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底乾坤 艺道同辉——观李俊书画艺术有感

日期:2025-07-03 11:29:21 来源:卓克艺术网
关联艺术家:

评论 >笔底乾坤 艺道同辉——观李俊书画艺术有感

笔底乾坤 艺道同辉——观李俊书画艺术有感

/马士达

壬午孟夏,余于金陵观李俊书画展,其紫藤花鸟与行草书法相映成趣,笔墨之间见性情,方寸之内藏天地。近闻其将结集付梓,嘱余为序。余与李俊相识十年,见其从艺之路勤勉笃实,今观其作,气象日新,故欣然命笔,略述管见。

一、格物致知:从紫藤意象到笔墨语言

李俊以紫藤名世,然其画紫藤非徒写形,乃借藤蔓屈曲之势,抒胸臆之奇崛。观其《紫气东来》,藤干如篆籀盘纡,枝叶若狂草飞动,繁花垂垂似星辰落纸,色墨交融处见金石之气。此作深得陈大羽先生大写意之神髓,然能自出机杼:藤条以隶法入笔,苍劲如《张迁碑》;叶片用侧锋扫出,灵动似米襄阳;花朵则以朱砂点染,艳而不俗,恰如余尝言“大色需奇险,真性情方能出彩”。

其紫藤构图尤见匠心。如《盛世春光》,藤干自右下斜贯左上,枝蔓穿插如兵法布阵,疏密聚散皆合自然之理。空白处虽不着一笔,却似有清风徐来,藤蔓摇曳生姿,此乃深得“计白当黑”之妙。徐培晨先生评其“色墨交融,机趣横生”,诚非虚言。

二、书印同源:从刻字艺术到书法境界

李俊于书法一道,秉持“书刻互融”之旨。其刻字作品《古渡归帆》,刀法如斧劈石开,线条似屈铁盘丝,字里行间透出行草笔意,既有吴昌硕之雄浑,又具齐白石之率真。余尝观其作书,见其以刻刀之法入笔,中锋立骨,侧锋取势,点画如锥画沙,力透纸背。

其行书宗法“二王”,尤得《兰亭》韵致。观《文赋》临作,用笔轻盈处若惊鸿掠影,厚重处似高山坠石,章法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而又波澜起伏。然其不囿于古人,于米芾“刷字”之法多有会心,转折处时露峻利之态,恰似余论印所言“结字需奇纵,用刀贵果敢”。

隶书则取法《石门颂》,参以《西狭颂》之浑穆。《汉风》一作,波磔如鹤舞长空,结体似老树盘根,通篇气息高古,无丝毫甜俗之态。其以篆籀笔法写隶,深得“金石气”三昧,此与余“印从书出,书从印入”之论若合符节。

三、艺道合一:从技法锤炼到精神超越

李俊之艺,可贵者不在形迹之工,而在精神之真。其紫藤花鸟,看似写草木之荣枯,实则寄寓人生之感慨。如《秋露一枝新》,残叶凋零而硕果高悬,笔调苍凉却不失生机,此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证。其书法亦然,《浮光掠影》册页,行笔如风雨骤至,墨色随性情变幻,于狂放中见法度,于率意中见真诚,恰如管峻所言“人画合一,心性流露”。

余尝与李俊论艺,其言:“书画之道,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此语深得吾心。观其近年新作,紫藤藤蔓更见老辣,书法线条益趋凝练,此非朝夕之功可致。昔余作印,每求“自然则古,自由则活”,李俊之艺,亦暗合此道:紫藤之屈曲、书法之跌宕,皆出于本心,不事雕琢而天机自现。

四、继往开来:从传统窠臼到时代新声

在当代书坛,李俊之艺可谓独树一帜。其紫藤花鸟,既承陈大羽大写意之绪,又融入现代构成理念,藤蔓缠绕间见抽象之美;其书法篆刻,既守秦汉古法,又参以现代审美,点画使转中透创新之意。此正应康有为“变者,天也”之论,非具大勇气、大襟怀者不能为。余尝为其画展题“万法无常,独行则贞”——盖谓艺道本无恒式,唯抱孤往之贞心者,方能于流变中守正出新。观李俊用笔,藤条之屈铁盘丝、书刻之斩钉截铁,皆显“独行”之骨;而色墨交融处忽作现代式块面解构,又暗合“无常”之变,此非深解传统精髓而能自出机杼者,焉能为此?

然余犹有厚望焉。李俊正值盛年,若能于“技”与“道”之间更求突破,假以时日,必能臻于“从心所欲不逾矩”之境。昔吴昌硕以石鼓文入画,齐白石以民间意趣革新传统,皆因能“食古而化”。李俊若能深研历代碑帖,广涉诗词文史,其艺必能更上层楼,为当代书画界开一新局。

 

时在庚寅荷月于金陵玄庐


编辑: 朱梦雅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卓克艺术APP下载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皖ICP备20230164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