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嘉德香港2021春季拍卖会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丨展览厅5FG
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拍卖:4月23日丨10:30am
预展:4月18-20日丨10am-8pm
4月21-22日|10am-6pm
是次在「中国二十世纪艺术大家」专题中,呈现来自旅美艺术家顾福生、夏阳90年代的4件经典之作,含括顾福生波特兰时期之代表《毛头姑娘十八变》、《有愿才相逢》,以及夏阳90年代以其特出「毛毛人」形象塑造的《男与女》、自我心境的写照之作《野狗》,透过不羁的笔墨,刻画一个时代中,生命的精神所向,与鲜活的艺术盛景。顾福生的世界永远是超现实的,永远在打破理性的限制后,让幻想与梦境任意驰骋。顾福生是著名作家三毛「擦亮了我的眼睛,打开了我的道路」的恩师,是艺术家兼好友席德进口中「他的艺术,便是他奋斗之后所获得的真实的果实」,也是文学家白先勇笔下「永怀赤子心」的人。

顾福生肖像
毕业于台湾师大美术系、「五月画会」成员之一的顾福生,在创作中大胆回归「以人为中心」的理念,从存在主义出发,将「身体」作为表达个人情感和现实情境的指涉,成为以现代主义风格描绘人像的特出艺术家。受席德进、赵无极等人的鼓励,他先后赴法、美旅居,并接连在海外举办个展,活跃于国际舞台。
顾福生(左四)与「五月画会」成员
1990年他移居至波特兰,并创作了是次上拍的《毛头姑娘十八变》(拍品编号70)、《有愿才相逢》(拍品编号71),二作皆展于1996年台北市立美术馆举办的「人的变奏:顾福生六十回顾展」。是次上拍的两件作品曾刊登于1995 年《哈泼时尚》杂志上
青春的吟咏:生命的华丽与热烈

油彩 压克力彩 画布 | 一九九五年作 | 127 × 75.5 cmOil and acrylic on canvas | Painted in 19951995年6月,《哈泼时尚》6月刊,第66期,第155页1995年6月,《皇冠艺文杂志》6月刊,第496期,皇冠艺文中心,台北,第46页1997年,《人的变奏:顾福生六十回顾展》,台北市立美术馆,台北,第103页1995年6月3日至25日,「顾福生」,皇冠艺文中心,台北1997年2月1日至5月11日,「人的变奏:顾福生六十回顾展」,台北市立美术馆,台北2008年8月2日至24日,「顾福生」,诚品画廊,台北注:画背贴有台北皇冠艺文中心及台北市立美术馆之展览标签
《毛头姑娘十八变》以红衣女孩和金毛松狮犬为主角,题材为其油画创作中之罕见,「狗」的出现影射着陪伴的意义,而毛头姑娘的细致刻画则反应艺术家对人物内在的深切表述。作品以张扬艳丽的红彩描摹一位眼神灵动、衣着时尚叛逆的妙龄少女,飞扬的发丝与金毛犬柔顺的毛发形成微妙的呼应。而女主角高挑的身材、手插腰侧的模样如有模特儿般的自信盎然,上挑的眉眼、脚踏滑板的姿态显现无穷的青春活力和一颗跃动的心,诉说着正经历十八般变化的青春年华。
左:顾福生《毛头姑娘十八变》
右: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坐着的女人》,油彩炭笔 纤维板,约1940年作,137.3×91.4cm,费城艺术博物馆藏
爱情的邂逅:蓝色海洋的浪漫诗篇

