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电视台大年初六播出《画说年味》 | 陈光林访谈(截屏)

日期:2025-01-20 09:50:03 来源:每日丹青
关联艺术家:

艺闻 >安徽电视台大年初六播出《画说年味》 | 陈光林访谈(截屏)


图片 2

图片 3

图片 1

陈光林谈过年习俗—挂钟馗画

图片 4

图片 5


       主持人:观众朋友,传统的年俗文化里,蕴含着我们华夏儿女的良好家风、优秀品格,更是包含着人们对美好未 来的憧憬与希望,因此中国人的春节充满了仪式感和文化内涵。今天做客我们栏目的陈光林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幅红彤彤的钟馗画,他也是著名的钟馗画家,陈老师,我们想请您谈一谈这幅画蕴含着怎样的美好的寓意。

图片 7

图片 9

        陈光林: 今天,我给大家画了一张“钟馗宝像”。我们都知道,我国的年俗文化是由许多寓意吉祥美好的文化原素组成的。其中,过年时家家户户悬挂钟馗画,这即是久远的习俗,也是时代风尚。一般来讲,大年三十这天把要把钟馗画挂好,最晚不能超过正月初五。因为初五这一天非常重要,民间有“破五患、赶五穷”之说。所以说这一天,家中不能没有钟馗画,最好是常年悬挂钟馗画,以保四季平安。

图片 8

图片 10

       陈光林:我的这张“钟馗宝像”是我用桃胶调朱砂自制的颜料画成的,这也是民间画钟馗的一个传统,也称为“朱红”钟馗。早在明、清时期,从皇宫到民间就盛行这种朱红钟馗的样式、主要是因为“朱红”是过年的喜庆色彩。画面上方画有两只蝙蝠,意为“迎福纳祥,整副画寓意是扶正驱邪,镇宅迎福,四季平安”。
图片 12
图片 9
图片 11
图片 14
图片 15
图片 13

陈光林谈李士达《岁朝村庆图》

      

图片 16

     主持人:观众朋友,从上一期的春节特别节目,我们谈了清代徐杨的岁朝图《万事如意》。可以看出,岁朝图发展到明清时期,它的内容已经拓展到了过年的习俗,比方说明代的李士达所绘制的《岁朝村庆图》,那我们今天就请两位老师结合作品给大家谈一谈画中所蕴含的年俗故事。

图片 17

图片 19

      陈光林:明代画家李士达长期生活在吴门地区,就是今天的江苏苏州一带。他擅长山水、人物。这张画是他以工笔画和年俗画的表现方法,将山水、人物、村舍和吴门地区过年风俗、融为一体的代表性作品。画中的小山村依山傍水,环境非常的优美。村中的人们因为过年,心中充满了喜悦。


图片 21

图片 23

      陈光林: 画面绘有山石树木,屋宇房舍,小桥流水。众多人物布置其间,年长者访友饮茶,孩童们燃放鞭炮,敲 锣打鼓,追逐嬉戏。也有的人在树林中,小桥上漫步赏景,有人在杀鸡宰鹅,还有三五长者正在欣赏书画,后厅堂内还悬挂着一幅钟馗画像。我们看到画像中的钟馗怀抱如意,面露喜色,好像也是被这平安祥和,欢乐喜庆的过年气氛感染了。

图片 22

图片 24

     林光林:李世达这幅画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细节的处理,非常地精彩,从山顶画到山脚,从桥上画到水下,再从屋里画到屋外,人物、植物、动物,村舍,小桥都被巧妙的安排在了画面景致之中,各自享受着过年的欢乐!

图片 26

图片 28

图片 25

图片 27

图片 29

图片 31

图片 30

      陈光林: 所以说,李士达的这幅《岁朝村庆图》,不论是从绘画技法,还是从表现效果而论,他都是古代节庆类作品之中的,上乘之作。 乾隆皇帝也非常喜爱这幅画,他在画面的右上方题写了五言律诗,把画中的景色又赞赏了一遍,最后还生发感慨“治民无别术,饥饱俾寒温”。说的是治国治民没有别的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让百姓温饱无忧,生活安定。

      所以说,今天我们重读李士达的这张画,也有它的现实意义。

图片 32


编辑: 朱梦雅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卓克艺术APP下载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皖ICP备20230164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