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季现代艺术晚拍,香港蘇富比征集来自全球的现代及战后艺术,云集华人大师林风眠、吴冠中、李华弌、程及与龎均、新加坡华裔画家陈文希和越南漆艺画家范光厚的作品,形成一场跨地图板块、跨文化背景的大师对话,引证「现代艺术」此一范畴在全球化视野下,逐渐褪去地域性的局限,就如以下一系列的风景及静物精品,展现相逢交错、互相影响的艺术脉络。
桂林是吴冠中情有独钟的创作主题,其起源可追溯回七〇年代。本次上拍的《灕江竹林》,是吴冠中在1977年带同中央工艺美院的学生前往桂林写生时所创作。作品展现艺术家将印象派及现代主义的精髓,融合启发自二十世纪摄影的前瞻性美学思维,是为他在中西合璧之路上不懈探求之明证,更是其七〇年代灕江系列的精彩之作。
九〇年代,吴冠中风画创作已臻至高峰,《西双版纳村寨》即为此时期之佳作,画面在西方印象派及现代主义与东方书画传统之间自如转换,展现这位现代艺术先锋,对于自然的崇敬、生命的热爱与祖国山川的深情。
吴冠中自七〇年代起开始大力倡导专注绘画的「形式美」与「抽象美」,数十年来在油画民族化道路上坚持耕耘,身体力行地持续在国内外采风写生,引领中国艺术现代化进程,《蜀中水田》即爲一例,画中的梯田构图亦隐然与陈文希的半抽象作品《晒网》呼应。
亚洲区现代艺术专家
邓颖诗

《晒网》画面铺满幼细的沙粒,是市场上唯一运用这种特殊媒材的陈文希作品,反映他在艺术创作方面永无止境的实验精神,以及他对抽象形态的深刻认知。
本季将呈现两幅林风眠静物作品,《盛开的粉红菖兰》和《静物》为艺术家以具象静物,映写内心感怀之忠实呈现。《盛开的粉红菖兰》灿烂而温柔,富丽而不俗艳。艺术家活用彩墨和宣纸材质的独特性,由内到外以淡粉红和白色晕染通透的花瓣。
迥异于《盛开的粉红菖兰》采用的简明几何构图以及西洋插花的呈现,《静物》犹有国画传统「清供图」借由物像传达吉祥寓意之写意韵味:瓶花置于桌案上谐音「平安」,而梨子则隐喻得「利」,实取「平安顺利」之吉意,体现艺术家寄寓心中理想的美好祝愿。
(横屏观看,左右滑动图片)
二十世纪初期前叶,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才俊云集于上海,借鉴西方艺术之新思潮,求同存异,树立二十世纪中国画坛的基本格局。是次春拍呈献的10米水彩长卷——《流水飞鹤》为海派画家程及已知的最大尺幅作品,画卷如银幕般娓娓展开,叙说最真挚的思乡情怀。本画最早由美国南部地产大亨约翰·麦登收藏,后被纳入家族旗下户外艺术博物馆典藏至今,弥足珍贵。
龎均的风景作品建基于长久以来从写生经验累积的画面和情感,本季登临晚拍的《冬雪》则为其笔下屈指可数的雪景创作之一。根据艺术家提供予苏富比的自述,《冬雪》的画面源于庞均住在北京三十年间,雪中写生的美好记忆,后来他在家乡江南常熟看到雪景,遂引发创作之激情。
《逸意宁远(一)》体现东方水墨的锐意求变,在全球现代艺术语境中展示卓绝风采。本作由六折屏风所构成,背景以全幅金箔点缀,造就璀璨辉煌的极致意境;画中松柏的形象则继承自南宋绘画「一边半角」的审美观,若细心观察松柏之肌理,可发现艺术家在水墨创作中引入了西方绘画的明暗对照法,从视觉效果上突破传统手法之局限,将水墨碰撞现代新思潮。
范光厚以高超的创新能力和无以伦比的娴熟技艺闻名遐迩,他是漆画艺术的先锋,也是越南现代艺术运动的巨擘。范厚毕业于中南半岛美术学院,学院创办人以提升越南本土手工艺的水平为愿景,力求令本土艺术及手工艺臻于精湛,以使其声誉媲美中国或日本艺术,名扬四海。
东南亚艺术专家
邱诗恒
本作描绘越南北部葱葱郁郁的山景中一座若隐若现的古老佛塔,画面引人入胜。这幅漆画作品不仅精致,而且非常特殊罕有,市场上历来仅出现过另一幅具类似主题和视角的屏风画,是次与同为六折屏风的李华弌《逸意宁远(一)》并肩呈献,尤爲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