前附目录及自题小像,收潘世恩、许乃普、阮元、祁寯藻、郎葆辰、钟世耀等诸家序言,内页版画线条细致精美,人物形象生动。绫边包角,瓷青纸封面,保存尚佳。

完颜麟庆(1791~1846),字伯余,号见亭,满洲镶黄旗人。嘉庆十四年进士。道光间官江南河道总督十年。著有《鸿雪因缘记》、《凝香室集》、《黄运河口古今图说》等。


印 谱

▲2020西泠秋拍 古籍善本·金石碑帖专场 

Lot 489  讱庵集古印存三十二卷

(清)汪启淑 辑

清嘉庆九年新安汪绍增重辑钤印本

2函16册 纸本

开本:29×18.5cm

RMB: 250,000-300,000

提要:是谱为汪启淑将家藏之印检视集印成帙,成32卷,卷前有鲁曾煜、徐光文、汪绍增等序,汪启淑作凡例,册尾金洪铨跋尾。封面刻印金农题签:“集古印存,寿门金农题”。集内汉铜印中钮式青绿俱精而印文模糊者不能割爱,已多有之,若刻面虽佳系是临摹则概不收入;谱中注文,恐有讹误画蛇添足,尽注明铜玉而已;宋元牙角印记以及有明诸公石章,间留款识附注其下,以资考据;此谱不分朝代前后,错综其间,另开生面;凡诸古印或得之同好珍藏或得诸市购,粗述其出处爵里,刻版刷印于背面;每卷卷前绿墨印有“新安讱庵汪启淑鉴定,梅影汪绍增珍藏”字样。钤印考究,朱泥璀璨,历经二百余年,品相保存仍完整,殊为不易。


辑者简介:汪启淑(1728~1799),字慎仪,号秀峯,又号讱庵,自称印癖先生,室名飞鸿堂,安徽歙县人,寓杭州。监生,官刑部、户部员外郎、兵部方司郎中。家有开万楼,藏书数千种,尤酷嗜印章,秦汉宋元明清数万钮。著有《飞鸿堂印谱》、《集古印存》、《汉铜印存》、《退斋印类》等。


▲2020西泠秋拍 古籍善本·金石碑帖专场 

Lot 340  龚心钊自藏批校本《瞻麓斋鬻后所存古印谱》

(民国)龚心钊 辑

清末钤印本

1厚册 棉连纸

说明: 高式熊先生旧藏,由其家属友情提供。

半框:13.5×10cm 开本:26.5×16.5cm

RMB: 20,000-30,000

提要: 拍品为龚心钊自藏本,扉页有其题识,据题识可知此本为龚心钊光绪甲午后,出售其所藏古鉨印中伪者、蚀损者或剔镌者之后,存印所钤之谱。内收秦汉古鉨及花押等印蜕230余枚,每页一至六枚不等,于墨色边框内,书口上镌“瞻麓斋古印征”字样。扉页龚心钊墨笔题记自光绪丁亥(1887)至甲午(1894)收印经历,及此册辑订缘起,并于内页标注品评诸印“真”、“伪”、“磨”、“损”等,足见其审鉴之功。旧装一厚册,为高式熊先生旧藏,封面有其题签。


跋者简介: 龚心钊(1870~1949),字怀西,号仲勉,室名瞻麓斋,安徽合肥人,寓居上海。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光绪间出使英、法等国,后出任加拿大总领事。工书,平生笃好文物,收藏精品颇多,如秦商鞅方升、战国越王剑、宋代米芾、马远等名家书画等。

题签者简介: 高式熊(1921~2019),高廷肃,字式熊。振霄仲子。浙江鄞县人。幼受庭训,读经史及汉唐诗文、治说文。稍长,从事篆刻,得诸前辈之开示,于治印源流有所契合。工书,自署其斋曰“小云在堂”。


百年华诞

▲2020西泠秋拍 古籍善本·金石碑帖专场 

Lot 436  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罕见之最早正确版

(民国)陈望道 译

1920年9月印本

1册56页 纸本

开本:18×12.2cm

RMB: 400,000-500,000

提要:此为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1920年9月二版一册,系市场所见最早的《共产党宣言》中译全本。此版本为《宣言》最早之正确版本,当时仅印1000册。本册发现之前,已知存世的初版与二版共十余册,分别藏于国内各图书馆、档案馆及纪念馆等官方机构。 

我国出版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由陈望道于1920年8月翻译,作为“社会主义小丛书”第一种,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公开出版1000册(封面照片红底),很快售缺;9月重印1000册(封面照片蓝底),也一销而空,本册即为其中之一。初版由于时间紧迫,印刷排版时封面标题错印成“共党产宣言”,二版时标题被更正,为留存于市场上最早之正确版本。因内容、排版基本一致,一般亦将初版、二版统称为1920年8月本。 作为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虽被奉为经典,但初、二版由于年代久远、时局动荡等原因,半个多世纪来从未被发现,直至上世纪80年代,才在上海发现初版初印。每次1920年8、9月两版《共产党宣言》的发现,都会引起轰动。 中译本《共产党宣言》的出版与发行,在中国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影响了中国20世纪的历史进程。毛泽东1936年在延安接见美国记者斯诺时说,有三本书使他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其中最早的一本就是陈望道的《共产党宣言》。周恩来在建国后,甚至当著陈望道的面说:“我们都是你教育出来的。”并向陈询问翻译时参考的版本问题,在得知是以英文版为主后,周恩来更是用英文与陈望道交谈,一同商讨本书翻译上的一些问题。 





编辑: 唐晓星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055321958、18955186978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