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艺术界最会“玩线绳”的人 她用数万条红线刺穿美术馆展墙

日期:2025-04-08 09:50:12 来源:艺术中国

展览 >她是艺术界最会“玩线绳”的人 她用数万条红线刺穿美术馆展墙

图片 1
红色线绳如同毛细血管一样交织成一片海,在灯光下弥散出红色的氤氲光芒(拍摄:傅朗) 

文_ 傅朗
图片来源红砖美术馆

    来静寂之空,听余音缭绕    


近日,筹备五年之久的盐田千春(Chiharu Shiota)大型个展"静寂之空"(Silent Emptiness)在红砖美术馆开幕。展览以"纤维为经、旧物为纬",在红砖美术馆独特的"东方园林×西方建筑"空间中,构建出物质消逝与精神永恒并置的当代艺术样本。不仅打造出艺术家职业生涯中的重要里程碑,更将美术馆转化为一座独特的试验场——盐田千春将藏地古建门庭、河北废弃木船、北京当地的天然洞石和古旧中式家具等与其惯用的红、黑色线绳在地重构,将"空"的禅意转化为可触可感的视觉场域。

图片 2
艺术家盐田千春(Chiharu Shiota)与本次展览策展人闫士杰

正如红砖美术馆资深研究员乔纳斯·斯坦普(Jonas Stampe)所言:“盐田千春的作品邀请我们穿越意识与梦境、记忆与现实、生与死之境、历史与当下的多重阈限。”艺术家将个体焦虑转化为集体记忆,将文化疏离升华为对人类存在困境的叩问,从而进一步深化了“缺席的存在”这一其持续探讨的核心命题。

    空性哲思的物质显形    


盐田千春根据红砖美术馆的空间与环境,挖掘并使用东方元素与在地材料,创作了6件全新的特定场域作品。或穿墙而过、或引水成池,或培土荣木、或庄公梦蝶……在精心设计的观览动线中,编织出虚实交织的冥想场域:

图片 4
《多重现实》,盐田千春,2025,综合材料,尺寸可变(“静寂之空”,红砖美术馆展览现场,2025)

图片 3
石墩小径连通着两个独立的空间,另一端通往一片红色“绳海”(“静寂之空”,红砖美术馆展览现场,2025)

作品《多重现实》营造出极具张力的“剧场感”。在昏暗的展厅里,七件巨大而空荡的衣裙缓缓旋转,倒映在平静而漆黑的水面上。在此,艺术家以空荡的连衣裙为载体,既是对“第二层皮肤”的隐喻,亦是  对“肉身消逝后灵魂起舞”的追问——肉身虽消失,但仍能从裙摆的运动中感受到其曾经的存在。艺术家坦言:“衣服承载个体的记忆、情感与经历,是自我的延伸。”“事物的缺席并非消亡,而是融入更辽阔的宇宙,重新参与时间的流转,与万物相连。”俯瞰脚下,水面上一条蜿蜒的石墩小径连通着两个独立的空间,一端经过黑暗的甬道通向柔光充盈的《意识的蜕变》,另一端则恍惚间晕染出一片红色绳海,仿佛施了魔咒一样“引诱”观众“通往静寂之门”。

图片 6
《意识的蜕变》,盐田千春,2025,综合材料,尺寸可变(拍摄:傅朗)

图片 5
《意识的蜕变》,盐田千春,2025,综合材料,尺寸可变

图片 8
《意识的蜕变》作品细节(拍摄:傅朗)

《意识的蜕变》呼应着“庄周梦蝶”的哲思。通过悬瓜的蝶翼与残留体温的床铺,挑战“肉身-意识”的二元对立。艺术家坦言:“每一次入睡都是死亡的预演——一次超越身体的旅程。”在这里,“空”恰似生死界限的消融。而在这一片如梦似幻的晶莹天地间,梦蝶-化蝶,是否也为每位观者在美好却脆弱的幻象中营造出一次“意识蜕变”的内观契机呢?