综合媒材 画布 |一九九四年作 | 89.5 × 105 cmMixed media on canvas | Painted in 19941995年6月,《哈泼时尚》6月刊,第66期,第155页1995年6月,《皇冠艺文杂志》6月刊,第496期,皇冠艺文中心,台北,第44页1997年,《人的变奏:顾福生六十回顾展》,台北市立美术馆,台北,第75及108页1995年6月3日至25日,「顾福生」,皇冠艺文中心,台北1997年2月1日至5月11日,「人的变奏:顾福生六十回顾展」,台北市立美术馆,台北2008年8月2日至24日,「顾福生」,诚品画廊,台北早在六十年代客居纽约期间,顾福生受美国艺术家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的影响,进行拼贴创作,此手法一直延续至后期作品,《有愿才相逢》即使用花布拼贴和油彩、压克力彩的涂绘。
左:顾福生《有愿才相逢》局部
右: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柿子》,油彩、丝网印刷油墨、拼贴于画布,1964年作,167.6×127cm,劳森伯格基金会收藏
他特选一块具海滩风情的花布为底进行创作,将波特兰西北部海滨一带的浪漫和畅想带入。画中二位主角以拼贴呈现,在天海世界中悠游,以近似波普艺术的重复性构图,展现梦境与现实世界的双重映射,营造漂浮游离感的同时,也令人物若具灵魂深处探索的怡然自得。而或正是在这超现实的景象中,顾福生得以放下现实身份与社会境遇的焦虑,无忧地表达自我。他那企图奔脱世俗、追寻浪漫与梦幻的艺术情感,藉由人体的意象,展现出穿梭自在的生命旅程及繁花盛景。
夏阳是一位东方画家,以特殊的毛笔、细线,渗入油画中,传达中国人写意、抒情的格调,来拨动西方人的心弦⋯⋯这些似真非真、似幻非幻的景物,正是我们心灵生活的写照。
作为「东方画会」成员之一,夏阳自1963年抵达欧洲,便努力吸纳西方多元的现代绘画表现,他曾与挚友席德进兴致勃勃地探讨优秀的中国艺术如何能在异乡获得新生,其一句「你不要看轻了我们,中国的绘画就靠我们少数几个人来承先启后哩!」道出他的凌云壮志。而在巴黎,他创作出最具个人特色的「毛毛人」,凭借从草书借鉴的连动短曲线条,构成极具动态的人物形象和场域张力,为其最特出并为人称道的喻世表达。
萧明贤、夏阳、席德进(左至右)1960 年代中期于巴黎咖啡馆
群像的殊影:召唤灵魂的自由

压克力彩 纸本 | 一九九〇年作 | 74.5 × 55 cm × 2Man and Woman (set of two pieces)Acrylic on paper | Painted in 1990
完成于1990年的《男与女》(拍品编号69)组画中,艺术家幽默地透过几何抽象的构型,还原男性与女性根本上的差异,又透过毛毛人的笔法,言说人之共通、召唤灵魂的自由状态。画中男性的形象,具培根《自画像》的戏剧张力,脸部肉色的肤质肌理、拉长似躯体的块面、人物短硬飞动的发丝以经典的毛絮状线条展现,将形的概念转为线和面的空间流动关系。而西方对于物体实质感的强调,亦在此化为线条运行的骨力,展现「透过躯体看到灵魂的本质化过程」。而女子画像的面容更为鲜明具体,奢华的衣冠流露出她精致的打扮,呈现真实的灵幻「面容」。
左:培根《自画像》,油彩画布,35.5×30.5cm,1971年作,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藏 © The Estate of Francis Bacon
右:夏阳《男与女》局部
夏阳藉由对人物平面化、抽象化的处理,从而呈现更为立体、饱满的精神画像,强劲的动感线条中将一种不安、赤裸的情绪完全展露,在冷调的背景色和张力密集的线条中形塑鲜活的生命语态。
超现实的视野:吹落繁星如雨的诗情
我的作品并非西方超现实派,我仍是中国的,着重一种精神性的写意。
压克力彩 纸本 | 一九九〇年作 | 69 × 134 cmAcrylic on paper | Painted in 1990
完成于同年的《野狗》(拍品编号68),描写一只奔驰在树林间的野犬,流动的线条勾勒出筋骨的轮廓,与树干的生长形态相映成趣,呈现出返璞归真的写意趣味。而在繁复交迭的笔触中,湖蓝、宝蓝、靛蓝、紫罗兰等丰富的同色系元素营造出一个如梦似幻的地点,黄色星点的花朵绚丽绽放,诉说着「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的浪漫。在其中,奔踏的野狗在前行的道路上并未停歇,似正印证夏阳对艺术的精神性渴求:他于艺术道路上激勇向前,无论身处何方,都冷静而感性地审视时代中的精神之相,以自由生命的刻写,阐述了不羁而永恒的思辨。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