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林谈过年习俗—挂钟馗画






陈光林谈李士达《岁朝村庆图》
主持人:观众朋友,从上一期的春节特别节目,我们谈了清代徐杨的岁朝图《万事如意》。可以看出,岁朝图发展到明清时期,它的内容已经拓展到了过年的习俗,比方说明代的李士达所绘制的《岁朝村庆图》,那我们今天就请两位老师结合作品给大家谈一谈画中所蕴含的年俗故事。
陈光林:明代画家李士达长期生活在吴门地区,就是今天的江苏苏州一带。他擅长山水、人物。这张画是他以工笔画和年俗画的表现方法,将山水、人物、村舍和吴门地区过年风俗、融为一体的代表性作品。画中的小山村依山傍水,环境非常的优美。村中的人们因为过年,心中充满了喜悦。
陈光林: 画面绘有山石树木,屋宇房舍,小桥流水。众多人物布置其间,年长者访友饮茶,孩童们燃放鞭炮,敲 锣打鼓,追逐嬉戏。也有的人在树林中,小桥上漫步赏景,有人在杀鸡宰鹅,还有三五长者正在欣赏书画,后厅堂内还悬挂着一幅钟馗画像。我们看到画像中的钟馗怀抱如意,面露喜色,好像也是被这平安祥和,欢乐喜庆的过年气氛感染了。
林光林:李世达这幅画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细节的处理,非常地精彩,从山顶画到山脚,从桥上画到水下,再从屋里画到屋外,人物、植物、动物,村舍,小桥都被巧妙的安排在了画面景致之中,各自享受着过年的欢乐!
陈光林: 所以说,李士达的这幅《岁朝村庆图》,不论是从绘画技法,还是从表现效果而论,他都是古代节庆类作品之中的,上乘之作。 乾隆皇帝也非常喜爱这幅画,他在画面的右上方题写了五言律诗,把画中的景色又赞赏了一遍,最后还生发感慨“治民无别术,饥饱俾寒温”。说的是治国治民没有别的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让百姓温饱无忧,生活安定。
所以说,今天我们重读李士达的这张画,也有它的现实意义。