图片 7
盐田千春的红绳,如同人体内的一条条毛细血管,蔓延交错,细密着将整个展厅染出一片红光(拍摄:傅朗)

 盐田千春的红绳,如同人体内的一条条毛细血管,蔓延交错,细密着将整个展厅染出一片红光。当这些红绳缠绕着夺墙而出时,又像极了人性本身——伸张向渴望的宇宙,全力冲破边界又在这一过程中彼此交织而束缚。

图片 9

图片 11

图片 10
 红绳破墙而过,蔓延出展厅的既定空间(拍摄:傅朗) 

它们好像在拼命的挣脱拓展、张力无限,但又仿佛作茧自缚反而固步不前,不知道是动势被凝固了,还是组织已然被突破,刹那的静止定格在红色喷张的瞬间。

图片 12
《通往静寂之门》,盐田千春,2025,古董门廊、红毛线,尺寸可变

图片 13
《通往静寂之门》,盐田千春,2025,古董门廊、红毛线,尺寸可变

《通往静寂之门》以藏传佛教古建门庭为核心,数万根红线刺穿墙体延伸天际,形成物理空间与精神维度的双重突破。当观者穿越这座"门庭"时,传统古建的构件与当代装置语言碰撞出东方"空"的时空观——存在即是在穿透与弥合中永恒流动。本次展览策展人闫士杰认为:“盐田千春的红线在此是依缘而显、随缘应物的当下觉知。”而这件作品也邀请观者进入一个沉思与悟化的空间,凝视与自渡。

图片 16
《时间的回响》,盐田千春,2025,黑毛线、石头,尺寸可变

图片 14
《时间的回响》作品细节,光影缱绻交织,如暗流涌动(拍摄:傅朗)

图片 15
《时间的回响》望向《通往静寂之门》(拍摄:傅朗)

如果说红色象征着血液,那么黑色在盐田千春的作品中似乎更指向宇宙。在《时间的回响》中,三块洞石伫立展厅,仿佛了一个小型遗迹现场,而从岩石孔洞中拉出的黑线如波浪般在空间中翻涌,呼应着无垠的夜空和古老的地球,仿佛空气都与之共鸣。盐田千春以线隐喻时间对物质的侵蚀与重塑,赋予“时间”以物质形态。此处无风,观者却仿佛置身于时空的洪流之中,犹闻时间穿过洞石的低吟呢喃,在耳畔簌簌作响。

图片 18
《生根的记忆》,盐田千春,2025,红绳、木船、土壤,尺寸可变

图片 17
《生根的记忆》中,一棵树在展厅中从船体的裂缝里顽强生长

《生根的记忆》中,一艘来自河北邢台朱庄水库的废弃木船占据核心空间,船体裂缝中生长出一棵树,红色绳索如雨丝般垂落,滋养根系。盐田千春通过“树从船中生”的意象,构建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共生循环:树是船的起源,船又是树的摇篮,孕育出新的生命——物质的消亡恰是生命轮回的起点,亘古绵长中,此消彼长的循环转换将无数个短暂的瞬间链接成了永恒。

图片 20
《灰烬中的联系》,盐田千春,2025,综合材料,尺寸可变

图片 19
《灰烬中的联系》作品细节 (拍摄:傅朗)

展览的最后,《灰烬中的联系》以焦土剧场的形式暗合着"缘起性空"的东方哲思。正如展览初始那7件纪念碑式的空荡衣裙一样,搜集于中国的古旧椅凳上也早已不见了故人,艺术家一把火将它们烧焦碳化,用红色绳线悬吊于展厅上空。它们仿佛是在述说着:即使缺席,依然能被感知;即使毁灭,痕迹依然存留。看那捆绑着红线的残骸,是否依旧显现着当年使用者的温度记忆呢……

     穿透肉身的文化叩问    

  在虚空中照见众生  


图片 21

图片 22
盐田千春艺术年表

图片 24
盐田千春创作手稿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还通过文献图片、影像资料等内容系统梳理了盐田千春的艺术实践与创作历程——作为日本人,她赴澳洲交换学习,从此突破对油画表达方式的困境与沮丧,开启了身体创作的行为之路;后赴德国,师从阿布拉莫维奇与瑞贝卡·霍恩,一步一步走入全球当代艺术视野,走向沉浸式的大型空间装置。而始终不变的,是艺术家对跨国身份的自我认同与思考,对肉身与灵魂、现实与虚无、生死与永恒的持续追问。而在这一自我输出和疗愈过程中,盐田千春也在叩问着观者:

在这场悟“空”之旅中,当物质消逝、躯体消亡、时间流逝,人类如何通过记忆、艺术与信仰,在无我的宇宙重构存在之锚?正如策展人闫士杰所言:“它非虚无,而是万物依缘而显的自由,直面生死后的慈悲。”

红线在夜风中低吟浅唱,整个美术馆化作流动的禅意宇宙。 所谓之“空”,是否本就是当下最广阔的圆满呢?

图片 23
展览海报

图片 25
红砖美术馆外景

据悉,该展览将持续至8月31日。


编辑: 朱梦雅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卓克艺术APP下载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皖ICP备20230164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