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宫廷绘画,指的是清朝的宫廷组织职业画家,专门为皇帝而绘制作品。而宫廷组织画家进行绘画创作,并非始于清朝,清代宫廷绘画机构以如意馆为主。
拍卖地点
清代宫廷绘画大致可分为纪实绘画、装饰绘画、历史题材绘画和宗教绘画。纪实绘画包括皇帝后妃及文武大臣的肖像、皇帝日常生活的图景和记录当时重大事件的画幅。装饰绘画包括大量粘贴于宫殿墙壁和案头观赏的山水、花鸟画。历史题材绘画创作居多。宗教绘画,佛道题材均有其中一部分受藏传佛教艺术的影响,颇具特色。
在清代宫廷内,还有一种称之为“贴落”的东西,这事清代宫廷中新出现的装潢形式。在宫殿的墙壁上贴上绘画作品,是清代非常普遍的做法,画家在至、绢上先作画,画完之后四周裱以绫、绢等边饰,然后再将绘画作品整幅贴到墙上。这种可以随时贴上、落下的画幅形制,即称之为“贴落”。“贴落”画可以起到壁画的效果,但制作与更换却比直接画在墙上的壁画更简易方便许多。清代宫廷绘画中有许多大幅作品,本就是装饰宫墙的“贴落”画,后从墙壁上撤下,重新装裱后传世至今。
清代宫廷绘画在继承前代宫廷绘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富有时代特色的宫廷绘画艺术。清代宫廷绘画还有着极为特殊的意面,那就是以服务政治为主。帝王对它的严格管控,绘画思想以帝王的意志为转移,绘画的技术多样性、东西方绘画的融合,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为古代美术史添上了浓重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