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及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守好舆论阵地、坚持正确方向、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媒体宣传优势,营造艺术家创作氛围、推介艺术名家,发现艺术新人,促进学术交流。合肥晚报将携手多家艺术机构及网媒推出“艺术安徽 丹青溢彩——合肥晚报美术人物大典暨年度推荐艺术家”系列活动。

艺术简介:
李庆玲,字李石,安徽合肥人,生于1958年,毕业与湖南工艺美术学院,安徽〈十竹斋〉原创始人之一,现任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展览部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大学美院副教授、安徽庐上书画院常务院长。
2001年在浙江省临海市博物馆、市书画院举办个人画展。2008年蚌埠市博物馆举办李庆玲个人画展,在广东省揭阳市艺术馆举办个人画展,深圳市收藏协会书画委员会举办个人画展。2012年汕头市文联举办过个人画展等。其作品在文化部中国对外艺术中心主办的“西部情国际美展”获优秀奖,在文化部和山东文化厅主办的全国美展荣获三等奖,在中国文化艺术委员会主办的全国美展荣获“铜杯奖”。2011年作品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十九届”全国版画作品展“优秀奖”,获入选证书,获浙江美术馆“收藏证书”,获《第四届安徽美术大展》银奖,(第五届安徽美术大展)铜奖等。并多次在省市专业书画活动中荣获一、二等奖及论文发表等。
喜读李庆玲画作
郭因
南北朝的谢赫开始讲画的品第,分画为六品。唐代,朱景玄开始把画分为神、妙、能三品,每品又分上、中、下三等。另把“不拘常发”的叫作逸品。张彦远把画分为两品五等:“自然者为上品之上,神者为上品之中,妙者为上品之下,精者为中品之中,谨而细者为中品之中。”五代荆浩把画分为神、妙、奇、巧四等。宋代黄休复把画分为逸、神、妙、能四格。此后论画讲品第,大体不出这些范围。至于清代黄钺把画分为廿四品,那讲的实乃廿四种不同的风格。
我最喜欢黄休复把画分为四 格的做法,他把“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人意表。”的画看作逸格。把“应物象行,思与神合,创意立体,妙合化权”的画看作神格,把“笔精墨妙,不知所然,自心付手,曲尽玄微”的画看作妙格。把“性周动植,学侔天工,结岳融川,潜鳞翔羽,形象生动”的画看作能格。
据此看来,作画上品上格大非易事,要达到神格、逸格显然更难。
不少人作画一生都未必能上品上格,而只能在品外格外徘徊。
李庆玲由于生不逢时,命途乖舛,作画虽然也曾赴美术院校深造,得到过名师指点,但主要是自学成才。由于聪慧,更由于勤奋,既勤奋于习画,更勤奋于读书与游历,他的画可说已经上格上品。
庆玲作画,不同于时下一般画家的墨彩纵横挥洒涂抹,行物难辨,而大都以线造型,景物清晰,用笔鬆秀,用色轻灵,风格娴雅清逸,国土亦多稳妥,虚实关系也处理得甚好。用黄休复的四格老衡量,固然未臻逸格,也未具有神,妙、能各格之全部因素,但不能不说他的画确已做到应物象行,笔精墨妙,行像生动。
庆玲在艺术追求中,又极谦虚好学,他的更大成就,将可期之于未来。逸格之作需有绝高的天赋与绝高的素养,庆玲(李石)或者难以企及。但以庆玲(李石)之才具,完全能够以加倍的努力去攀登妙格与神格的高峰。
文/郭因(著名美学史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